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疗效观察

2010-06-13 03:05孔令振杨宇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纳洛酮达拉脑血管病

孔令振 杨宇霞

1)河南中牟县中医院内科 中牟 45145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郑州 450052

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其中意识障碍患者占较高比例,急性期意识障碍恢复的迟早及程度直接影响预后。纳洛酮具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等作用[1]。而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其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得到国内外临床研究的证实。我院于2008年应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60例,并和常规治疗的58例进行比较,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8-02~2009-02选择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住院患者118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脑出血及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并经CT证实为脑出血及脑梗死且伴有意识障碍者。排除肝、肾、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和精神病患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118例中男69例,女 49例;平均年龄(53.4±10.2)岁;平均病程(17.8±6.8)h;脑出血98例,其中基底节出血78例,丘脑出血8例,颞、顶叶出血7例,其他部位5例,其中破入脑室4例;脑梗死20例,其中基底节梗死16例,丘脑梗死4例;意识障碍按Glasgow昏迷评分[3]:轻度意识障碍(14~13分)14例,中度意识障碍(12~9分)48例,重度意识障碍(≤8分)56例。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种、病变部位、意识障碍程度等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保护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脑梗死患者加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河北奥星集团药业有限公司,H20065379)2mg+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同时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H20070051)30mg+生理盐水250 ml静滴,2次/d。2组均连续用药14 d。观察2组总有效率和意识障碍恢复时间。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意识障碍的评定标准分为:(1)显效:意识障碍转为清醒,Glasgow昏迷评分15分,无痴呆;(2)有效:意识障碍转为清醒但伴有痴呆,或意识障碍Glasgow昏迷评分改善5~8分;(3)无效:意识障碍无好转,或意识障碍Glasgow昏迷评分减少或无变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苏醒)时间的比较 治疗组3个时间段障碍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的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 2组均未出现严重或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伴随意识障碍的发生有一个重要的病理变化,就是机体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刺激垂体释放大量β-内啡肽(β-EP)。β-EP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亲和造成:(1)抑制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引起血压降低[4]。(2)其强大的吗啡样作用使呼吸明显抑制。(3)可促使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钙通道离子过载,氧自由基暴发性释放,细胞急剧水肿等病理生理过程,加重再灌注损伤。(4)缺血的大脑皮层内β-EP水平明显升高,加重脑细胞水肿。(5)β-EP还有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对神经传入及运动传出通路均有抑制作用,产生迟发性神经原坏死。(6)β-EP的产生能明显降低梗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带的血流量,抑制该区神经元电活动继而加速神经元向不可逆性坏死方向发展[5]。除β-EP外,氧自由基的产生、兴奋性神经递质毒效应、炎性递质损害也是导致这种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而应用纳洛酮后可以逆转ATP酶活性,减少Ca2+内流、稳定细胞膜,从而缩小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范围。纳洛酮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它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是内啡呔的2~3倍,能够竞争性拮抗各种应激状态下因大量内啡呔分泌所引起的广泛性病理生理反应,提高脑组织供氧状态,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对抗炎性损伤,从而有效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纳洛酮的药物作用十分迅速,用药后能够快速地通过血脑屏障并在脑组织中形成较高血药浓度,发挥改善脑组织血流量和微循环的积极作用,进而起到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临床效应。并且能够促进呼吸抑制的早期解除和逆转意识障碍,具有催醒作用,这些都有利于神经功能的较好恢复。同时依达拉奉是目前唯一临床使用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是有效的脑神经保护剂,可以清除体内活性氧分子及具有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血脑屏障穿透率约为60%,可在脑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Kozue等的研究认为依达拉奉能清除NO,通过多个途经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自由基对组成细胞磷脂膜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损伤,延缓神经元死亡,减轻神经功能障碍[6]。本研究也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依达拉奉,可以在迅速恢复缺血脑组织灌注的同时减轻再灌注脑损伤的发生,可使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显著缩短,从而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治疗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说明纳洛酮和依达拉奉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1]罗庆明.盐酸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杂志,2003,16(3):171.

[2]杨恩中.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50.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4]刘桂花,阿拉塔.休克时血浆内啡肽和前列腺素的变化及纳洛酮抗休克作用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5):321.

[5]罗庆明.盐酸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杂志,2003,16(3):171.

[6]Shichinohe H,Kuroda S,Yasuda H,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MCI-186)in mice permanent focal brain ischemia[J].Brain Res,2004,1029(2):200-206.

猜你喜欢
纳洛酮达拉脑血管病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