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抽象绘画作业常见问题及分析

2010-07-14 01:27刘德龙
文教资料 2010年26期
关键词:单调形状色彩

刘德龙

(无锡市第一中学,江苏 无锡 214031)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发现教与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个理想途径,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而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总结后,以多种形式进行作业点评,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让学生明白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提升他们鉴赏能力和绘画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抽象绘画最大的魅力就在其艺术上的 “无限可能”,以至于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参与抽象艺术的滚滚洪流之中。抽象绘画“无限可能”的特性给人们的评判带来了一些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抽象绘画无法评判,没有批判标准,只是标准模糊一些罢了。作为课程来说,作业的评判标准尽可能地要清楚、明确一些,在艺术课程里这个要求有些困难,但还是可以用形式美法则来衡量学生的作业。这些标准是针对于具体课堂作业要求而言的,当用其评判追求“无限可能”的抽象画家作品,往往又是荒谬的。这样做并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希望通过解说,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一般的视觉规律,以便在绘画实践和鉴赏中作出判断和评价。

我针对高中生的实际,在最近几年中开发了抽象绘画课程,受到了学生和学校的极大欢迎。但是抽象绘画作业的讲评问题一直是个难题,为此我们作了多方面尝试,力图解决此问题。下面我即通过对初学抽象绘画的高中学生作业的分析,总结出“五病”,希望能够增强学生对一般视觉规律的掌握,强化他们对抽象绘画的鉴赏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孤立

如果在画面中一个或几个元素过于突兀,同其他事物缺乏联系,造成画面的不协调,这便是“孤立病”。这种不协调与元素的体量有关,在学生作业中更多是由于画面的造型元素、色彩元素缺少呼应所造成的。

图1 学生作业

比如色彩孤立:图1造型很协调,圆弧状的外形使得画面各个元素间的形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色彩也很丰富,画面中红色用得很好,大红、朱红、粉红既有呼应又有对比,这种使用同类色呼应的方法值得借鉴。但这幅画的色彩对比强烈,黑色部分在画面中显得过于突兀,缺少呼应,若是增加一些深色,画面的层次就会多一些,柔和一些。

图2 学生作业

又如色彩和造型均孤立:图2的造型元素很多,有圆形的太阳、三角形的弓箭、直线的彩虹,还有不规则的形状,这些形状之间缺少造型上的关联,协调性不够,造成画面混乱。彩虹采用大面积平涂,过于突兀,彩虹与其他造型的色彩也缺少呼应关系。

如何做到呼应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光影、色彩使画面达到均衡、和谐、含蓄的艺术效果。造型呼应可以通过形状的共通性来解决,如类似形可以产生呼应,还可以通过点、线、面的一致性产生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色彩呼应则可通过色相的冷暖及同类色产生关联,采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照应、相互依存、重复使用的方法,使得画面产生统一协调、情趣盎然的节奏美感。

二、平均

画面的造型与色彩没有轻重或多少的分别,诸如线条的长短、粗细缺少变化,颜料的涂画的厚度相同,画面的布白均匀,使画面缺乏节奏和韵律,陷入呆板、单调,便是“平均病”。

比如图3,构图平板,线条有两个宽度,中间和周围部分的线条采取相同的处理:粗细均匀,涂画的力度均匀,空间的布白缺少节奏和变化,画面艺术感差,属于很典型的“平均病”,需要加强线条节奏和构图方面的练习。

图3 学生作业

又如图4,从整体看有变化,色彩有调和与对比的关系,但是画面上部的曲线组合采用了同样的方式,处理方式雷同,应在这个局部增加一些疏密的对比。再在下部增加几条曲线,与之呼应,就会好一些。

图4 学生作业

加强对比是打破平均的好方法,“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大疏大密”即是用虚实疏密的强对比使画面产生变化。通过画面块面的分解、元素的聚散、重叠、反复、转换、变形,笔触的抑扬顿挫,色彩的阴晴冷暖,形成对比和调和的关系。“对比是差异性的强调,对比的因素存在于相同或相异的性质之间。也就是把相对的两要素互相比较之下,产生大小、明暗、黑白、强弱、粗细、疏密、高低、远近、硬软、直曲、浓淡、动静、锐钝、轻重的对比,对比的最基本要素是显示主从关系和统一变化的效果”。①

