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

2010-06-08 03:42陶兆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期
关键词:莪术桃仁茯苓

陶兆敏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中医妇科(456463)

乳腺增生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该病和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1],给患病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是目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笔者自2007年以来,用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乳腺增生14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河南省滑县中医院门诊,皆符合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共148例,治疗组76例,对照组7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中医辨证分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按照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彩超或钼钯X线检查确诊。乳腺增生在临床上表现为:乳房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疼痛及不同表现的乳房肿块。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服用桂枝茯苓汤加味,药用:桂枝12g、茯苓12g、丹皮12g、桃仁6~12g、赤芍12g、炙穿山甲6~12g、大贝10~15g、三棱6~12g、莪术6~12g、夏枯草15~30g、柴胡12g、香附12g、丹参12~15g。随症加减:大便溏薄者去桃仁,气虚者加黄芪,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500mL,早晚2次,分服,1个月为1疗程。

1.3.2 对照组

口服三苯氧胺,每次20mg,2次/d,1个月为一疗程。

2 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乳腺病专题组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痊愈:肿块及疼痛完全消失,随访观察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或结节数量减少在1/2以上,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观察3个月经周期无加重;无效:服药3个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疼痛不减轻,或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

3.2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性,40岁,2008年10月2日就诊。自述双乳时痛,经前痛甚6个月,触诊双乳局部乳腺组织增厚,疼痛明显。双乳彩超示:于右乳外上象限及左乳外上、外下、内下象限均科见局部乳腺组织增厚,内部呈斑片状回声,分布欠均匀。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超声印象:双乳局部乳腺组织增生性改变。临床诊断:双侧乳腺增生,左侧为甚,给以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药用:桂枝12g、茯苓12g、丹皮12g、桃仁12g、赤芍12g、炙穿山甲6g、大贝15g、三棱12g、莪术12g、柴胡12g、香附12g、丹参12g。服用7剂后,乳痛消失,乳腺组织增厚明显减轻,坚持服药30剂,临床症状消失。乳腺彩超示:双乳组织无异常。随访至今无复发。

4 讨 论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乳腺疾病,证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是女性乳房非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乳房疾病的75%[3],其发生与肝、脾、胃及月经失调有关。主要机制为:思虑伤脾、恼怒为肝、肝郁气滞、瘀血内蕴、结聚成块、阻碍乳络、不通则痛。中医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祛湿,软坚散结为主。桂枝茯苓汤乃医圣张仲景治疗妇女症瘕之名方,笔者近几年将该方变通用于治疗乳腺疾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方中桂枝温经行气,丹皮、赤芍、桃仁、三棱、莪术、丹参活血祛瘀,炙山甲活血通络,茯苓渗湿健脾、活血利湿、祛瘀消癖之功,为治疗乳腺增生的好方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王德元.乳腺囊性增生病及其早期癌变[J].中华外科杂志,1959,7(12):1162.

[2]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7.

[3]刘媛越.乳腺增生病及其中药治疗方法概述[J].中华现代中西药

杂志,2005,3(9):69.

猜你喜欢
莪术桃仁茯苓
桃仁和酒
云茯苓
不同产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状鉴别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茯苓 的传说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