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分析

2010-06-29 02:39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6期
关键词:毕业生同学大学生

龚 晗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的基本形势。

一、新形势下就业环境分析

自2007年4月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加剧为实体危机,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演变为全球金融海啸。受其影响我国经济进入减速通道,就业市场严重萎缩。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在整体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又遭受了百年难遇的雪灾和地震,两次巨大自然灾害的叠加对我国的经济和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致使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与此同时,自2008年起,我国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劳动力市场管制政策的出台在虽更好的改良了就业环境,却也隐性的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减少了劳动力需求。

二、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现状

在以上社会经济背景下,2009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为了深入了解毕业生的求职心理、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更好的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笔者以某高校2009届管理学院毕业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别就当前就业形势、毕业去向、企业吸引力、学院就业政策宣讲效果以及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十二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发出问卷814份,收回703份。回收率为86%。调查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共八个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从回收问卷来看,求职仍然是毕业生主要的选择。在问及“你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时75%的同学回答了求职,20%左右有考研的打算,5%可能会考虑出国。因此根据同学们求职意向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一)毕业生就业观念趋于成熟

第一,大部分毕业生对就业环境有着较为客观的认识。对于问题一“你认为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是?”有58%的人认为严峻、46%认为特别严峻,仅有6%认为“乐观”和“无所谓”。当问及“你认为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会造成什么影响”,68%的毕业生同时选择了“岗位会减少”“薪酬水平会降低”和“就业风险会加大”。

第二,就业分析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特殊的环境下,能审时度势做出有利选择。在被问道“你理想进入的单位性质是?”时,往年不被看好的国有企业却名列榜首,同学们普遍认为在金融危机的激荡下,国有企业因其特殊属性是抵御风险能力最强、工作保障最好的选择,约有45%的毕业生将票投向了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企业。这个往年让毕业生们趋之若鹜的地方此次却仅有不到20%的人选择,主要是考虑到今年全球经济的衰退,国内外贸易量的急速减少,同时外企裁员更多等因素。而机关及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则占17%和18%,较往年持平。

第三,毕业生就业方向和目标较为清晰。在回答“你选择就业行业时,主要考虑的是什么“时。67%的同学回答了“专业对口”、65%的回答“行业发展前景好”、60%的回答“工资福利待遇好”而“社会地位高”有40%的人选择。仅有2%的人回答“没有考虑”。在单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顺序排放中,依次是发展潜力、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第四,相对于以往盲目的追求高薪,更多的同学有了理智的定位。对于薪酬待遇,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是“1001-1500”“2001 -2500”这两个区间,达到了68%,“2501-3000”的约有20%,“3001-4000”有15%。而“800-1000”和“5000”以上“则极少有人选择。提出这样的的薪酬待遇,60%毕业生是考虑到“自身价值的评价”,有40%是因为“城市消费水平或薪酬水平”,“对人才市场的行情”也有20%的人考虑。

第五,能主动拓宽就业渠道,自谋出路。在选择求职渠道上,60%的同学将人才网站、登录单位的网站或直接联系单位、实习、社会招聘和媒体作为找工作的主要途径。而对校园招聘会,老师、亲亲友介绍等传统方式的依赖有所

减弱。

(二)毕业生就业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化

第一,较多毕业生求职仍青睐发达地区。毕业生们的地域选择主要集中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广州、深圳及珠三角地区”。也有部分同学选择“回家乡所在地”。之所以选择上述地区60%的同学是出于“有较多的发展机会”的考虑,而选择“良好的人才环境”和“较大的人才需求、较好的发展空间”的也占到一定比例,分别是45%和48%,考虑其他选项的则比较少。

第二,积极主动性有待提高,自愿失业现象严重。在问及“你参加过几场面试”时,仅有20%的同学仅参加过“5次及以上”,更有25%的同学面试经验是“0-2”次。究其原因一部分来自于对自己的不自信,认为学习成绩不够突出或者个人能力没有亮点,所以就一厢情愿的认为应该避开求职的高峰期,等优秀的同学找到了工作他们再出动;而另一部分来自与对家庭的依赖,总认为家人可以为他找到工作,所以对于热火朝天的招聘工作他们顶多只是观望而已。

