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进“教育家型校长”成长为目标构筑“三位一体”的中小学校长教育培训平台

2010-07-15 01:40于京天
中小学校长 2010年5期
关键词:参训教育家我院

于京天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是一所隶属教育部,主要负责教育系统中高层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培训院校。近10年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中小学校长培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基本情况

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我院以高校领导干部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为主,中小学校长培训比较少。1999年以来,应参训的教育局长要求,我院开始接受地方委托,每年自主举办若干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2007年,我院通过中国教育培训网启动了中小学校长的远程培训工作。基于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国家需要和我院结业学员的良好反馈,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批准我院设立规划内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从而形成了地方委托与国家规划、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一体两翼”的培训格局。2009年,我院启动教育部人事司委托、以影子培训和远程培训为基本形式的“2009-2011年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从而形成了面授、远程培训、影子培训“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模式和平台。截止2010年4月,我院已自主举办以中小学骨干校长为主体的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71期,组织教育部规划的4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其他还有各类专题培训班,共计参训中小学校长约2万人次,其中教育部规划内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400多人。远程培训注册学习人数达7.2万人。“影子培训”人数为900多人,其中省内“影子培训”培训500多人,省外“影子培训”培训近400人。

二、促进教育家型校长成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目标定位

我国负责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各级教育机构很多,而我院实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历史较短。那么,我们该如何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目标进行定位?对这一问题,我们经历了一个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刚开始接受地方委托举办自主培训时,我们主要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累进行前沿性、高水平的专题报告和相关学习活动,以满足地方中小学校长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在申报和实施教育部规划内的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过程中,我们就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目标定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认为,我院在新的时期进行中小学校长培训要符合“国家级、有特色、高水平”的学院培训工作目标要求,体现高起点、高标准。一方面,我们要实施推广型培训,即要利用资源整合的平台优势特别是远程培训的平台优势,为全国广大中小学校长服务;另一方面,要实施示范性培训,即要在工作要求、培训目标、培训效果上,体现出对全国教育系统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引领性。在示范性培训与推广性培训的关系上,核心是示范性培训,应以示范性培训引领推广性培训。示范性培训的高标准、高要求根本上体现在中小学中心工作和校长能力建设的针对性上。在新的发展时期,内涵建设已经成为中小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这对中小学校长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实现中小学校的内涵发展,需要成千上万个心怀崇高教育理想、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勇于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教育家型”校长。因此,近两年,我们提出,要以促进教育家型校长成长为目标,大力推进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改革创新和质量提升。

教育家办学是温家宝总理对我国校长队伍建设提出的一个时代命题。早在2003年庆祝教师节的谈话中,温家宝总理就指出:“教育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近年来,温家宝总理又连续几次谈到“教育家办学”的问题。2009年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时更进一步指出:“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张伯苓是个教育家,他宁可做校长,不当部长。毛主席讲,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校长和教师。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我们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更需要大批的教育家,他们同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

我们认为,对温总理提出的教育家办学,可以做两个层次上的理解:首先,它是温总理对我国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目标的一种期望,即希望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教育家风范的优秀校长,或者说教育家型校长。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家”是校长职业发展的一种长远目标。其次,从更现实的意义上来说,教育家办学更强调一种过程,它是温总理对校长办学治校活动的一种要求,即希望校长以教育家的精神来引领办学治校,按照教育家的办学标准来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本质上,教育家办学就是要求校长坚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家”作为校长职业发展的楷模和努力方向,社会各界应该支持和鼓励“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营造良好的“土壤”和环境。教育家办学作为一种办学治校过程,更应该成为中小学校长成长自觉的一种实践行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中小学校培训,就是要为教育家型校长成长、促进教育家办学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和加油站。

