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特色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0-06-12 08:32张宏科陈后金张有根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基础特色教材

刘 颖,张宏科,陈后金,张有根,刘 云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86)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国内外已具有相当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1910年铁路管理传习所开设的邮电班。1949年正式建系,招收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专业的学生。50多年来已为铁路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2007年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本文介绍了我校名牌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设想。

1 专业定位和建设目标

依托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依靠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优良的实验条件,我校已建成一个国内IT领域一流质量和水平、能引领和支撑铁路通信事业发展的专业,为我国信息技术和铁路通信行业提供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本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加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过程的改革,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实施教学资源整合,加强对实验室的升级和教学环境的优化,更加突出专业特色特别是在光纤通信、现代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等方面。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信息时代与铁路通信事业的需求。能为同类型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1,2]

2 特色专业建设举措

1)名牌专业的基本要素

名牌专业应该具有三大要素:前瞻性、先进性和示范性。打造名牌专业需要高的专业学科水平和高专业实践平台,不断提高专业基础平台,不断提高专业教师队伍,保证学生入学质量。同时还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3,4]其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名牌专业构成示意图

2)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信工程名牌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和引导探索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落实中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和求创新的特色。完善和改进本硕连读试点班的选拔制度,对本硕连读试点班、思源班(选通信专业的学生)和普通班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逐渐形成以保障整体精英水平,突出通信专业特色,培养部分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培养方案框架的修订过程中,认真听取专业教师意见,合理分配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和自主教育三部分的学分比例分配。

专业培养计划在学习年限、课程组合和时间安排方面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为了加强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自2001年起,通信工程专业实行普通教学班和本硕连读试点班的分层教学,本硕连读试点班采用3+2模式。

3)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在教学体系的修订过程中,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具有的高水平科研基础和一流专业优势,兼具通信和铁路行业优势,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突出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现代通信网络方向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在专业方向课程群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性教学方案的设计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教学中增加大量的研究性教学活动,突出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从事研发工作的素质。

在教学工作中,鼓励采用双语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方法,目前专业基础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已列入首批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本英文参考书。

4)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依托三个教学平台:基础教学、专业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

基础教学平台主要依托理学院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目前有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同时具有以国家教学名师王玉凤教授为首的一流的教学团队,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达到国内一流。

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主要依托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和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国家教学名师陈后金教授为首的教学团队,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高的教学水平;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环境优良。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专业教学平台主要由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团队和专业实验室组成。专业教学在光纤通信、无线宽带通信及现代通信网络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目前为通信工程专业提供专业实践教学服务的实验室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中心,还有教育部、北京市、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及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等。

5)造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成,采取了如下的一些举措:①积极引进高水平和高学历优秀人才,优化师资结构;②正确制定教师进修培训计划;③充分发挥本专业国家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的示范作用;④开展青年教师授课基本功比赛和优秀主讲讲师评选等一系列活动;⑤聘请通信行业相关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兼职教授和名誉教授;⑥通过教学立项方式,让专业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之中;⑦实施教师岗位聘任。做到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和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

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获得了丰富的硕果:2005年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育创新集体;2007年张宏科教授负责的未来互联网络体系研究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08年陈后金教授负责的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钟章队教授负责的面向高速铁路控制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6)建设系列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

近年来,本专业编著出版了50多本专业基础课程教材,30多本教材被列入国家级规划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其中有国家精品教材1本,北京市精品教材13本,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编著出版了专业教材24本,其中1本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5本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中,我院建设成三门国家精品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与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三门北京市精品课程(“通信系统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另外八门校级精品课程(“光纤技术基础”、“光通信系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路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和“电磁场与电磁波”等)。

3 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院将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探索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通信工程名牌专业的建设工作,坚持专业教育和品德教育并重,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特色突出的高质量优秀人才。

[1] 刘颖等.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研究与探索[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9(10):27-29

[2] 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8(15,16):15-17

[3] 易荣华,潘岚.特色专业建设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7(10).57-59

[4] 李元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8(17):25-17

猜你喜欢
基础特色教材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特色种植促增收
“整式”基础巩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医的特色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