三、对称

对称指画面元素在大小、形状、色彩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对称式构图的优点是安全、协调、优美、庄重,缺点是单调、呆板。学生在使用对称构图时往往由于方法简单、形式单调而放大了对称式构图的缺点,使画面陷入结构单调、造型雷同,称为“对称病”。

比如对角线对称:初学者很容易把画面先平均地涂上颜色,然后在上面再画其他形象。图5即是此种类型,底色涂画力度均匀、方向雷同、线条单调重复,犯了“平均病”,然后又在对角线上画上两个圆形,画面结构单调,艺术感差。

图5 学生作业

又如角对称:图6中间的部分处理得不错,采用尖角图形,图形变化有致,形状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图形组合大小结合、疏密有致。但是四个角将中间的组合生硬地框死了,有三个角是雷同的,缺少变化,色彩也与画面主体有对比而无呼应,显得孤立、生硬。

图6 学生作业

再如左右对称:图7热气球画在中间,两边的处理雷同、平板,犯了“平均病”,缺少画面的韵律感。

图7 学生作业

学生很喜欢用对称的方式进行绘画,这源于寻求平衡、安全的心理需要,对称式的均衡,在画面中很难处理,不建议初学者采用此种方式构图方式,多用均衡的办法来改变对称造成的单调。均衡是指“画面两边的形状、色彩不是采用数量、大小、排列一一对应的方式,而是运用相等或相近形状、色彩、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②。

四、添足

学生在课堂上画画时常常一直低着头画,而忽视了对画面整体效果的审视,作出一些破坏画面效果的举动,称为“添足病”。图8就是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最后画黑色线条,将画面尴尬得一分为二,缺少进一步的处理,画面反而显得不完整。

图8 学生作业

图9的造型、色彩、构图都不错,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很会画画,画面上半部分的效果很好。只是由于对画面的整体观察、思考不够,最后添加的几个深色椭圆很失败,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效果,分散了画面的注意力。这提醒我们,越是在最后时刻越要保持清醒和克制,要很小心地添加和修改画面。

图9 学生作业

在开始绘画时,要鼓励学生放松一些,胆子大一些,在绘画的中后期,则要画得慢一些,把画放到远处,整体观察,耐心收拾,调整画面,正所谓“大胆落笔,小心收拾”。

五、逻辑

绘画和文学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从文学故事到绘画的转换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符合画面构成的要求,符合画面逻辑,不能忽视绘画语言的特殊性,绘画的造型、色彩、构图有其自身的规律,其他逻辑必须服从于画面艺术处理的需要。这是很多学生绘画作业出现问题的根源,姑且称之为“逻辑病”。

学生对于绘画的技能和形式美法则知之甚少,又缺乏绘画实践经验,故常把生活、故事、哲理中的逻辑关系直接转移到画面上,导致他们的作业中频频出现画面平均造型、色彩孤立、构图对称、缺少造型等问题。在上文中“孤立病”中的图2即是将故事逻辑直接搬到画面上的典型案例,描绘了一个很辉煌的远古神话——后羿射日,后羿站在地面上拉弓射箭,天上有十个太阳,绚烂的彩虹。从故事元素来看,在画面中都具备了,但是恰恰缺少了画面所需的均衡、对比、协调等基本形式规律。

为此通过教师对作业的点评,同学间的互评,运用美术术语对优秀作品的画面进行分析,找出画面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讲解其使用的基本原理与独特匠心,可以通过模仿优秀作品的画面元素处理的方式进行再创作,以加深对画面构成元素的理解。使学生明白绘画语言自身的规律性问题,逐渐深入到对美术语言的思考和观察中去。

学生作业的讲评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因为作业是学生绘画水平和认知水平的真实体现,而学生对有着共同知识和生活背景的作业也往往有着天然的兴趣。对于作业的分析相比大师作品而言更能够让学生强化、巩固知识和技能,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欣赏和实践能力,恢复他们对于绘画的自信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多种形式的作业点评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良好平台,是学生领会教师观点,发挥教师专业特长的良机。

注释:

①中国美术家网站.对比与调和—排版形式原理.http://www.artist.org.cn/student/1/1/200603/36119.html.

②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36054 17.html?si=6.

猜你喜欢
单调形状色彩
数列的单调性
数列的单调性
你的形状
神奇的色彩(上)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旋转摆的周期单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