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篇:双汇唱响的质量交响曲

2010-06-21 06:40
中国畜牧业 2010年18期
关键词:万隆双汇鲜肉

○本刊记者 纹 草

20世纪80年代才艰难起步,现在却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高质量的产品正在缔造一个代表中国食品全新形象的国际肉类大品牌——这就是河南双汇集团(以下简称双汇)。从昔日的默默无名,到今日的名冠九州,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它的发展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壮大,经历了怎样艰难曲折的过程?让我们走进双汇,探秘它赖以生存的质量源泉,感受它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一、筚路蓝缕,艰难创业

说到双汇,不能不提到他的缔造者万隆。作为双汇的董事长,在面对媒体和众人的目光时,万隆经常说,“我不过是个杀猪的,没啥好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屠夫”,领导着50000多名员工,企业总资产达100多亿元。河南媒体将“屠夫长”这一称号授予了他。

双汇集团的前身是漯河肉联厂。20世纪80年代初期,漯河肉联厂的资产是468万元,累计负债却高达534万元。1984年,河南省10家肉联厂实行试点改革,在这10家肉联厂中,漯河肉联厂排名倒数第一。就在当年7月,漯河肉联厂以前所未有的民主选举方式推选新厂长,万隆全票当选。

新官上任三把火,摆在万隆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企业从死亡的边缘线上拉回来。他首先从内部管理开始,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生产规章制度,从企业内部招聘了一批懂管理的工人进入生产管理岗位。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不同的声音。我做肉制品的时候,就有人反对,我说先做做看吧,现在双汇的火腿肠在国内市场上占到一半左右的份额。我上屠宰项目的时候(冷鲜肉),还是有人反对,设备太贵啊!说我杀的是金猪,不可能赚到钱,但我还是上了这个项目,现在一个屠宰车间每年能给我挣近一个亿的人民币,那只是一个杀猪车间啊!所以我说,做企业,需要坚忍不拔。一定要坚忍不拔!”

这就是万隆回顾自己创业过程时,所得出的结论。

二、精益求精,确保质量

双汇坐落在河南漯河的生产基地,有屠宰、分割、制馅、灌装、包装、肠衣制造等诸多生产车间,每个车间都是全封闭作业,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检验。从生猪进场到屠宰加工,从分工到工作细节,都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安全。

就说冷鲜肉这一项吧,双汇就有18道检验程序,分别为:宰前检验、头部检验、体表检验、寄生虫检验、胴体初验、咬肌检验、胴体复验、白脏检验、红脏检验、修整检验、产品检验、包装检验、产品配送检验、冷库检验、CCP1检验、CCP2检验、CCP3检验、CCP4检验。

为了保证质量,双汇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冷鲜肉质量控制措施:

一是严格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整个生产、加工、配送环节严格按照ISO9001和国际通用的HACCP标准,从源头到终端产品,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管理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

二是先进的检测设备。双汇投资数千万元从国外引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快速微生物检测仪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从检测手段和监控能力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以有效地保证冷鲜肉的安全、卫生。

三是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把关。生猪进厂后,由品管人员按照严格的生猪宰前检验规程,对生猪进行检验,严格把关,确保收购生猪必须是来自非疫区的健康猪;并严厉打击注水、掺假等不法行为,从而保证了收购生猪的质量。

四是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所有从事食品作业者每年都要进行健康检查。工人进入车间必须经过风幕屏障、一次更衣、淋浴、二次更衣、手洗消毒、风淋、脚踏消毒等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有效地控制操作间与人员的卫生。

五是“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为了确保冷鲜肉的冷链不断,使广大消费者尽快吃上双汇放心肉,双汇引进了先进的全封闭式升降对接平台,并采用专门的制冷运输车,有力地保证了冷鲜肉的品质和质量。

秉承“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质量宗旨,双汇实施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像冷鲜肉生产的“18道检验”这样的质量保障体系,遍布在每个产品的生产与运输之中。也正因为如此,双汇先后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肉类产业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称号,2009年双汇商誉评估价值达168.6亿元。

三、狠抓管理,推动发展

谈到确保食品安全的主要做法时,万隆认为,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双汇始终坚持“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高于一切”的质量方针,不断加强管理,保证食品安全。双汇集团对原材料实行统一采购、合同采购、招标采购,做到源头控制。双汇建有500多人的品质管理队伍,严格把关,确保不合格的原料不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有效地提高了对质量的控制力。

▲加工车间

另外,倡导诚信文化,打造诚信企业。双汇把“诚信立企,德行天下”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严格的诚信管理制度和评价约束机制,严格内部控制和管理,做到对消费者讲诚信、对政府讲诚信、对社会讲诚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不制假、不售假,始终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放心食品。

四、突飞猛进,硕果盈枝

河南是农业大省,有中国“大粮仓”、中国“后厨房”的美誉,如何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双汇敢为天下先,勇于立题破题,将整个肉制品加工链条纳入了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双汇以肉制品和屠宰两大主业为依托,向上游与日本火腿公司合资建立了种猪繁育基地,建成了年提供600万头商品猪的种猪繁育体系;向下游发展化工包装业、粮食加工业、商业、物流配送业,形成了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

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的发展,把市场消费需求,转化为农产品种植标准、养殖标准、加工标准、配送标准,转化为农业订单标准,实现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发展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商业物流,完善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专做精肉类加工业,造出了年产量300万吨、世界级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年消化生猪3000万头、鸡肉60万吨、年转化粮食800万吨。2009年全年营业收入首次超400亿元,成为全球食品行业中又一个不容小觑的中国企业!

▲双汇人恪尽职守,精心检验,严格把关,捍卫双汇品牌信誉。图为万隆和全体员工宣读《践行道德承诺宣誓词》。

五、鹰翔长空,豪气干云

26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在双汇的发展进程中却是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创业历程。

“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把这个行业不断做精、做深、做强。二十多年来,无论外界如何变换,双汇始终不偏离主业,坚持做大、做强、做久双汇产业”。谈起双汇的成功之道,万隆如是说。

今天的双汇不仅是河南的品牌,也是民族的品牌、世界的品牌,双汇人用精品保持一个民族品牌的骄傲。谈到双汇今后的发展规划,万隆踌躇满志: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双汇集团完成从60亿元到500亿元的跨越,今后10年,双汇计划销售收入每年以100亿元的速度递增,到“十二五”末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达到1500亿元,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缔造国际大双汇。

猜你喜欢
万隆双汇鲜肉
No.6 双汇父子冲突,万洪建发文炮轰父亲
万隆豆腐坊的中国味
万毒之王
降价促销调整结构 双汇开启战略转型
双汇
马天宇的“鲜肉”秘笈
开业大吉
进击鲜肉
鲜肉长得对还不如穿得对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