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品质 外夯基础 合力提升校长培训质量

2010-07-15 01:40杨立国
中小学校长 2010年5期
关键词:校长学院培训

杨立国

自1989年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颁布以来,中小学校长培训经历了“八五”、“九五”、“十五”,现在校长培训已进入了“十一五”的最后一个年头。经过将近四轮的校长培训,各地在培训内容、方式、评价和保障机制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年复一年的校长培训,校长对传统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环境已日久生厌,中小学校长培训进入高原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摆脱校长培训的窘境,近年来福建省在积极探索,力图在校长培训质量提升上有所突破。

一、优化内在品质,提升校长培训质量

优化内部品质,提升校长培训质量大多从培训对象的区分、培训师资整合、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模式的改革等角度入手,试图提高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校长培训的质量。

1. 区分培训对象

“十五”期间不少校长反映不同岗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长合训,缺乏针对性,交流讨论没有共同话题,大一统的合训,培训效果不好。针对这一现象,福建省普教系统干部培训中心认真研制培训方案,对全省校长进行分类分岗培训。这种分类分岗培训,不仅体现在对象上的区分,更是体现在内容上的区别。

(1)正职校长培训。正职校长是学校的指挥者,作为学校的行政首长对学校的教育、行政工作负有全面的领导和管理责任,根据正职校长的角色定位,培训应着重提高校长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能力,提高校长组织协调能力,加强校长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校长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的自觉性。除了以上方面的课程外,还突出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课程与课堂指导能力”等课程。

(2)分管教学副校长培训。根据分管教学副校长的工作分工,培训内容着力于加强校长教学管理能力,加强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能力,培训课程还突出人际关系论(如何当好副职),教学与科研能力等。

(3)分管德育副校长培训。根据分管德育副校长的工作特征,培训内容着重于加强未成件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还开展班主任工作研究,团队工作研究。

(4)分管总务副校长培训。总务副校长工作职责是分管学校的后勤财务工作,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备的购置与管理。根据这一工作特征,培训应着重于校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后勤社会化、财务预决算、校园建筑和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校长分类分岗培训应当说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2. 整合培训师资队伍

校长培训仅靠培训机构是难以应对年复一年校长培训的需求。应该说培训机构教师对新知识的积累,赶不上校长对新知识的需求。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培训机构要全部承担起校长培训的所有课程是很难做到的,即使能承担也是缺乏质量的。基于这一点认识,福建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在师资团队建设上建立起专职教师为主体,优秀中小学校长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为辅助的三位一体的干训队伍。“十一五”期间福建教育学院建立起了校长培训师资库,聘请了41名培训兼职教师,其中教育、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行政干部10名,中小学校长7名,高校和科研院所24名,其中9名是全国知名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

在干训专职教师的培养上,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对干训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为干训专职教师提供参加高级研修、出国考察等便利的条件。“十一五”以来,福建教育学院共派出8位干训专职教师分别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学习;有一位干训专职教师(同时是管理干部)参加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的“全国教育干部培训者海外高级研修班”赴英国培训。在专职教师培养上,福建教育学院还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规定每位初任校长培训授课任务的教师均应经试讲评议通过方能上讲台,干训教师参加集体听课、评课活动。评议出示范课,再聘请大学知名教授和中学一线校长参加评议。通过参加一系列国家级的培训和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干训专职教师的理论素养、培训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上,福建教育学院承担起了“三级联盟”的龙头职责。2008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指出:“大力加强福建教育学院建设,强化其培训、教研的功能以及在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带头作用,将福建教育学院建设成为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主要基地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研究咨询和业务指导中心。”福建教育学院紧紧抓住这一发展的良好机遇,近年来由省教育学院牵头,组建干训专题省级备课组,由省市两级培训机构选派专任教师参加省级备课组,不定期开展专题备课。组成干训专题省级讲师团深入市、县级培训机构巡回讲学,让各级培训机构共享优质培训资源。近两年有8名省级干训机构专职教师赴市、县授课,也有4名市级干训机构教师到省里讲课。通过三级联盟,上下联动,做到专家面孔新,课题内容新,提升了培训质量。

3. 改革培训模式

分类分岗培训使培训内容有了针对性,整合师资队伍使省级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得以提高,然而培训效果仍不够理想,很多学者认为阻碍校长培训质量提升的关键原因是培训模式的陈旧。传统的校长培训缺乏对校长主体意识的激发,校长是被动的参与者。培训方式的陈旧、呆板激发不起校长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使校长中蕴含着的鲜活的培训资源陈腐流失。因此近几年全国各地校长培训机构从上到下都在研究校长培训模式的创新,福建省也不例外。“十一五”以来福建省在校长培训模式创新上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互动生成的讲授式。无论教学怎么改革,讲授式仍是主要的培训方式,问题是应该关注由谁讲、讲什么、如何讲、在哪里讲。为改变专家一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我们创新出一种师生共讲的授课思路,例如案例介绍与分析、学校规划发展就应当由提供案例的校长讲。为此我们在每一个培训班入学通知书上就要求参训校长准备好典型案例,做好PPT课件在培训班上交流。我们规定每天专家上课之前15分钟先由校长作案例分析、学校典型经验介绍,这样使培训内容从课堂延伸到学校,从单一讲授变为互动生成。

