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戒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0-06-29 02:39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6期
关键词:吸毒者戒毒毒品

倪 娜

一、关于对吸毒行为及吸毒者的定位

对吸毒行为及吸毒者的定位影响着对吸毒者的救助模式。有的学者认为吸毒应定为犯罪:“为体现全面禁毒的立法精神,为使法律条文内部协调统一,为进一步加强国际禁毒合作,为摧毁毒品消费市场,应当将非法吸用毒品的行为界定为犯罪。”①也有学者认为吸毒不构成犯罪:“吸毒未违反刑法法益,属于无被害人犯罪(此“犯罪”是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这是吸毒不能成为犯罪的根本所在。吸毒是一种只违反宗教或道德,但没有对刑法所保护的特定的法益产生侵害或者威胁的无被害人犯罪。”②诉讼结构上,吸毒行为里没有积极主动的控诉人。按照无被害人犯罪原理,应当将吸毒非犯罪化,对其只能给予行政处罚而不是刑罚处罚。③从法律的角度看,吸毒行为直接违反了《禁毒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并且从客观上还诱发了许多违法犯罪行为,其行为具有违法性。所以吸毒人员是违法者。④有学者认为吸毒人员是病人,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病人是:吸毒成瘾后,由于其生理和心理不能自控的依赖着毒品。他们没有人生追求,整个精神都是颓废的。因此,他们整个就是生理和心理上的病人,长期生活在病态中。狭义的病人是:他们一旦吸毒成瘾,吸毒者每天肯定要多次发毒瘾,在出现瘾发症状到完全发瘾时,吸毒者就是病人,类同精神病人。⑤也有学者认为:“吸毒者本身也是毒品受害者。吸毒上瘾容易戒断难,吸毒者在吸毒前对毒品的危害一般认识不够,他们或是出于好奇心尝试一下,或者为解脱一时精神烦恼而吸毒,但吸毒带来的欣快感,刺激他们再次吸食,直至成瘾。在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吸毒的危害,却为时已晚,吸毒产生的躯体和心理依赖驱使着他们不断吸毒。”⑥

二、当前戒毒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吸毒、戒毒认识存在误区

毒品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但毒品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个未知数,无法通过自身的体验尝试去了解,很多人表现出的过分自信,对吸毒产生的药物依赖的顽固性认识不清,没有树立“毒品根本不能试”的观念。另一方面,是对吸毒者戒毒的认识存在误区,因为大多数吸毒者都会出现复吸的行为,很多吸毒者甚至是多次复吸,从而给我们造成了毒品戒不掉的印象,“一旦吸毒,终生戒毒”的观念。

(二)戒毒后的高复吸率

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吸毒是违法行为,通过法令法规来打击吸毒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因为根据我国国情,由于吸毒人员素质状况差,采取以强制戒毒为主的措施是完全符合我国目前戒毒工作的困难状况。事实证明,吸毒行为从法律上来说固然属于违法行为,但从医学的生理、病理方面来说,吸毒一旦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吸毒者往往存在对毒品的强烈渴求,导致他们不顾后果地、强迫性地觅药与用药,即使戒断很长时间后,仍然有很高的复发率。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戒毒,都会遇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即戒毒后的复吸率很高。

(三)医疗戒毒机构盈利目的性过强

医疗戒毒机构收费问题是当前戒毒工作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翻开中国近代禁毒史,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有些戒毒所由政府提供费用,甚至吸收部分民间捐助,对受戒者免费或只收取少量低廉的费用,这对今天的戒毒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戒毒治疗的难点是复吸率,而在脱毒治疗方面目前无论强制、自愿、戒毒都能完成。由于种种原因对吸毒者的戒毒收费普遍较高,吸毒者的经济状况大都不佳,再要拿出几千元去戒毒确实有很大困难,从而导致自愿戒毒的积极性不高。

(四)戒毒工作的连续性发生脱节,安置帮教工作无法具体落实

吸毒人员刚出戒毒所或康复中心回到社会,特别需要单位组织和家庭亲友的关爱和帮助指导。这时候,社会的安置帮教部门和家属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今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公安派出所无暇照管这批人员,司法行政安置帮教部门力量薄弱,缺人手,缺经费。如何有效地帮教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让他们走出戒毒所或康复中心后能像正常人那样重新融入社会,这成了当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社工介入戒毒工作发挥作用不明显

目前国内有社工介入吸毒防治工作的城市仅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社会工作在中国仅是试点阶段,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强调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是可以在这种戒毒模式中运用的。社工的角色在这些模式中并没有很严格的限制,相互是有交叉的。只是在不同的模式中,社工的角色会有不同的侧重,但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戒毒者成功脱毒、康复和重返社会,但目前社会工作介入戒毒工作尚未发挥明显作用。

三、用沉溺行为理论介入戒毒

(一)什么是沉溺行为(addiction)

