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与1,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2010-06-29 13:01杨生汝杨金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二磷酸缺氧性果糖

杨生汝,杨金慧

窒息引起的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常导致新生儿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于2006年11月—2008年6月应用多巴胺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缺氧性损害,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及心肌酶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1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的依据虞人杰等提出的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作为诊断依据[1],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6二磷酸果糖组)和观察组(多巴胺+1,6二磷酸果糖组)。对照组26例,轻度窒息19例,重度窒息7例;男18例,女8例;胎龄(38.7±1.7)周;出生体重<2 500 g 4例,2 500 g~4 000 g 20例,>4 000 g 2例。观察组38例,轻度窒息27例,重度窒息11例;男28例,女10例;胎龄(38.5±1.5)周;出生体重<2 500 g 6例,2 500 g~4 000 g 30例,>4 000 g 2例。两组患儿窒息程度、出生体重、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保暖、改善呼吸、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珠海经济特区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生产批号:20051008)250 mg/(kg◦d),2次/日,静脉推注,疗程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060713)5 g/(kg◦m in),连用5 d。每天观察两组心音、心率的变化情况,治疗10 d后复查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

1.3 心肌酶测定方法 治疗前后分别取股静脉血2 m L,分离血清,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谱活性测定,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s)U/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s)U/L

组别n AST LDH CPK CK-M B α-HBDH对照组 治疗前26 163.5±35.4 423.7±123.5 235.6±89.3 49.8±21.5 522.1±115.8治疗后26 60.7±17.91)183.2±22.31)50.9±9.81)8.2±1.91)242.5±50.21)观察组 治疗前38 159.8±33.9 419.8±122.5 243.8±87.7 49.8±20.8 532.5±120.4治疗后38 59.8±17.22)128.6±25.32)3)40.3±8.92)3)6.9±1.82)3)202.2±48.52)3)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与心电图改变 对照组治疗前心率缓慢18例,心率恢复正常时间(4.00±1.35)d;观察组治疗前心率缓慢24例,心率恢复正常时间(2.00±1.21)d;观察组恢复正常心率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5.045,P<0.05)。对照组治疗前心电图异常29例,治疗后恢复正常23例;观察组治疗前心电图异常24例,治疗后恢复正常2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电图正常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窒息后出现缺氧、酸中毒可造成多器官受损,如未能及时抢救,60%患儿在36 h内死亡。机体不同组织细胞对缺氧的易感性各异,其中脑细胞最敏感,其次为心肌、肝和肾上腺[1]。当出现缺氧性心肌损害时临床上出现呼吸增快、青紫、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等症状,其中心肌酶增高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AST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以心肌含量最为丰富,其次为肝、肾、骨骼肌等;LDH在肾、心肌、骨骼肌含量最多,其次为胰、脾、肺和红细胞;CPK以骨骼肌含量丰富,其次为心肌和脑细胞;CK-MB绝大部分存在于心肌细胞,是一种心肌特异酶;α-HBDH主要存在于脑、心肌、肾等组织器官中[2]。由于窒息缺氧后各脏器均有损害,所以上述血清酶指标均显著升高。

1,6二磷酸果糖是存在于体内的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是改善细胞代谢的分子水平药物[3]。近年来研究证明外源性1,6二磷酸果糖作用于细胞膜,通过刺激磷酸果糖激酶活性,聚增细胞高能量磷酸池,增加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浓度,促进钾离子内流,恢复细胞极化状态。从而有益于改善缺氧损伤与休克状态下的细胞能量代谢及葡萄糖利用,以促进细胞修复,对缺氧性心肌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4]。另外1,6二磷酸果糖能使缺氧缺血的心肌等组织受到保护,以避免或减少因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等导致的心脑组织损伤[5]。但其缺点是血管刺激性较强,滴注部位疼痛剧烈,给患儿造成痛苦。本研究证实1,6二磷酸果糖在降低心肌酶以及促进心率、心电图恢复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缺氧性心肌损害造成心排血量减少,减少了心、脑、肾等器官血流灌注,同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血管活性物质增多,血管阻力增加。小剂量多巴胺可选择性扩张肾动脉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促进利尿,改善心功能,保护肾功能;它能兴奋心脏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因缺氧所致的心肌损害;它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心肌损害的恢复[6]。本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与1,6二磷酸果糖联合应用能显著改善心肌酶谱,其中LDH、CPK、CK-MB和α-HBDH显著低于单用1,6二果糖治疗,其心率恢复时间也较单用1,6二果糖缩短。LDH、CPK、α-H BDH也存在于肾、脑、肌肉中,因而多巴胺还能减轻缺氧后脑、肾等脏器的损害,对于多脏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1] 虞人杰,李黎,汤泽中,等.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138-141.

[2] 董声焕.窒息后心肌损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6.

[3] 吴君.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4,24(12):35-36.

[4] 宫丽敏,高谦,张清友,等.1,6二磷酸果糖对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7):516-518.

[5] 周慧敏,关亦兵,朱晓霞.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应用1,6二磷酸果糖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5):30-31.

[6] 黄峻,黄祖湖.临床药物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64.

猜你喜欢
二磷酸缺氧性果糖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PARP 抑制剂在BRCA 胚系突变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黄芪百合颗粒对亚硝酸钠中毒致缺氧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二磷酸果糖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1,6-二磷酸果糖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肺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