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化童谣课堂

2010-06-21 03:44陈小红
广西教育·A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生态化童谣生命

陈小红

2006年以来,我参与了钦州市第一小学“校本教材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目睹了该校校本教材“钦州童谣”的研发。在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以互动、动态生成为教学路径,探索着一条生态化的童谣课堂教学之路,促进了学生生态个体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生态个体的专业成长。

一、教学环境生态化,体现民主性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说,课堂是一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课堂环境的生态因子中,教师和学生这两类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最主要的。构建生态课堂,从教育规律和生态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建立民主、和谐、富有个性、自主发展的生态学习环境,能有效地体现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教室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横向发展。如教学校本教材中的《一小颂》、《赞广场》,可把学生带到校园、广场,引导其亲自体验;教学《爱父母》、《小当家》,可设置出“家”的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快乐午托班》、《值日生》可让学生展示自我快乐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情境教学,教师对学生时刻充满关注和期待,热情参与教学过程,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建立了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使每个学生都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状态和水平不断改变自我生态角色,发挥教学的多种功能,建立张扬生命活力、鼓励思想交流的生态课堂,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资源生态化,体现开放性

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折射点。教材可以说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生活、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与中介,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知识的生成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校本教材《钦州童谣》均取材于当地英雄故事、风土人情、风光特产等,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尊重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联系性与开放性的生态化取向。如《游钦州》、《赞广场》讲的是家乡的景物,《四季果》、《红树林》写的是家乡的特产:《环保小宝宝》、《做个好学生》说的是文明行为,《报警电话》、《吃饭要安静》说的是生活常识。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可以作为补充教材,让学生依靠查阅资料、集体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在读读诵诵、写写画画、唱唱跳跳、演演练练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向生活,拓展他们视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三、教学方法生态化,凸现多维性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交互活动不断进行,课堂运行也不断发生变化。当每个学生带着各自获取的信息在课堂上交流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信息源。此时,教师可通过多维、动态生成教学观,采用多维教学法,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太阳与花》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祖国成就、家乡巨变,学生在欣赏、阅读、交流中,有的联想到课文《快乐的节日》,诵出“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健康地成长”的词句;有的联想到歌曲《娃哈哈》,唱响了熟悉的旋律;还有的画出五彩的画,即兴编出了作品《娃娃和妈妈》、《祖国的花朵》等歌谣,他们作为新中国少年儿童的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当教师开展多维度的动态教学时,学生思维的角度就会变得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也得到深刻巩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过程因而生动起来。

四、教学过程生态化,凸现生成性

课堂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学生的课堂体验不只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因此,我们在要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符合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都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方式的非预设性、教学路径的非直线性,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让每一个生命个体焕发出活力。如一位教师教学《纸桥大捷》一课,在总结刘永福用计之“妙”时,一学生突然提出:“听我太爷爷说,历史上有两次纸桥大战,刘永福两次都用同一种战术吗?如果是这样,那还叫妙计吗?”教师因势利导,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展开讨论,最后,学生明白了课文写的只是一个缩影,一些学生还续写出“竹签矛刀巧埋伏”等诗句。教师巧妙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疑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使生态课堂成为个人发展和成长的通道,凸现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事实上,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五、教学评价生态化,彰显多元性

童谣课堂没有标准答案,但求每节课都能留下学生探索的足迹。构建彰显个性的课堂生态,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獲,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作为生态个体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如教学《好习惯》、《学好普通话》、《校园文明歌》、《好学生》时,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维度、评价的形式、评价的尺度上实施了多元化的有效教学评价,发挥了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教学的优质、均衡都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成性的童谣课堂教学采取的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式,搭建了一个三维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这几个生态要素都有机地组织了起来,课堂教学回归了生命的本原,营造出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童谣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生态化童谣生命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