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纤酶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糖尿病并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0-07-12 09:24徐秋焕明春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8期
关键词:右旋糖酐进展神经功能

徐秋焕 明春梅 宋 芳 陈 涛 丘 爽

湖北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枣阳 441200

我院自2005-03~2009-03应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糖尿病并进展性脑梗死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收集2型糖尿病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3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6例,男40例,女 26例,平均年龄(62.038±7.76)岁。对照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35±7.86)岁。2组治疗前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排除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无严重的全身并发症、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未用抗凝剂;用药前测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在正常范围。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胰岛素降糖,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静滴血塞通注射液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降纤酶首剂10 U+0.9%氯化钠250 mL静滴,以后隔日一次,5 U/次,共 2次,总剂量20 U。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d加普通胰岛素5 U,1次/d,连用7 d。治疗21 d一疗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患者常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1.3评定标准按1995年全国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分[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4不良反应观察期间注意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实验室检查方面的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判断药物的安全性。

1.5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显效率72.7%,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显效率 32.8%,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见表2。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s)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2组比较,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7 d 14 d 21 d治疗组 6622.04±8.01 16.81±6.09 15.21±7.65 13.29±7.61对照组 6421.85±9.06 20.81±8.70 18.49±8.09 16.31±9.03

2.3不良反应用药后未发现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存在明显异常,处于高黏、高聚、高凝状态[2]。患者受遗传、胰岛素分泌异常、高血脂、微血管病变、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高,糖尿病患者高且早,更易发生脑梗死[3]。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起病后48~72 h,因脑缺血的进展或组织坏死加重而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一类脑梗死。国内外学者对脑梗死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高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一方面可以导致血黏稠度的升高,引起血栓形成;另一方面Fbg是促进血小板聚集的最主要的血液蛋白质,血小板膜上含有3个Fbg黏着受体,Fbg通过分子含有的结合位点与毗邻的血小板Fbg受体结合而是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4]。因此,梗死的进展对血栓进展起很大作用,如何阻止症状加重和进一步恶化使神经功能缺损在短期内得到明显的恢复将明显影响血栓患者预后。

降纤酶取材于蝮蛇蛇毒,能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Aa链,生成可溶性纤维蛋白,间接促进血管内皮释放组织型纤维蛋白原激活物,同时降低纤维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的活性,减少纤溶抑制酶,还可以降低血液中增高的纤维蛋白原,溶解血栓及血管再通,减少了脑缺血损害[5]。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平均动脉压较低,其脑灌注较非进展者差,同时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不仅使血浆黏度增高,且细胞聚集性增高,而且使全血黏度也增高。从而使梗死发展,神经功能恶化,低分子右旋糖酐为一种血容量扩充剂,增加血浆容积,维持有效循环量和恢复血压,产生升压和改善微循环作用,增加脑灌注。两药从不同的环节抗凝、抗血栓,是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在糖尿病并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应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现已发现脑中存在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可与胰岛素受体结合,降低脑细胞对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脑细胞内糖的储存,减少乳酸产生的底物,从根本上纠正细胞酸中毒[6],保护脑细胞能量代谢,从而减轻局部脑组织缺血、水肿坏死。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杨芳,王中心,吴秀娟.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和血脂的变化[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10(1):24-25.

[3]刘新民.内分泌代谢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70.

[4]吴振东,陈江波.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150-151.

[5]田劲梅,许贞玉,戎芳.兆科降纤酶的特点及临床应用前景[J].中国新药杂志,1999,8(4):272.

[6]周成业,黄如训,曾进胜.胰岛素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梗死的试验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13(11):137-139. (收稿2010-06-21)

猜你喜欢
右旋糖酐进展神经功能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右旋糖酐的分子量检测手段及应用
右旋糖酐酶酶学性质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右旋糖酐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