对于“教育家”的标准,学术界讨论和争论很多,不一而足。尽管没有一致的定论,但教育家至少要有两条基本标准:一是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二是能以教育思想引领改革创新实践。而对教育家基本素质能力的框架建构,需要密切结合中小学校长的自身期望和社会的要求。2009年3月,我们对在训的第2期规划内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100多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学员认为,一名优秀校长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是: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90.7%)、领导科学和管理理论(75.3%)、课程和教学管理知识(41.2%)、政策法规(39.2%);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能力(74%)、开拓创新能力(57.3%)、决策能力(46.9%)。校长们认为,当前所在学校需要加强的主要工作是:打造办学特色6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8%)、提高教学质量(42.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42.9%)、办学理念的提炼和系统化(27.6%)。学员们认为,当前需要提高的主要知识领域是:领导科学和管理理论(61.8%)、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59.6%)、课程和教学管理知识(33.7%)、政策法规(24.7%)。需要提高的主要能力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能力(60%)、开拓创新能力(60%)、决策能力(26.7%)、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24.4%)。这几项需要提升的知识和能力与参训学员对优秀校长形象的期待基本是一致的。这说明,学员知识优化和能力提升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加强培训工作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上述调研结论,结合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考察,我们提出了中小学校长以教育家型校长作为成长方向时应提升的六个办学治校能力,并将此作为设计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基础:(1)具有鲜明独特的教育思想并以此指导学校愿景规划的能力,它能引领学校发展方向,并对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召作用;(2)具有较高的政策素养和政策执行力,这样才能使校长的教育思想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学校的改革创新举措得到有关政策部门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3)具有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坚韧毅力,这样才能在改革创新面临困难时,摆脱干扰,克服不利因素,坚持不懈;(4)具有较高的课程领导和教师发展指导能力,这是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工作的两项核心能力;(5)具有以调动教师积极性为目标进行管理制度设计的能力,这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基本保证;(6)具有良好的社会沟通与资源整合能力,这是适应现阶段学校发展环境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需要。虽然在培训工作中,不可能对上述能力的培训面面俱到,而且也不必要,但一个明晰的能力框架,可以为培训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提升教育家型校长素质能力:国家教育家行政学院的做法与经验

“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是校长职业发展的一个长期过程;“教育家办学”的过程,是校长按照教育家精神和教育家办学治校要求进行实践探索的一个长期过程。在校长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经过学习、实践、反思、提升、再探索、再学习等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逐步积累作为教育家的思想理念、人格特质和各种办学治校能力。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长的途径和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个人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一定的“土壤”和环境,教育培训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途径。近两年,我们围绕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目标,在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开设过程中,从项目目标定位到课程设计,都坚持了权威性、高层次、高规格的培训要求,具体主要体现为以下做法和经验:

1. 以改革动态专题与校长领导力提升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我院要求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级教育干部培训院校的资源整合优势,重点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着重关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及其政策发展趋势,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宏观政策水平,明确办学的思路与方向;二是结合学校重点工作的领导力建设,主要是通过全国知名校长管理案例分析的方式,强调以办学思想为引领,提升校长在学校品牌建设、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改进内部管理等工作中的领导能力与管理水平。

2. 面授、远程和影子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

目前,我院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有三种基本类型:传统的面授与近年兴起的远程培训和影子培训。面授主要是教育部规划、由各省选派的骨干校长到我院集中学习,一般为15天。远程培训主要是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学员作为团体用户通过教育干部培训網进行自主学习。影子培训则是选拔骨干中小学校长到作为培训基地的东部或省内知名学校,跟随基地学校的优秀校长进行观察、体验和学习,时间为13天。影子培训以一种新的培训模式,为参训校长学习、借鉴秀校长经验提供了更直接的现场学习机会。三种模式相互依托,互相补充,面授为远程培训提供课程资源,远程培训为面授培训扩大生源基础和社会影响,影子培训则将我院的校长培训直接延伸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从而构成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三位一体”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和格局。

3. 全国一流专家学者、行政领导和知名校长组成的教师队伍

授课教师是培训质量的关键制约因素。我们在教师选择上,注意邀请教育部及司局领导、全国著名专家和著名校长前来授课。同时,辅之以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名校名企业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

4. 专职教师带班与发挥学员主体性相结合的培训工作管理体系

我们长期坚持专职教师带班与发挥学员主体性结合的组织管理模式。一方面,坚持专职教师带班制度,由一些既有教学专长、又有培训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这有利于不断加强培训活动的专业化;另一方面,通过设立班委和党支部的方式,实行学员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 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的开放办学模式

