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2010-07-19 01:00姚蕾蕾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1期
关键词:相关者会计信息利益

姚蕾蕾

证券市场不仅为经济社会提供了资本融资场所,也提供了资本的再配置场所,资本再配置是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业绩实现的。一个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如何,需要适当的评价机制作参考。这就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信息是否能够在这个市场上得到充分有效的传播。当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息通过市场广为传播,投资者依据该信息并权衡利弊得失,决策是否购买或者抛售该公司的股票,就会引起上市公司股价上升或者下降的变动。此时所依据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以及与会计信息有着密切关系的其他信息。另外,投资者在从事股票投资活动时,最关心的是投资回报到底有多高、投资风险究竟有多大。而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可以充分披露该内容,所以用来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投资者比较重视的信息来源。因此,现代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披露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实现资本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那么会计信息充分、有效披露是如何在资本市场上起作用?而资本市场建立怎样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来充分保证自身有效运行?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应该遵循充分披露原则。所谓的“充分披露原则”指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应该揭示所有对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和决策有用的信息。这里理解和决策有用信息是指:披露信息的内容应该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公允性,能够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起到相应的作用。换而言之就是:若某项会计信息被忽略或遗漏时,其结果将引起用户对财务报告的误解或误导其决策,则该项信息就应予以披露。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企业既有受到政府和法律的管制而强制被迫对外提供信息的外因,也有因想取信于市场与社会而自愿对外提供信息的内因。企业应该会被迫或自愿满足充分披露的原则,对外充分披露信息。但事实上,在实务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充分

新古典经济理论倡导市场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基础的。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四大假设:(1)有众多的买主和卖主,没有任何市场参与者能决定市场的价格和产量;(2)买卖双方自由进出市场;(3)产品具有同质性;(4)买卖双方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该理论认为:在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的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能够得到最优配置,并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我们发现:在现实的市场中并不存在能够满足上述四项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些参与者拥有其他参与者所不拥有的信息,会造成的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信息不对称,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各个方面,因此信息不对称理论就具有了广泛的分析应用前景以及一定的解释力。

不仅在经济学中参加交易的各方由于掌握的信息不一致,即一方掌握其他方所没有掌握的信息优势为信息不对称,在会计学中也存在该种类型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会计中的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比投资者更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他们有能力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并通过会计信息质量多大程度上反映公司真实性以维护自身的利益。由于经营管理人员也是社会人,会通过会计信息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可能会粉饰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通过直接管理企业并对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活动,这些企业的经营者是企业的“内部人”。我们发现,与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比较,企业的经营者拥有较为完整的企业内幕信息。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例如一般的投资者,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因此他们是企业的“外部人”,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拥有上,他们的地位处于弱势,他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无法充分取得,最终只是仅有的少许价值或毫无价值的信息。任何一个编报或使用会计信息的主体都期望从编报或使用信息中获取一定的收益。作为一名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该收益是否能达到最优化,并希望通过选择最优的会计政策,以此来维护自身利益;但是,企业的经营者基于自身利益最优化的考虑,可能更关注企业的短期利益,使会计信息披露满足其本身的效用,从而会导致操纵会计信息,甚至不披露不利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

(二)信息披露不真实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一些上市公司出于盈余管理目的,例如为了保证配股、融资资格,或者为了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等目的,经常采取粉饰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手段,甚至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翔实的真实会计信息;其他上市公司也通过虚假会计报告,公布虚假的盈利预测、税后利润以及每股盈利等弄虚作假。以上这些行为的发生,不仅会使上市公司自身的声誉被败坏,而且广大中小投资者由于虚假信息做出错误决策,这样会严重影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提供给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应以入市报告、定期报告等形式对外披露;如果上市公司发生重大事件时,还应以临时报告的形式进行披露。但是,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并未按照规定的渠道和形式公布信息。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和渠道不规范,会导致投资者不能在同一时间获得等量的信息,信息不均匀分布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信息披露不及时

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或使用者要求的时间限度内到达使用者。不同的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并不一致。对于要求满足投资者以及多个利益主体共同需求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在会计准则中针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做了严格的规定。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所面对的是广大的社会公众,会计报告披露的及时性也就是会计信息在市场上公开披露的及时性。

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的原因,导致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上市公司的股份由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部分构成。大部分上市公司流通股在整体股份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股份集中程度也不高,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中的策略

(一)引导上市公司及时披露会计信息

上市公司的利益集团获得本企业的会计信息及时、接触相关会计信息的时间比较早,企业内部管理层总是处于信息优势,而外部利益相关者则总是处于信息劣势。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不具备及时性的会计信息。特别是上市公司人为滞后信息,故意不及时披露会计信息。

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引导上市公司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特别是当发生年报时滞与反常亏损的情况下,督导上市公司适当、适时披露。事实表明,很多上市公司在公告日附近发生反常损失时可能会导致年报时滞;而一些上市公司在公告日附近获得累积超额回报时,会早披露公司会计信息。在现实的中国市场,早、晚披露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披露时间成为减少不对称程度的重要策略。因此,监管部门积极应对,保证上市公司及时披露信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平衡上市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由窄到宽,逐渐满足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手段也逐步采用先进的网络披露形式,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也越来越快,间隔越来越短。但是,由于信息披露不对称性的存在,需要保护处于信息劣势的群体。依据契约理论,尽管上市公司在缺乏严厉监管的情况下仍会披露会计信息,但是,依据契约纰漏的信息未必就能满足全体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而且,企业管理者也是社会人,很多情况下会激励他们为了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价值披露信息,而不是充分的披露企业会计信息。

根据国际上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惯例来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向高透明度发展也是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披露充分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的市场经营状况从而作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同时,会计信息披露充分还可以增强证券市场的信息效度,使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得以提高。

(三)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

信息不对称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逆向选择,即隐藏信息的问题,它是指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信息优势来获取超额利润的现象。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由于存在利用内部信息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因此可能存在不愿意放弃这样的交易机会。而且他们还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对报表进行加工,不断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很多上市公司人为操纵收入和费用。第二种是道德风险,即隐藏行为的问题。它是指由于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不能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所观察,导致公司管理者逃避管理责任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由于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投资者不能监察到管理者的经营公司行为。会计信息不对称使企业财富为少数内幕交易者所拥有,这可能直接导致通过操纵信息扰乱企业真实价值,最终增加投资者的市场风险。这种会计信息不对称如果不及时调整,最终会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

正是由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对称形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最终导致证券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失灵。为了避免市场失灵,政府作为监督者必须进行市场信息的干预。例如,通过制定会计准则等手段强制要求企业披露会计信息,以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审计手段,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同时,政府不仅要对违规上市公司实行经济处罚和惩戒,还要对相关的会计人员及有关责任人进行个人处罚,严厉打击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推动会计主体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使社会经济业务和经济往来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猜你喜欢
相关者会计信息利益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