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声音

2010-07-15 03:30
新广角 2010年7期
关键词:天津房子

大胡同,先吃下有毒的蛋糕

张洪森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符号。在天津工作和生活的你,对于天津肯定会有自己别样的感受。这个互动性的栏目,为来自各方面的本刊的会员以及更多的读者所设,欢迎朋友们把对于你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看法、意见、建议、评论等,与大家交流,或者展开讨论

“南有义乌,北有大胡同”。提起大胡同,每个天津人,甚至每个到过天津的人恐怕都不陌生,都会有一个繁荣兴旺的百货批发市场的画面在脑海中出现。殊不知,这面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百货集散批发中心,正在悄悄地转型。最近看到天津政务网上的一则消息称,“天津首家B—B—C电子商务平台大胡同淘宝网正式开通,今后大家只要登陆网站,就能足不出户‘血拼大胡同……”

随着市场拓展的需求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搞好传统商贸交易渠道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是传统百货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是,笔者以为,对大胡同这样的百货批发市场来说,传统、成熟等过往的特点既是优势也是弊端。

首先,对于大胡同众多店铺的经营者来说,他们中间的大部分已经习惯了多年传统的销售模式,向电子商务的转型是市场的驱使,绝非心血来潮,转型成功需要管理者完善的服务措施,也需要时间。其次,传统百货批发行业他们条块管辖分得很清晰,而网络则无国界,在当下成熟的网购市场中,经营已经比较成熟的淘宝网、卓越网、易趣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会对大胡同淘宝网造成不小的冲击。此外,从以往其他省市的尝试情况来看,电子商务销售额占集团总销售额的比重微乎其微,目前对于传统零售业来说还只是补充方式。

但也是网购市场的成熟,让我们看到不少成功的先例,曾经被认为最困难的、最难以打通做电子商务的服装行业,恰恰在电子商务上从零售到对内批发、外贸出口,再到原材料、面料、配件甚至纺织机械一条龙打通,已经有很多企业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找到了商机。

毫无疑问,这是一块大大的蛋糕,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这块蛋糕有毒。在没有找到药到病除的解药前先吃下这块有毒的蛋糕,这是顶风而上的勇气。现在,唯有先练好内功,把自身电子商务这个团队打造好,把对商户的服务做到位,才能抵抗毒素的入侵,分享蛋糕的美味。

别再为房子“锦上添花”

贾贾

随着国家收紧信贷的规模,商业银行大幅度收紧房贷业务,这股“惜贷”之风又开始向车贷领域扩散,很多银行的本车抵押类车贷已经停办,购车者只能通过抵押房产的方式,办理购车用途的个人消费类贷款。即便在能够办理汽车贷款的银行,购车者也需要向担保公司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

银行对房产作为抵押物的偏爱,让我们从侧面读到一个信息:即便在“新国十条”的调控下,房子开始显现出降价的预期,但在银行的字典里,房子依旧是最靠得住的保值品,老百姓的信誉只能挂靠在房产证上。这无非又为房子增加了一项作用。

多年来,我门关注房子,因为房子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已经深植入骨髓。人们买房时除房子本身以外看重的不仅是物业服务、绿化环境、精装修房的品质……这些房产商间应该比拼的附加值,更看重的则是随着拥有一套房子而来的教育资源、户口迁移、身份象征,还有如今拥有借贷资格的抵押物等等。甚至可以说,在现代国人眼中后者才是房子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就拿在天津买房来说,很多购房的外地人都看上了买房落户的“大便宜”,虽然该政策是否合理,向来是社会争论的焦点之一,但作为直辖市,能享受到如此特权,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实惠。而对本地人来说,“学区房”也是个不小的诱惑,天津很多楼盘都打出教育概念,尤其是那些不仅仅贴了教育的标签,还把教育资源进行导入,为业主打造从幼儿园、小学……甚至到高中部,这样一个完整教育链条的房子,更是为购房者所认同。再比如说,爱情面前人人平等,而有了房子的介入,人和人就不平等了。房子增加了婚姻的附加值,在恋爱这场“双选会”上,成了权衡彼此的重要砝码。

这段时间,房子的处境并不好,然而鉴于那些附加在房子身上的神奇作用,受挫的也只是地产股,房子本身最多就只见量跌,不见价降。因此,笔者认为,要遏制疯狂的房价,最基本的便是,不要再为房子身上那些神奇作用“锦上添花”。

上班路途花费时间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的标尺?

