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问题

2010-06-29 02:39席彬清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6期
关键词:和平道路政治

席彬清

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华民族以悠久的文明,特有的文化曾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文明一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虽然选择了一条闭关锁国,不与“蛮夷”相往来的发展之路,但是放眼其所处的世界,西方国家在推行其资本扩张的道路上并未因为中国的不入世而选择迂回。面对国际社会上盛行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机遇论”及“中国责任论”等等西方学界理论,我们明确表达了和平发展的意愿,向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郑重选择与庄严承诺。”其因有三:一是国情使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人口多底子薄,加之严重发展不平衡,中国依然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使然。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和合”精神始终贯穿其中。“和”,指的就是崇尚和平,重和睦;“合”,指的是讲融洽,求和谐。三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使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各国人民的最大心愿也是最大的时代背景。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又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事实表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与世界的共识。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内涵

“和平发展道路”最初也称“和平崛起道路”。和平和发展是新世纪的时代特征,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和平是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和平。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是,内求发展、和谐,外促和平、合作。基于对和平以及发展的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为着眼于:第一,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二,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又要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第三,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第四,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为构建一个民主的、和睦的、公正的、包容的和谐世界不懈努力。

同时,基于国际政治的视角,本文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还具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是要以非暴力的方式来解决中国发展中所面临的众多难题和种种挑战;二是要以文明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是要实现中国人100多年来的强国梦。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分析

和平发展本身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而藉此形成可供咨询的理论体系,并且经过不断完善之后作为国家政策制定的理性基础。当代大学生具有双重身份特征,首先作为知识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和平发展思想可以也应该首先被这个群体所认知和接受;其次,作为未来世界的缔造者、开拓者和践行者,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能够也必须由他们来开辟。因此,从其实践主体来研究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一种分析视角的创新,也无疑更具可行性。这里,我们通过对理论及实践两方面意义的阐述来分析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理论层次上,当代大学生领会和践行中国和平发展方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微观层面上(子系统),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他们对国策的认知和参与程度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对我国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参与国际政治互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中观层面上(系统),就和平发展道路而言,围绕这一思想及依赖它而制定出的国家战略已经展开了很多研究活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也正以真诚的态度实践其和平发展的愿望,并同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展开多层次,宽领域,全方面的互动行为。这要求重视对于和平发展战略的实践主体的教育和培养。第三,宏观层面上(系统与外部环境),国际政治舞台上政治行为主体的互动行为一刻不曾停止,国家要发展就要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同世界接触。大学生是充满多样性的群体,他们全方面接触各种知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等等国家核心领域,是保障中国与世界车轮同步的不竭动力。

在实践层次上,考察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时,我们将中国社会的构成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领域。在政治领域,中国素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不难发现当前的政府成员构成中绝大多数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而自实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大学学历则成为其最低门槛。在经济领域,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凭借特殊的要素优势还存在成为资方、经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的多层次渠道,那么目前从绝大多数企业的招聘书中不难发现,要获得资本、管理权力和技术权威,大学学历几乎成为敲门砖。在文化领域,从作为知识传播者代表的各级各类学校来看,其当前教师构成和招聘中大学学历也已经成为基本要求。另外,大学生在中国国民中的比例还相对较小。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美国的35%了。

因此,这里可以就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大学生关系的分析得出结论,其内在逻辑可归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通过和平发展道路来实现的,以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为背景,以当代大学生之于这个战略所展现出的政治参与现状及发展为分析要点是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的。

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与未来

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发展战略,当代大学生是其实践主体,而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政治参与是政治关系中权力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大学生政治观念的树立受到自身环境和外部引导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是内因与外因的理性结合,另一方面是外因对其主导性影响。下文以政府角度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构建一个适于大学生良性政治参与的框架:

(一)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他们承担了未来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使命。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想的碰撞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政治参与问题上具有同其他社会群体及历史时期不同的特点,在迸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又出现了一部分令人关注的问题。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时积极向上的,但政府在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这一问题的时候也须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存在政治盲从现象。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一部分学生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干扰,产生错误的政治认知,比如拜金主义,崇拜西方“民主制度”等观念。第二,政治参与个人目的性日趋明显。为将来“更好的发展”积累政治资本成为一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考虑因素。第三,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不协调。作为已经具备认识能力的自然人,但在现实所表现的政治行为中却往往相反。以上问题需要大学生通过自身的调节以及政府适当的引导来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谐的发展观念,才有利于和平发展道路的实施。

(二)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理念

大学生的心理处在不断成熟的阶段,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那么,促当代大学生清楚认知和平发展道路内涵可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要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处理好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问题反映在个人层面上就是个人和谐发展问题。国家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强力保证,个人发展得益于国家的繁荣与富强。第二,要加强大学生和平发展思想教育。大学生与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尚有一定距离。对和平与发展理念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上,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真正理解它内涵和重要性。第三,要发挥党团组织感召力,营造和谐的政治参与氛围。我党素来都有重视青年力量发展的传统,党团组织在大学生和平发展理念的形成中影响力非凡,更重要的是我党一直以宽松而不失严谨的态度吸引当代青年并营造思想发展环境。

(三)鼓励和扩展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实践

政府是连接国家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中国在政策制定上拥有许多优势,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有稳定的社会执政环境。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动机经历了一个由信念性动机向分配性动机转变的过程,政治参与方式由以政治动员为前提的政治运动的方式转向以政治动员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制度性参与方式。政府可为大学生实践和平发展道路及自身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及物质支持,这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首先,不断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其次,完善政治参与机制。体现在大学生参与和平发展道路实践中就是要使政治参与更具透明化、制度化,使政治活动处于良好的监督之中,既能为大学生践行和平发展观念提供优越的环境又能保证政治发展的健康化和公平性。同时也需要大学生积极领会并牢固树立和平发展精神,勇于实践自身和谐发展及中国和平发展之路。

五、结语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历程。可以说这既给中国和平发展带来了风险,但同时也隐藏着机遇。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未知性为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同时坚持并发展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该战略能否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得到有力而持续的推行。鉴于此,本文的研究即是对怎样实践和平发展道路的一种尝试。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是否在思想上认同和平发展理念,进而能否结合自身现实致力于实践,也就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在未来真正落实与否的最关键所在。于是,大学生参与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之中就成为政府的官方引导和大学生自身自主需要的结合,一方面政府需要认识到大学生之于未来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引导、鼓励并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也应摆正思想,摆脱“小我”思想的束缚,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

猜你喜欢
和平道路政治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博弈·和平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期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