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八个代替”预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启示

2010-06-29 02:39廖子君刘金菊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6期
关键词:方志敏中国共产党民族

廖子君 刘金菊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主要领导者。他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了提出了“八个代替”(即:“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欢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的预言,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在纪念方志敏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他“八个代替”的预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一、历史启示之一:搞好民主法治建设,尊重保障人民权益,实现“欢歌代替悲叹”

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是极度缺乏民主的社会,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国家压榨着中国人民,社会结构混乱毫无民主法制可言,人民的切身权益得不到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民主法治建设和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随着整个改革发展进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民的欢歌,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历史告诉我们: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以改革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党更好地成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致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首先,要密切联系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倾听人民的呼声和想法。其次接受人民监督,过去人民监督权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利用宪法等法律的权威保障人民的监督权。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以法律作为社会的明确规范,作为人们的行为规则。保障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减少混乱和无序状态。

二、历史启示之二:保障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富裕代替贫穷”

经济是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涵义。旧中国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普遍贫困,所以方志敏等共产党人真诚地希望实现富裕来代替贫穷。如今温家宝总理在扶贫会议上也提出“消除贫困,实现富裕,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人类追求正义、公平和平等的永续实践,与贫困做斗争,是所有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神圣职责。”为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先富带动后富,走向共同富裕。

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深厚基础,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只是体现了收入分配起点的公平合理和过程的公平合理,并不能完全保证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合理。改革开放30年来,虽经济增长速度年均高达9.4%,使人民收入总体稳步增长,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及垄断行业等因素,却造成了收入差距的鸿沟。收入差距的拉大达到警戒线的基尼系数,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这些表明,我们需要政府的财政应向农村、不发达地区和困难阶层逐步增加扶持力度,使我国正在规划实施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开发中西部的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得到财政上的切实支持和保障。政府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同样应立足和着眼于对公民之间过于悬殊的收入差距的有效调节。

三、历史启示之三:构建诚信友爱的道德体系,实现“友爱代替仇杀”、“智慧代替愚昧”

中国近代社会,国家主权沦丧,国民愚昧无知、道德败坏、虚伪泛滥、私欲膨胀,社会风气低下。国家不能给人民安全感,社会不能给人民归属感。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社会道德体系有了重大的改观。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些人过分地追求个人利益,造成了个人信用缺失,公民道德体系缺失,功利主义泛滥,社会秩序遭到了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社会,需要人与人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21世纪的中国社会应该积极坚持诚信友爱,积极构建公民道德体系。

中国共产党倡导要以诚信建设为突破口,发扬仁爱观,完善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建设良好道德风尚。首先,我们要学会四个“尊重”即尊重别人、尊重贤者、尊重能者、尊重他人。只有先学会尊重才懂得宽容和仁爱。其次,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继续发挥作用。一个拥有诚信的人,不管在事业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会取得成功,所以诚信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诚信可以使他人对自己有好感,诚信也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得到提高,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高,甚至可以使自己一举成名。最后,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矛盾时,要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国家利益之后,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国家利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才是真正实现友爱和智慧,才是和谐社会中和谐文化的体现。

四、历史启示之四: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实现“生之欢乐代替死之悲哀”

旧中国的人民在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剥削,社会死气沉沉,人民生活庸懒。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民族的兴衰,铸就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方志敏提出的八个代替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难当头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就是要重建祖国摆脱帝国主义殖民压迫。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已融入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结合所产生了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断强化着人们对强国富民的追求,也正在深刻地被注入社会和人们的精神风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实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更离不开民族精神。

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就是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体制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建设局面。同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促进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业,献身于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写照。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育和强化民族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其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历史启示之五:注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实现“康健代替疾苦”

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社会动乱、人民遭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八个代替”正是总结历史经验所得到的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对于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与社会安定,必须先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为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创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域自治制度。首先,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特点,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在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13亿人口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了我们要始终将民族问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始终将民族工作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民族区域自治需要从保障各民族行使民主权利、保障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两个方面进行。其次,“一国两制”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实践的产物,是我国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方针,因而也是我们设立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指导方针。特别行政区制度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保持了两地的繁荣和稳定,并将为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发挥作用。

六、历史启示之六: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明媚的花园代替凄凉的荒地”

历史经验证明:国家现代化必须先实现国家工业化。新中国成立以前许多爱国资本家努力发展民族工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也致力于发展社会工业建设。但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粗放型为主,生态环境没有保护措施,资源能源没有节约的观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高效,将绿水青山变成了臭水秃山。我国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式增长方式尚未扭转。我国人均淡水量、耕地、森林、石油仅为世界的1/4、2/5、1/5、1/11;我国GDP仅为世界的4.1%,但所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却分别为世界的7.4%、31%、30%。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将荒芜变成富饶,而且要成为明媚的花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中心,环境为基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绿色GDP的增长。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通过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成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差别。其次合理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承载能力,建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体系和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安全体系。再次形成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最后全面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参与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的能力。

总之,方志敏“八个代替”的预言从内容和意义上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悲叹、哭脸、贫穷、疾苦、愚昧、仇杀……”这些词语代表的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政治体制改革、民生问题、经济危机等问题,等等。而“欢歌、笑脸、富裕、康健、智慧、友爱……”这些词语则代表着中国通过发展后将会出现的新面貌和更远更美的目标,例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代替”虽然是个简单的词,但是却具有深刻的涵义,它是中国近代化革命和现代化变革的代名词。一句话,方志敏“八个代替”的预言蕴含着未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需要达到的最好结果,这就是当代中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方志敏中国共产党民族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我们的民族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