刘雪

近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对50座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进行了排名。北京以52分钟居首,其次为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深圳46分钟。天津40分钟,名列第五。报告一出,就有本地媒体在网上发起调查,不少天津的网友认为,40分钟的上班时间已经算少的了,许多人举例说,上下班时间,天津很多地段都会堵车,少则堵上5分钟,堵个20分钟、半小时的也是常事儿。社科院做的此次调查,给出的数字是个平均值,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多少会有差别,但总体来说,还是能说明一定问题的。

和那些谈到上班路上耗时长就冒汗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人看到这份报告,反而沾沾自喜起来。这些人的理由是:中国一线城市上班耗时都在40分钟以上,乍一看上班路上耗时长短是和城市发展水平成正比的,由此说来,排名靠前也不是什么坏事。而笔者对此则不敢苟同。且不说有英国咨询公司雷格斯的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每天在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领先全球,单比较香港而言,内地许多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上都欠发达于香港,但在上班平均耗时上,却大大超出香港。

为什么会如此呢?如果我们反思生命里有多少时光耗费在上下班的路上,答案最后无非归结为交通发展跟不上城市化;住地离单位太远;机动车数量过多这些。而正是在这些会侵蚀我们宝贵生命的问题上,香港政府表现出了难得的远见。比如,在城市规划时,为道路规划了更多空间;着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等等。

不论是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还是政府、公司聚集在房价高昂的中心城区,任何原因导致的结果归结到一点上,都事关市民的幸福感。试想,上一次班要赶四五十分钟的路,下班回家又是一次四五十多分钟,明明8小时的工作制实际上10小时还不止,一天还剩下多长时间能留给自己呢?因此,从根本来说,只有管理部门从思想上把上班耗时当成了一项关系到民生幸福的工程来抓,充分借鉴香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才能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发展更加健康,民生更加幸福。

天津房价恐将在短暂调整之后持续上涨

张明珠

“京津冀经济圈”的概念由来已久,但一直未见比较有力度的措施或政策。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对城市人口发展的承载能力提出挑战。而周边区域基本都在北京100公里范围内,其经济和城市化水平却存在很大差距。可以说,北京的快

速发展,并没有对周边区域产生太多的辐射效应和共享利益,反倒是那些同质化竞争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我们期待这次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能设计、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发展路线图,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病根开出解药。

而此次重提“京津冀一体化”,其发展过程中,京津一体化的趋势则更为明显,这一是要得益于京津两地之间的路网和轨道交通的建设,拉近了两个城市的距离。现代的轨道交通,使得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的生活模式变成现实。特别是2010年第一季度,北京房价过快增长,连通州、燕郊等地区均价都达到了2万元/平方米,让很多原本打算在北京购房的人望而却步。随着京津一体化发展,在京就业的天津人和受“挤出效应”影响的北京人对沿线项目看好的人数比例有明显上涨趋势。第二,一体化的规划打通了原本制约区域发展的各种政策、经济上的壁垒,而房地产开发本身的流动性和区域性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目前,在天津各个楼盘中,北京购房比例不断上升,就充分印证了这一趋势的真实性。天津房价在国家新政的影响下势必作出一些调整,但从长期来看京津一体化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为房价上涨提供了强大动力,恐怕这种调整只是短暂的。

当然,随着这种同城化的发展,不仅促进天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使各个消费、投资领域都得到了不少实惠。未来这种实惠将会越来越多。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以首都为龙头带动周边城市利益共享,将逐步由先前的“画饼充饥”变得更加真实。

炒股不如炒中国地图?

