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超甜玉米晶甜5号的选育

2010-06-29 02:19戴惠学熊元忠陈沁滨
长江蔬菜 2010年20期
关键词:鲜穗穗位甜玉米

戴惠学,熊元忠,陈沁滨

(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1 选育经过

晶甜5号系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2005年以自交系403325-4为母本、326B452-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超甜玉米新品种。

母本是以台湾超甜玉米华珍为基础材料与普通玉米自交系478杂交,再用华珍回交后连续自交选育而成。母本在南京地区生育期110 d。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第一叶长椭圆形。成株期株高174 cm,穗位73 cm,全株20片叶,花丝绿色,雄穗一级分枝12~15个,花药黄色。果穗排列整齐,筒形,穗长17.6 cm,穗粗4.0 cm,穗行数12~14行,白轴,籽粒淡黄色。

父本是以美国甜玉米杂交种为基础材料与国内普通玉米杂交,再用美国1号超甜玉米回交后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在南京地区生育期105 d。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第一叶匙形。成株期株高176 cm,穗位69 cm,全株19片叶,花丝绿色,雄穗一级分枝10~16个,花药黄色。果穗筒形,穗长16.7 cm,穗粗4.4 cm,穗行数12~14行,白轴,籽粒黄色。

403325-4×326B452-2组合于2006年春、秋两季在南京市蔬菜科技园内进行品比试验,冬季在海南进行品比试验,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甜玉米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江苏省甜玉米生产试验,同时在江苏、广州、海南、浙江等甜玉米种植地区试种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品质突出、增产潜力大、抗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鲜食和加工。于2010年3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晶甜5号,审定编号:苏审玉201007。

2 选育结果

2.1 品比试验

2006年春、秋两季品比试验结果,平均产量(鲜穗)分别为12 900 kg/hm2和12 300 kg/hm2比CK(晶甜3号)分别增产10.8%和11.6%,品质及外观性状与对照相似。

2.2 省区域试验

2007年区域试验,5个试验点中增产点数4个,减产点数1个(表1)。 鲜穗产量9 988.5~12 799.5 kg/hm2,平均鲜穗产量11 221.5 kg/hm2,比对照增产-2.3%~7.6%,平均增产2.7%,居参试品种第一位,鲜籽粒产量7 618.5 kg/hm2,比对照增产3%。鲜穗外观品质与品尝总分84.4分;2008年区域试验,5个试验点中增产点数4个,减产点数1个。鲜穗产量8 793.0~14 299.5 kg/hm2,平均鲜穗产量11 145.6 kg/hm2,比对照增产-12.5%~50.8%,平均增产18.5%,居参试品种第一位,鲜籽粒产量7 381.5 kg/hm2,比对照增产3.4%。鲜穗外观品质与品尝总分84分。田间自然发病观察结果表明,该组合对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粗缩病、玉米螟为害抗性分别为高抗、高抗、抗、高抗、高抗。

表1 2007-2008年晶甜5号江苏省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2 2009年晶甜5号江苏省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综合评比认为,该组合株型半紧凑,整齐度较好,抗病性较好,抗倒性较好,较对照增产显著。

2.3 省生产试验

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4个试验点增产,1个试验点减产,平均鲜穗产量10 829.1 kg/hm2,比CK(晶甜3号)平均增产9.5%,增产显著,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表 2)。

该组合生育期87 d,比CK早1 d。株高197 cm,穗位高81 cm,株型半紧凑,双穗率和空秆率分别为19.4%和2.3%,无倒伏。穗长18.6 cm,穗粗4.3 cm,秃顶长1.5 cm,平均穗行数13.6行,行粒数33粒,千粒鲜质量302 g,鲜穗出籽率67.8%,果穗筒形,籽粒黄色。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抗逆性强,品质综合评分86.6分,优于对照。

3 品种特征特性

晶甜5号南京地区春播出苗至成熟88 d左右、秋播75 d左右。幼苗叶鞘浅绿色,叶色绿,第一叶匙形。平均株高194 cm,穗位高75 cm,总叶数19~20片,株型半紧凑,长势整齐一致。雌穗花丝浅绿色,雄穗一级分枝10~16个,花药黄色,花粉量较大。双穗率10.5%。平均穗长20.3 cm,穗粗5.1 cm,穗行数12~16行,平均行粒数38.1粒,秃尖0.8 cm,穗粒数507粒,平均单穗质量250 g。果穗圆筒形,排列整齐,鲜穗出籽率67.8%,千粒鲜质量312.0 g,籽粒黄色,穗轴白色。

4 栽培要点

4.1 选地隔离

晶甜5号甜度是受胚乳隐性突变基因(sh2)控制,为了保证品质,生产上要求隔离种植,具体方法有3种:①空间隔离,要求周围300 m以内不得种植其他玉米品种;②时间隔离,要求与其他玉米品种花期错开20 d以上;③屏障隔离,要求用高秆作物、房屋等自然屏障隔离。

4.2 适期播种

当5 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南京地区从3月中旬至8月底均可播种,3月15日之前及8月5日以后播种要用大棚覆盖。种植者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调节播种期,错开采收期,尽可能长时间满足市场需求,达到高效栽培的目的。播种方式有两种:①直播;②用育苗盘育苗移栽,在3叶期移栽,成活率最高。

4.3 栽培密度

根据试验结果,晶甜5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48 000~52 500 株/hm2。

4.4 田间管理

5叶时定苗,施尿素150 kg/hm2;11~12叶时施尿素300 kg/hm2,其他管理可参照普通玉米。

4.5 适期采收

超甜玉米的采收期比较严格,从外观看花丝变黑褐色为采收适期,晶甜5号一般在授粉后20~24 d采收较适宜。

5 制种要点及适应范围

制种过程中必须严格隔离,具体可参照栽培要点中的隔离方法。在母本浸种催芽露白时与第一期父本同期播种,过4~5 d后播第二期父本,花期相遇最好,适宜的父母本比例为1∶(4~5),在母本雄穗抽出但尚未散粉时彻底拔除且带出制种田。母本上的种子完全成熟时立即采收,在阴凉处晾晒2~3 d后再晒种,这样可保证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一般产量可达1 500 kg/hm2以上。适宜在江苏省内及周边同一生态区域内推广种植。

[1]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2]李竞雄.玉米育种研究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3]胡建广,王子明,李余良,等.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概况与发展方向[J].玉米科学,2004,12(1):12-15.

[4]曾三省.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J].中国农业科学,1990,23(4):1-9.

猜你喜欢
鲜穗穗位甜玉米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分析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多年秸秆还田后减追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生理的影响
“华耘花糯402”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糯玉米“天彩二号”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密度、播期对杂交糯玉米遵糯4号鲜穗产量的影响
春季甜玉米和反季节四季豆轮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