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2010-07-12 09:24钱建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8期
关键词:血小板神经功能血流

严 明 钱建东

江苏靖江人民医院 靖江 214500

我科对2004-06~2006-04应用阿魏酸钠(心血康)治疗,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和(或)M RI证实。将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 48~72岁,平均(63.5±8.42)岁;病程4~24 h,平均 16.8 h;其中一侧基底节区梗死 18例,多发性梗死 20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 3例。根据第四届脑血管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分为轻型(0~15分)6例,中型(16~30分)19例,重型(31~45分)17例。既往有高血压史18例,糖尿病史12例,冠心病史5例,脑梗死史5例。对照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50~78岁,平均(63.4±7.8)岁,病程 7~24 h,平均18 h;一侧基底节区梗死20例,多发性梗死19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4例。轻型8例,中型20例,重型16例。既往有高血压史21例,糖尿病史12例,冠心病史7例,脑梗死史4例。2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① 治疗组:阿魏酸钠2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者生理盐水 500 mL中静滴,1次/d,连续 14 d。②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者生理盐水500 mL中静滴,1次/d,连续14 d。2组可根据情况可用肠溶阿司匹林、尿激酶、东菱迪芙等治疗,并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给予相应基础疾病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1.2.2 疗效评定标准: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2]。疗效判断标准:①基本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生活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②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生活部分能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③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9%以下。④死亡。

1.3统计学处理2组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狭窄组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比较 [例(%)]

2.2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部分患者有胸闷、面红等血管扩张症状,经减慢补液后上述症状均可缓解。2组均未出现明显出血倾向,无过敏反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绝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供血动脉引起的,而脑细胞是人体最娇嫩的细胞,血流一旦完全阻断,持续8~l0 min神经元就发生不可逆损害。大量研究证明,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短短时间内恢复血流供应。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流并未完全中断,梗死灶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这一区域内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称为半暗带(penumbra)。临床治疗的目的就是抢救半暗带。目前认为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是最基本、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尿激酶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疗效确切。100万~150万U其中10%首次静推,其余置入GS中静滴。在6 h内经动脉或动脉导管血栓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大脑中动脉(MCA)主干及主要分支、椎动脉、基底动脉堵塞,可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动脉再通,从而迅速改善病情。

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且患有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高血压的患者的卒中危险系数最高[3]。阿魏酸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能抑制血小板释放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对血栓素(TXA2)的生产有抑制作用。阿魏酸钠还有抑制磷酸二酯酶(PDE)分解环磷酸腺苷(cAMP)的作用,促使cAMP含量增高,而后者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它还能抑制肾上腺素加强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和缩血管的功能,从而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和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另外有报道称阿魏酸钠还有抑制氧自由基过量生成,阻断钙离子通道,减轻脑内钙离子积聚,从而防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并能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浓度,减少血小板聚集而改善微循环,保护存活的脑细胞,逆转梗死灶周围的神经细胞功能,有利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

总之,我们观察发现,阿魏酸钠组治疗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临床效果优于复方丹参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杨卫红.安克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8,4(4):212.

[4]Vas A,Gulyas B,Szabo Z,et al.Clinical investigations using positrun emission tomography,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menthods on the neuroprotective drug cinpocetine:a summary of evidences[J].J Neurol SCI,2002,203(4):259-262.

猜你喜欢
血小板神经功能血流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段血流胶囊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