张露

国家计划出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应该说不是对某一地区的偏爱,在过去的2009年,仅一年的时间里,国家先后批准了珠三角、海西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横琴新区、图们江区域、中部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黄河三角洲、海南旅游岛等众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可见区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传统经济圈为例,有数据统计,2009年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总值125319.0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7.4%。其中,长三角完成59711.25亿元;珠三角完成32105.47亿元;京滓冀完成33502.29亿元。其中,京津冀经济总量增速达到11.9%,分别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1.5个和1.2个百分点。事实上,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京津冀经济圈由于承载了大部分投资,经济增速较其他区域明显较快,一直领跑全国。

而除了应对金融危机,区域规划也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对于股市的引领作用似乎更加明显,在缺乏投资热点的环境之下,接连推出的区域振兴计划被当做股市投资阶段性的焦点。比如在不久前,受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利好影响的长三角、尤其是上海本地股,持续保持了小幅上涨。而此前已经被广泛关注的新疆振兴、西藏振兴和成渝经济区等带动下,新疆振兴板块、西藏板块接连领涨,也证明区域规划概念正在成为领先于实体经济的资本市场上新的投资兴奋点。

虽然2009年11个区域振兴规划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但2010年,区域振兴的热度并没有减弱。《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相继获批,《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也已上报国务院,于是,很多股民认为,对于股市未来的投资热点,区域规划将轮番带来炒作的新目标,炒股不如就关注中国地图。

不过笔者认为,区域经济能否扛起托市的大旗仍然值得关注,从近期的行情来看,市场曾经大热的新疆振兴板块关注热度已经减退,而已经批复的长三角规划因为没有更新的焦点,即便对长三角地区股票是利好,但并没有引发相关个股大幅上涨。区域规划的概念只能给市场带来短期内的概念炒作,股市投资始终需要回归到基本面上来。

外地人看天津——“津商”氛围

最近,我去了一次浙商的重要诞生地——温州,一路走来,感慨颇多。

应该说,当今中国有两个外出经商人最多的地区:一是广东的潮汕,二就是浙江的温州。究其原因是不是他们都有这么几个共同的原因:一、田少人多,非得出外谋生才有出路,但他们又不像西部和中部几省只会输出大量劳工;二、沿海出国方便,很多人举家到欧、美、非去经商;三、有传统,好像个个天生都是经商的材料。我曾在居住地广东商会工作过一段时间,会员以潮汕人居多。后来还得知,世界和全国各地大多都有潮汕商会,当然也包括很多地方也有温州商会。

说了一大段,还是要回到我关注的天津。大概是七、八年前吧,一位从天津大港考察归来的朋友对我说:“这个天津真是怪怪的。”我问:“怎么?”他说,他们一行在天津大港用餐,见招牌写着“××国营饭店”,这也就罢了。点菜、饭后,要先缴款买单,自己到窗口去端。他笑着说,这样计划经济的饭店,在当时全国都可能是“孤品”。自此。给我留下深刻记忆。2004年我在天津市区的确也见着“××国营商店”的招牌。为了验证他的说法,我有意识到几家饭店去吃饭,此时已经没有“先掏腰包后吃饭”的作法。不过在一家饭店吃饭前,我叫“先上一壶茶”,服务员却答:“要算钱!”这倒出乎我的意料。

六年前,我天津一亲戚的儿子大学毕业,他首选到“国企”工作。当时我一听又觉得怪怪的。南方,特别是广东地方国企早早已经改制,取而代之的是如雨后春笋般的非公有经济。南方沿海发达地区就业首选是到“外企”或“非公企”,一般这类企业工资高,待遇好。怎么天津人还迷信“国企”呢?

天津的有些网民说,天津的本土文化是由码头文化起步演变而来。难道说,天津人生来就只会打工、干苦力,不懂经商?

几次在津,往往见一家人在一起论资排辈,好像仍然是当官的、当公务员的、当教师的有地位,经商会挣钱的好像还是说话不太响。

前几日,国家公布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天津与内蒙古均增长16.2%,其中滨海新区增长23%。就是说,天津受世界金融风暴冲击不大,经济发展仍呈上升通道。至于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指数在全国增长第几,我尚不能得到权威的数字。

很多观点(包括我)认为,天津的经济发展不很活跃,与其三产不发达、流动人口不旺、地方收入比重不大有关。这是不是与“津商”氛围不浓、轻商有影响?如果真如此,那还真要揣摸、揣摸,调整、调整!

北方论坛网友:XJN山

猜你喜欢
天津房子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房子
《天津之眼》
孤独的房子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天津宝成博物苑
初次在外过夜
大雾蒙蒙
一百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