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宾之马考

2010-06-19 06:28王贵明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5期
关键词:渤海青铜遗址

王贵明

(东宁县文物管理局 黑龙江 东宁 157200)

渤海国(669年—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北方古老的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始建于公元698年(武则天圣历元年),初称“震国”。七年后(公元705年)归附于唐王朝,十五年后(公元713年)被册封为“渤海国”。公元926年被契丹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

渤海国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全面效法唐朝封建文明,依靠渤海人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繁育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促进了东北边陲的进一步开发,丰富了中华大统一的历史涵量。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

渤海的疆域,初限于靺鞨的部分故地,至第10代宣王大仁秀时大体上在今东北大部、朝鲜半岛北部及俄国沿日本海的部分地区等广大地域。海全盛时期,其疆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两岸,鞑靼海峡沿岸及库页岛,东至日本海,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鲜之咸兴附近。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是当时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的强国。居民以靺鞨人最多,高丽遗民占有一定的比例,还有汉人以及少量的突厥、契丹、室韦人,靺鞨中又以粟末靺鞨为主。

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唐代渤海率宾府即绥芬河流域,以养马著称,其马称为“率宾之马”。可见其养马业的发达。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紬,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九(丸)都之李,乐游之梨。”(1)可见,渤海区域内社会生产门类十分齐全,除了渔猎业外,当时中原地区具有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莫不有之。以下通过考古发掘等资料对渤海国的畜牧业,特别是养马业,来说明其社会生产发展的大致状况。

畜牧业在渤海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东部和北部。从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

东宁县小地营遗址位于东宁县道河镇小地营村东,遗址坐落于绥芬河左岸的一级台地上,所发现的房址位于遗址北部,其南侧即为绥芬河故道。小地营渤海房址是1988年黑龙江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90年9—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牡丹江文物管理站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发掘面积为300平方米。该遗址出土遗物较丰富,共124件,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骨角器等遗物,均出自房址堆积中。其中陶塑马10件,头部和尾部均残,背部和凸脊部分可明显看出马的特点。如图1残高4厘米。图4残高5.2厘米。图13残高5.8厘米。此次出土的陶塑马,形象十分生动,出土数量出也较多。(2)

1977年东宁县团结遗址上层渤海灰坑中出土一件青铜骑马人物铜器。该器物为青铜武士昂首骑在马背上,骑士身体后扬,着战袍,手作执缰绳状,马较肥胖,昂首,尾打结于后,短腿。(3)

1980年黑龙江省林口县莲花乡江西村石匠张福生在村南1.5公里,牡丹江左岸采采石时,在石头砬子石缝中发现了一件青铜骑马人物铜器。青铜铸成,长7.0、高4.5厘米。该物为青铜武士昂首骑在马背上,身体向后倾斜,扬左手,佩长剑,似着幞头,马长身,长颈,长尾,短足,作奔跑状。另外,在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中也采集过一件。如图所示。有学者认为,这种马接近于今日鄂伦春族饲养的马,体小,短腿,善于穿林过踏头甸子,靺鞨族几百年来培养出来的一种优秀品种。(4)

青铜骑马人物像

在俄远东,在黑龙江下游的萨卡奇—阿果村的靺鞨朝代遗址中也发现过一件青铜骑士像,“该像保存完好,长9.2厘米。……马呈静态,四腿较短,呈薄片状,稍稍向内弯曲,马的臀部近似长方形,尾巴甩在一边。……马颈很长,向上梗起,几乎同后身一样长,上缘略呈波浪形,看来是用以表示马鬃,并自然过渡到头部,马头较小,……马耳是两个很厚实的圆形突起,上面留有耳孔。骑士像是一个高2.1厘米、外形过于扁圆的铸件,同马像构成一个整体,就像从马背上生长出来的一样。”(5)

俄罗斯滨海地区的考古工作者阿列克谢耶娃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资料。

养马业是渤海人经济的重要部分,马匹向中国的唐朝出售,在晚期每年向契丹人贡马1000匹。养马业的重要中心位于率宾府,即现在的兴凯湖沿岸的平原地区。

在考察研究过的滨海地区的所有渤海遗存中,都发现的马骨。根据骨的数量(478)和个数(124)判断,在尼古拉耶夫斯克Ⅱ号古城址的家畜组成中马居第四位。成年个体的骨骼更常见到,而当时的猪和狗的骨骼大多数属于幼龄的。这个事实证明,马的作用首先是经济上的需要。

编年史和考古学的资料表明,在军事上广泛使用马。众所周知,渤海人的某些风俗习惯显而易见与军事训练有联系(骑马比赛、马上射箭,打马球等)在古城址内也发现了骑乘用的物品,其中有骨制的马街、马笼头环和马肚带卡等。(6)

同时也认为,渤海人的马与现代东亚的马的品种相比,其差别是个体矮小。这一点与中国的研究者的观点基本相同。

勿庸置疑,马在渤海饲养的家畜中,地位最为重要,遍及全国。勿吉人、靺鞨人、扶余人、高句丽人历史上都擅长养马,渤海的武力扩张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养马业的发展,出现了率宾府这样的著名产马区。马不仅用于国防、生产、交通,也向中原输出和进贡。公元713年,大祚荣派遣王子入唐,请求就市交易,得到唐玄宗的允许,从此揭开了渤海和唐王朝之间的经济效,这种经济往来主要是以朝贡形式进行的宫庭间的贸易。渤海入唐朝贡一百三十几次,历史文献留下了大量方物、献鹰等记载,而关于献马的记载有:“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二月,渤海靺鞨遣使智蒙来朝,且献方物,马三十匹授中郎将,赐绢二十匹,绯袍、银带,放还蕃。”(7)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五月已酉,渤海靺鞨遣使乌那达利来朝,且献海豹皮五张,貂鼠皮三张,玛瑙盅一,马三十匹,授以果毅,赐帛,放还蕃。”(8)李正已割据山东,年年和渤海做马的生意,成为淄青节度使的李正已的一笔重要收入,当然对渤海贵族也是一笔重要收入,“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

注释:

(1)王承礼《渤海史》91页.

(2)(《黑龙江东宁县小地营遗址渤海房址》《考古》2003年第3期).

(3)张泰湘《团结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光明日报》1978年7月23日.

(4)《北方文物》1997年,第4期,第54页.

(5)E·N·杰列维扬柯:《黑龙江沿岸的部落》中译本第248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6)《关于滨海地区尼古拉耶夫斯克耶Ⅱ号渤海古城遗址居民点的狩猎和畜牧业资料》《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第112页.

(7)王承礼《渤海史》131页.

(8)王承礼《渤海史》131页.

猜你喜欢
渤海青铜遗址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生僻字里识青铜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辽上京遗址
青铜之光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渤海国文化浅析
青铜古鼎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