为开阔参训中小学校长的视野,我们加强了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的交流与合作。这主要通过如下两种形式来实现:一是定期举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论坛”。2006年春季开始,教育论坛每年开设两期,每期邀请企业高管、政府官员、著名学者和社会人士,先后就创造性人才培养等相关主题,进行交流、对话和探讨。论坛还发挥各类型培训同期举行的优势,特意设置了中小学校长与高校校长的交流对话,以增强中小学校长对教育的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二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拓展社会资源。目前我院已经与中国移动公司、斯科公司、北大方正、惠普等十几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各种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以接待参观考察、开展现场教学、联合举办培训等多种方式,为我院中小学校长培训提供管理经验、科技信息、技术条件等社会资源的支持,使参训中小学校长更加及时地了解现代科技发展动态、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把握社会的人才需求。

经过努力,我院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获得了参训校长们的肯定和好评。在每次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培训结束后,我们都要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根据评估所反馈的信息,我院教育培训工作对参训校长树立教育家精神、增强教育家办学治校能力、促进教育型校长的成长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教育部及司局领导的政策辅导报告为参训校长提供了权威政策信息,促进了校长政策水平的提升和依法办学意识的增强;著名教育专家的理论报告为校长们提供了前沿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知识,为校长们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主张增强了理论基础;著名校长的现身说法,则在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改革实践及校长自身修养等方面,为参训校长启发了思考、树立了榜样;参训校长之间的交流研讨以及到知名学校和现代企业的参观考察,对校长们开阔视野、增进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了解,许多从我院学习后回到岗位的中小学校长,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身体力行,不懈探索,成长为奋战在实践一线的优秀校长,其中不乏形成系统理论、取得突出实效的“教育家型校长”。

“影子培训”突破了以往面授培训的局限性,使受训者设身处地、真真切切地感受和理解优秀校长的办学理念、管理方法,可学性强、迁移性强。从各地、各方面反馈的情况看,2009年的“影子培训”受到了广大参训校长的较高评价。参训校长纷纷通过学员日志、研修报告、培训心得以及“影子培训”论坛、博客等渠道,表达对培训组织和支持单位的感谢,纷纷表示要把此次培训的成果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办学治校能力,为全面促进中西部教育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浙江省、云南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对参训校长反馈的培训评估表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参训校长对此次培训的总体评价很高,部分指标满意率甚至达到100%。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影子培训”的全体参训校长用一封感谢信表达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参加天津市培训的甘肃省盘安中心小学的丁虎印校长的一首诗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参训校长的共同心声:“影子培训来天津,骏马精神感召人。西部校长共勉励,黔桂新陇有内蒙。图画文字刻脑海,理论观念满心怀。感激之心无言表,化作雨露报春风。”

四、以提升有效性为目标,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革创新

当前,顺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小学校长教育培训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注重多岗位锻炼干部,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实效,更好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这一重要要求说明,在新的时期,提升培训实效性或有效性将成为干部培训工作,包括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改革创新的根本目标。我院将把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增强教育培训实效作为工作着力点,围绕国家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长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参训校长的综合素质、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促进中小学校长职业能力提升并最终涌现一批教育家型校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服务。

提高干部培训实效性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对这一工作的理论指导及以理论为指导的实践创新却相对薄弱。根据培训迁移理论,干部培训实效性实际上是一个培训迁移问题,即关注的是参训干部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持续、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所在组织绩效的提升情况。它涉及三个层次,即教学内容如何转化为学员的学习效果并促进个体工作绩效和组织工作绩效的提升。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有效性,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双重性质,我们计划采取以研究促进工作的行动学习方法,来促进中小学校长培训有效性的稳步提升。为此,我们申请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10-2012年重点课题“教育干部培训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力图通过建立较为科学的教育干部培训实效性测量指标,深入挖掘结业学员工作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便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的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

(作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博士,副教授)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参训教育家我院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PDCA循环管理法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颜回之乐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琴童》顾问阵容
阅读教育家
“师太”扛枪
我院对视神经萎缩无特殊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