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观察

2010-06-20 02:31杨军刚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复合物病死率丹参

杨军刚

(陕西省扶风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陕西 扶风 72220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急性起病,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呈5期经过。我国为高发区[1],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本文就丹参在治疗HFRS中的作用对120例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选自2006年11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发病6日内的早期中、重型住院患者共120例。临床诊断、分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年2月颁发的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中的诊断及分型标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特异性抗体阳性。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18~70岁,平均46.2岁;对照组:男47例,女13例,年龄20~69岁,平均44.6岁。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全身支持疗法、稳定内环境、利尿导泻、调整免疫、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注射液14~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50~250mL,每日1次静滴,连用10~14天。其它治疗同对照组。

1.3 疗效判定 包括体温、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越期率和病死率。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d)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d)

观察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P 3.17 ±1.99 5.65 ±1.99 <0.01尿蛋白转阴 4.86±1.94 6.84±2.26 <0.01尿素氮复常 11.24±3.61 19.31±4.15 <0.05血小板复常体温复常7.60 ±3.23 10.02 ±3.28 <0.05

表2 两组患者越期率及病死率比较

2.2 两组越期率和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越休克期增高15.00%,越少尿期增高25.00%,病死率降低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HFRS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性小血管痉挛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而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组织血液灌流量作用,同时又可提高缺血组织的耐缺氧能力,改善缺氧状态,从而达到减轻组织器官因血管损伤而造成的损害。HFRS从发病早期就有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加之血管壁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成为出血的主要原因。同时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循环淤滞可致休克。丹参可降低血粘稠度,抵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防止微血栓形成。

早在20年前就有人对脂质过氧化反应在HFRS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HFRS发病初期(发热期)脂质过氧化反应最为强烈,与HFRS病理损伤和临床经过相平行,提示自由基反应在HFRS早期病程中起主要作用[2]。而丹参可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稳定细胞膜,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加快氧自由基的清除[3],从而抑制HFRS的病理过程,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HFRS病程中免疫复合物亦是本病血管、肾脏损伤的原因之一。HFRS患者血液内补体低下,有大量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形成。在小血管、毛细血管、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均观察到有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沉积,患者存在旁路和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可造成血管损害、肾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4]。而丹参具有减少免疫复合物的产生、抑制Ⅱ型变态反应的作用[5],从而减轻其病理反应。

从中医药理方面认识,丹参具有活血、凉血、止血、调经、安神之功效,在HFRS治疗过程中,有清热利尿、活血化瘀等作用。治疗HFRS患者,应用丹参注射液笔者体会到:应本着早期、足量、持续、先准、后快、再综合的原则,早期使用能控制病情发展,减轻出血倾向,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抑制纤溶的发生,解除小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微循环,促使患者越过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该病的病死率。通过临床治疗前后观察可见,HFRS患者出血倾向、低血压、肾脏损害明显减轻。丹参注射液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了全身性小血管的痉挛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性损害。从而保护了微血管壁基底膜的完整性,尤其对肾脏而言,维持有效滤过率,减轻肾脏损害。

[1]龚国忠.肾综合征出血热.见: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 -91

[2]于丹萍.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11(1):1

[3]钱尚辉,高尚志.体外循环中丹参、别嘌呤醇、川芎嗪的氧自由基清除作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7,9(3):224

[4]王嘉瑞.流行性出血热.见: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0 -361

[5]金珍靖,叶红军.丹参和白细胞介素Ⅱ对实验性肝纤维化鼠五种酶谱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9(1):30

猜你喜欢
复合物病死率丹参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