(2)问题中心的研讨式。校长培训授课时间较为有限,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即在培训中注入反映时代变革的动态培训内容,重在把握教育发展趋势,关注教育大事件,采用对话的方式开展案例式研讨,激发主体参与意识。如在讲授《新时期学校发展规划》专题时,引导学员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结合本地实情进行研讨;在讲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时,引导农村骨干校长研讨在当前尚未均衡的条件下,校长如何挖掘潜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为中心的研讨式变一言堂和满堂灌为群言堂和启发式,大大提高了校长的学习与研究的兴趣。

(3)可供借鉴的案例式。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挑选教学案例,以供学员分析、思考、讨论并做出各自判断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有助于启发学员思考,进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园安全管理与依法治校》、《校园生态建设与绿化管理》、《学校交通安全与校园治安》、《学校卫生安全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专题讲座中,我们一方面要求授课教师收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可借鉴性的案例作为讲授分析的内容,同时要求校长将发生在自己学校的这些案例提交上来,我们从中挑选出可供借鉴意义的案例供学员交流研讨。

(4)为我所用的考察式。教育考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训练教学环节。通过教育考察开阔校长的视野,拓宽思路,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福建教育学院颁布了《福建教育学院关于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教育考察暂行规定》,对考察的目的、考察学校的选择、考察内容的安排都作了明确规定。强调考察调研要遵循必须、有效、就近、节俭的原则,确定考察调研地点时,做到能安排周边,不到外地;能在省内的,不安排到省外。除骨干校长可安排到省外名校开展跟岗培训、蹲点学习等实践锻炼外,其他类型校长不安排省外考察。根据这一规定,学院在省内校长培训基地校中精心挑选不同特点的学校开展教育考察活动。由于摒除了教育考察就是参观旅游的这一陈旧观念,使校长能沉下心来,研究学习基地校先进经验,挖掘其可供借鉴的教育元素,为自身学校所用,使教育考察名副其实。

(5)身临其境的情境式。“十一五”以来,福建教育学院在骨干校长培训班中探索了一种情境式培训模式。情境培训的关键要素是感受文化,研究课堂,分享经验,研讨问题。情境培训是在原先的跟踪指导活动的基础上提升的。情境培训使整个活动的中心从指导转移为培训,从专家下移到学员,从参观学习上升为问题研讨,充分调动了校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这种“身临其境、学以致用”的培训方式以实地见闻为中心,以问题的提出为出发点,以问题的借鉴与解决为归宿,培训有效提升了校长的领导力。

凡与校长培训有关联的诸如培训对象的区分、培训师资的整合、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模式的改革等方面我们都作了积极探索。校长培训的质量与校长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但从调查反馈看,校长对参加培训还缺乏幸福感,同时也感到培训质量比以往有所提高,但还是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那么作为省级培训机构,我们还应当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呢?

二、夯实外部基础,助推校长培训质量提升

2008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对福建教育学院功能作了重新定位。福建教育学院将成为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省级培训主要基地,在全省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中起引领带动作用。如何提高培训质量,才能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是摆在福建教育学院面前的重大的现实的问题。福建教育学院党委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培训质量大讨论,并对来院参训的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大讨论、大调查,对提高培训质量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学院于2009年8月下发了《福建教育学院关于实施培训质量建设工程的意见》。意见从组织领导、训前调研、训中组织、总结反思、研训结合、队伍建设、保障服务等角度提出了提高培训质量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其中保障服务成为提升培训质量的新角度、新亮点。

把外部基础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这是与以往讨论研究培训质量时,往往只关注培训的内在品质建设,而忽视外部基础条件有很大的区别。用福建教育学院一位领导的话说:“我们是教导队,不是游击队”。教导队要有教导队的装备,用游击队的装备做教导队的事情,肯定达不到教导队的应有水平。基础条件对培训质量的影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什么的车要求走什么样的路,不是车的要求太苛刻,而是路不配套,不仅走不动还会有危险。基于这样的认识,福建教育学院对校长培训的外部基础条件加紧投入建设。

1. 数字化互动讨论室

建设一个容纳25人左右的中型数字化互动讨论室,构建无线网络环境。配备无线投影1台,笔记本电脑15台,互动讨论时能在无线投影机实现多台电脑同时或分别投影在屏幕上,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所有学员的讨论画面,可以随意切换其中一个画面为全屏显示并进行点评,方便了教师指导及师生间的互动,提升了讨论效果。

2. 多功能数字放映室

建设一个容纳30人左右的中型多功能数字放映教室,并配备视频系统(DVD、硬盘数字播控系统、全高清投影)、音频系统(功放、音箱)、灯光系统、通话系统等设备,用于播放优秀教学片和论坛录像,供学员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作为卡拉OK室,供学员课余时间使用。

3. 学员DIY创作室

建设一个供学员自主学习的DIY创作室,该室配备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机、录音机、传真机和各种装订文具,供学员自制视频资料,完成培训作业等,同时也供学员相互交流视频及其它信息资讯。

4. 建设一个健身房

里面安排2副乒乓球台,3台健身器和4台跑步机。除了室内健身房外,还为校长培训班专门修建了一个羽毛球场。为校长课外提供了健身锻炼的场所。

校长培训如同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关注课内,还要关注课外,只有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质量才能有所保障。数字化互动讨论室、多功能数字放映室、学员DIY创作室让学员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得以消化、巩固、升华。健身房、茶艺棋牌室让学员在课余时间得以锻炼与休闲,调整出新的状态投入新的一天学习中去。经过外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校长的培训幸福感,学院培训的美誉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校长培训质量得到新的提升。

只有内化培训品质,夯实外部基础,才能合力提升校长培训的质量。这是笔者思考与实践的结论。

(作者:福建省教育学院干训处处长)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校长学院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海盗学院(12)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海盗学院(7)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