第三,职业选择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容易带来违约的随意性。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很多同学求职时处于一种焦躁状态,50%的同学持“哪家单位要我我就和谁签约”的观点,而在回答下一个问题“遇到更青睐的单位时是否会选择违约?”时,高达92%的同学选择“是”。可见毕业生在择业时还没有准确的定位,这些不稳定性和多变性一方面对自身的就业不利,择业左顾右盼,坐失良机;另一方面对用人单位不利,反反复复,随意违约,延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时机。

从上述调查可见,虽然金融风暴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但是却迫使他们迅速转换了就业观念,下基层、低薪酬已经不再阻止他们就业的主要障碍,如何利用这一契机,积极引导他们广渠道、多职业充分就业将是这一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课题。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国家政策支持

第一,加大国家政策扶持、积极促进面向基层就业。近几年来,由于就业人数大幅度增长,就业岗位吃紧,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成为国家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几年的实践中却一直效果不佳。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人都将高等教育当做提高个人阶层地位的一个便捷方法。因此在花费了昂贵的学费后,大多数毕业生都会考虑就业的投入产出比而选择高职高薪;另一方面高校的精英教育导致很多毕业生认为只有在大城市、大企业中才能发挥理想的作用。鉴于此国家更应该以金融危机时期毕业生重新调整自我定位为契机,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积极推进和完善“三支一扶”、“选调生”等政策,并建立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二元结构,实现社会资源的分配公平合理,在安置毕业生就业的同时夯实基层建设,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创造无限岗位。在特殊经济形势下,国家创造的岗位是有限的,而自己创造的岗位却是无限的。事实证明,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了推动自主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的重要力量。但不容忽视的是,现有体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依然有限。对于最为困难的资金问题。虽然政策规定,大学生创业可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但银行大都不愿意贷款给这些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的企业,一套程序下来左查右查,最后很可能不了了之,真正贷到款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大学生只能从现有的人际关系圈中借钱,但数量微薄,难以为继。同时,在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大学生即使有好的创业点子或项目,却无处推销,引资无门。因此国家应致力于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健全创业咨询服务、简化贷款程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备的指导、支持和保护服务。

(二)高校科学培养、指导大学生就业

第一,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实行订单式培养。随着学校的社会性越来越高,教育产业也必须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因此如何为企业输送学习好、能力强、素质高的对口人才是高校毕业生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针对现代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学校应改变以往僵化的教学计划,实行柔性管理和对口培养,采用“订单式”教育模式,随时增设企业需求的课程,减少一些陈旧的课程,真正做到产需对口、学以致用。

第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纵、横”两方面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纵向”是指按学期阶段式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大一为专业教育期,旨在让新生初步了解职业,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职位设置及相应的素质要求。并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提升他们的各种基础能力。大二、大三为职业规划期,初步接触专业知识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来拟定一个职业发展方向。并开设相关政策宣讲会和咨询会。大四为就业强化期,重点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工作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了解个人创业条件、特征,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简历等。

同时为了使毕业生以更好的姿态进入职场,更快的完成从学生到的职业人的过渡,应从“横向”加强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和个性指导。开设就业形势和政策、企业用人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等涉及到同学们求职过程方方面面的指导课程,通过一系列极具实际操作意义的课程,让毕业生提前心理调试、增强信心,为他们走入职场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第三,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内”和“外”两项职能建设、建立健全校、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对外”要用超前的眼光建设和拓展就业市场,主动出击与用人单位联系,邀请他们来校考察,进而达到建立人才供需平台的目的。并通过回访等方式维系好与已有合作单位的关系,做到巩固老关系、拓展新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就业选择圈。“对内”要立足后勤保障和智力支持。增加毕业生就业网模块内容,完善服务功能。建立集就业指导、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系统。组织分专业、分科类的供需见面会、行业专场招聘会和地区性市场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公益性和个性化服务,同时更要时刻关注毕业生的求职心理健康,引导学生主动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帮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开拓自身的职业生涯。

猜你喜欢
毕业生同学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