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及对患儿脑血管搏动指数的影响

2010-06-11 03:38洪文扬陈秋帆张毅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脑性肌张力脑瘫

洪文扬,陈秋帆,张毅敏

(1.佛山市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广东佛山 528226;2.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广东广州 510632)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临床上以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为特征,常伴有智力障碍、癫痫和视觉、听觉、言语等障碍,其性格急躁,难以自制。在我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患病率为1.86‰,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2]。有资料报道,目前我国约有175万脑瘫患儿[3],临床中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和混合型,其中痉挛型脑瘫约占脑瘫患儿总数的70%[4]。笔者运用针刺配合体疗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31例,观察治疗前后双下肢肌张力的变化及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PI)等指标变化,了解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血流的特点,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病人均为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3岁。对照组其男15例,女16例,年龄最小的4个月,最大的3岁,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参照依据2006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1]。①符合痉挛型脑性瘫痪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个月~3岁之间(包括3个月和3周岁);③无心肺疾患,无皮肤破损,无急性炎症及感染性皮肤病等。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痉挛型脑瘫诊断标准者;②年龄<3个月或>3岁者;③除外非脑瘫(痉挛型)的患者,如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炎以及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者;④正常小儿一过性发育落后者;⑤伴有癫痫发作者;⑥皮肤破损及患有湿疹等皮肤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针刺配合体疗训练法。①针刺主穴:运动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有所侧重,如伴智力障碍者加百会、神庭、四神聪、神门、内关;双下肢瘫者加双侧运动区、足运感区、环跳、秩边、悬钟;平衡功能障碍者加双侧平衡区;尖足者加解溪、太溪、昆仑;流涎者加地仓透颊车、外关、合谷。针刺方法:头针:选用1寸或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与头皮成15°角快速进针,将针平行推进到一定深度,每隔30min以频率200次/min以上捻针1次,持续2min~3min,留针120min。体针: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后手持1~2寸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0d,按此方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120d);②体疗训练方法:以 Bobath方法[4]为主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正确的卧位、坐位、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坐立平衡、下肢步行训练等,可使用器械。每日训练1次,每次40min,连续治疗120d。

2.2 对照组

只采用体疗训练,方法同治疗组,时间、疗程相同。

3 疗效评定标准

3.1 治疗3个疗程后应用改良Ashworth法进行肌张力评定[5]

肌张力0级计0分,肌张力Ⅰ级计1分;肌张力Ⅰ+级计2分,肌张力Ⅱ级计3分,肌张力Ⅲ级4分,肌张力Ⅳ级5分。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肌张力恢复正常或降低2级以上;有效:治疗后肌张力降低1级;无效:治疗前后肌张力无改善。

3.2 治疗后2组患儿进行检测

CBC2Ⅱ型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查仪(TCD)检查患儿大脑前、中、后动脉(均为左侧)的血管搏动指数(PI)。

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SPS 11.5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经治疗3个疗程后,分析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肌张力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比较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ACA、MCA、PCA的PI值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对比分析(s)

表1 2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对比分析(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1 2.89±0.54 1.52±0.75*#对照组 31 2.75±0.34 2.03±0.39#

表2 2组疗效比较分析(%)

表3 2组治疗后左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比较分析(s)

表3 2组治疗后左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比较分析(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n ACA(PI)MCA(PI)PCA(PI)治疗组 31 0.96±0.28* 0.91±0.19# 0.89±0.29#31 1.67±0.49 1.38±0.24 1.25±0.37对照组

6 讨论

小儿脑瘫属于中医的“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其病因系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或后天失养,感受外邪,经络孔窍为痰热壅闭或经脉气血受损而致其五脏精气不能上荣元神之府,其病位在脑,病在四肢,累及神志。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治疗中的瑰宝,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脑瘫的临床治疗。众多临床研究表明[5~7],针灸可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供养,促进相关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改善脑功能;且众多实验研究已证实[8~10],针刺可促进脑瘫或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鼠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抑制脑损伤后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增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长时程阳性表达,升高相关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改善模型鼠的运动功能。因此可以说,针灸在脑瘫的康复中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且与现代康复技术相比,具有简、便、廉的特点。本研究表明,经过3个疗程的针刺治疗,患儿的肌张力明显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针刺经穴改善脑血流动力变化,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改善脑神经应激功能,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改善和促进代偿作用而实现的。

[1]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2006,长沙).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李燕春.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9):461.

[3]李春香.冯雅开.李树松.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30-31.

[4]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107.

[5]刘雅丽,高伟.痉挛的评定[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3,23(2):60-62.

[6]梁松,吴洋,高春霞,等.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04例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60.

[7]施丙培,卜怀娣,赵瑞芳,等.针刺对小儿脑病骨钙素影响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2):18-19.

[8]刘振寰,潘佩光,赵勇,祁岩超.电针对脑性瘫痪幼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8):619-620.

[9]王琴玉,孙砚辉,靳瑞.不同时窗针刺对窒息脑瘫幼鼠脑组织bFGF 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4):195-197.

[10]王琴玉,王文花,靳瑞.针刺对窒息脑瘫幼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6):423-425.

猜你喜欢
脑性肌张力脑瘫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