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不同氯吡格雷给药方案术后心血管事件疗效观察及安全性

2010-06-02 02:35张舒娜宋春玲孙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1期
关键词:负荷量氯吡格雷

张舒娜 宋春玲 孙磊

1 对象和方法

1.1 选择住院行PCI患者278例。严重肝肾功能损害、1个月内出血史、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血小板<100×10/L、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过敏史者、继往有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病史均未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在治疗前半个月内均未服用氯吡格雷。

1.2 观察组126例,术前氯吡格雷600mg负荷量,术后氯吡格雷150mg,1 次/d,3 d后75mg,1 次/d。对照组 152 例,术前氯吡格雷300mg负荷量,术后氯吡格雷150mg,1次/d,3 d后75mg,1次/d。两组术前均给阿司匹林300mg负荷量,术后阿司匹林100mg,1次/d,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7 d。两组患者阿司匹林100mg终身服用,氯吡格雷12~18个月,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术终即刻造影显示靶病变无残余参窄、夹层及血栓形成,血管远端达TIMI 3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出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变(P>0.05,见表 1。

表1 两种给药方案治疗前后止血功能比较()

表1 两种给药方案治疗前后止血功能比较()

观察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PT(S) 14.31±1.1115.16±1.17 15.13±1.0616.14±1.91 APTT(s) 44.1±7.6 45.2±6.7 45.3±1.8 46.1±4.3凝血酶时间(s) 16.40±1.7115.21±1.17 19.23±1.5217.13±1.16纤维蛋白原(g/l)1.69±0.31 1.97±0.26 1.81±0.27 1.78±0.25

2.2 治疗后两组出血、病死、再梗死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注:*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

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 (n=152) (n=126)缺血事件(例) 36(23.68) 2(0.02)再梗死(例) 2(0.01) 1(0.01)心力衰竭(例) 10(6.58) 6(4.77)血栓形成(例) 12(7.89) 1(0.79)病死(例) 2(1.32) 1(0.79)出血(例) 3(1.97) 3(2.38)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其相关并发症也倍受关注。近年研究指出,在PCI术后治疗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能增加血运,重建术后梗死相关的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改善预后。本研究结论,观察组患者出血等不良反应无增加。故大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给药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1]杨德辉,许晓琼,王湘川,等.氯吡格雷不同给药方案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事件疗效观察.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8.

[2]Marc S.Sabatine Christopher P.Cannon.接受纤溶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服用氯吡格雷的效果:PCI-CLARITY研究.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4.

猜你喜欢
负荷量氯吡格雷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利多卡因负荷量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舞蹈训练负荷对学生机体产生的影响及负荷量安排建议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