所谓沉溺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例如滥赌、网络成瘾、工作沉溺、酗酒、滥用药物、吸毒等。沉溺行为主要具有依赖、耐药性、脱瘾现象、否认、情绪转变、影响健康、社交、工作等特征。对沉溺行为的改变则有迷失、沉思、准备、行动、维系、重吸(永久出口)。所谓迷失期(pre-contemplation),即不考虑改变,不认为自己有问题或需要改变,没有认知,惊讶多于防卫;从迷失期进入沉思期(contemplation),即吸毒者开始察觉问题出现,但内心矛盾挣扎,向改变又拒绝改变,反复不已;接着进入准备期(preparation),开始考虑做改变,例如“吸毒为我带来烦恼,而我又不能负担,可能我需要减少吸毒。”此时出现机会之窗(见附表一)。之后进入决定改变和采取行动的行动期(action),例如“由针筒注射白粉改为口服美沙酮,减少每周使用率。”之后的维系期(maintenance)是一个分界点,即在维系期会出现两种结果,一则是保持改变,例如“继续服用美沙酮和减低使用频率”或持续运用预防复吸策略保持操守,不在复吸,为永久出口;另外一种状况,帮助避免因复发而灰心或失去勇气,要使之回到沉思期重新考量,再下决心再度行动。

吸毒作为一种沉溺行为,可采用动机式面谈(Motivational Interiewing)以及预防复吸(RelapsePrevention)的措施。

(二)动机式面谈法MotivationalInteriewing(MI)

很多吸毒者很难去改变,究其原因,无非一则是缺乏改变目前沉溺行为的动机?二则是缺乏改变的信心。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可以怎样去帮助吸毒者呢?

传统方法中劝阻某人去停止某种习惯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命令的方式,如命令吸毒者不得吸毒,否则将对吸毒者予以惩罚;或采用警告的方式,即警告毒品吸食者远离毒品,或者是与毒品有密切联系的朋辈群体等;有的采用提出意见的方式,如建议吸毒者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与毒品的接触;其他还包括教授、批审等方式。

MI是一种透过探索内心矛盾以令吸毒者有所改变的辅导技巧,MI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向吸毒者传达辅导者的同理心,表达对其行为的充分理解与接受,以便辅导者与吸毒者之间能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二步制造矛盾,即让吸毒者认识到其个人价值观、人身观和现在行为的对立,鼓励吸毒者说出矛盾,并予以记录。在MI辅导过程中辅导者切忌与吸毒者发生争论,帮助吸毒者将戒毒的阻力化为动力,达到支持己力的效果。辅导者可通过小组练习的方式,小组成员选出一个想改变的习惯,运用MI。

(三)预防复吸RelapsePrevention(RP)

在预防重吸的问题里,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是重吸,即relapseorlapse?答案毋庸置疑,当然是relapse。预防重吸的关键之处在于,首先要评估影响吸毒者的因素,即导致吸毒者具有吸毒可能性风险的情况,包括内在因素(intrapersonal)和外在因素(interpersonal)。为了使评估真实可靠,可询问吸毒者之前复吸的经历,如上一次重吸时,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引致你重吸,导致重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吸毒者描述导致重吸的内在感受以及导致其重吸的外在因素。辅导者需解释词活动的目的,强调吸毒行为不是不可改变的行为,帮助吸毒者反思其吸毒行为是如何形成及变成习惯的。

内在因素(intrapersonal)通过测试吸毒者对外界事物(不包括人)的反应,对过往事物的反应来评估影响其复吸的因素。a.负面情绪—焦躁、愤怒(因达不到目的)、其他情绪如不快乐、孤单、闷。b.负面身体情况—断瘾导致,其他状况如头痛,疾病。帮助吸毒者建立让自己快乐的想法,以及如何让自己更快乐。看到何种东西或处于何种处境会导致心瘾发作。外在因素(interpersonal)则主要包括:a.人际关系(如婚姻、朋友、家庭)带来的负面情绪;焦躁、愤怒(和人争吵)其他(忧虑、恐惧);b.群体压力,包括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所谓直接就是受他人强迫而吸。间接影响的因素则体现在看见他人吸毒;c.强化自己和一群吸毒者在一起时的快乐。⑦

由此可见,辅导者如何帮助控制心瘾是预防复吸的中心,在高度危险的处境中,需要辅导者采取有效的对策(efficientcopingskills),如对吸毒者生活模式的改变,帮助吸毒者重塑健康身体,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树立信仰,认识人生的意义,从而增加吸毒者对于戒毒的自信,减低重吸危机。如若不然,在高危处境下,若不能采取有效对策,吸毒者自信减低,出现吸一口(lapse)的情况,则会加剧重吸的可能性。

帮助吸毒者认识并强化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信念,令他有信心可以控制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毒品控制,从而提升戒毒动机,建立应付困难及辨认高危情况的能力。帮助吸毒者找寻订立人生的目标,使他们的人生除除了毒品外,还有更多值得努力、学习的地方。毒品是一个严重的国际性问题,单一方法不能解决戒毒问题。有效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是戒毒工作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我们要科学的、理性的认识戒毒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降低复吸率,延长操守时间,彻底摆脱毒品是我们的目的。

附表一

附表二(毒品使用记录)

猜你喜欢
吸毒者戒毒毒品
销毁毒品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拒绝“毒”侵要打持久战
吸毒者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论自愿戒毒:法规范、定位与制度创新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