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12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0-07-30 06:21嘉士健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期
关键词:走罐肌筋经筋

嘉士健

腰背肌筋膜炎指由寒冷、潮湿、急性和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腰背部筋膜、肌肉出现水肿、缺血、渗出及纤维性病变的一类疾病,中医学称之为肌痹,为临床常见多发的难治疾病,以中老年居多,尤其是体力劳动与长时间坐位工作的人群。因治疗不够彻底,遗留局部粘连,进而形成激痛点。自2007年7月以来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针灸科采用针灸配合走罐治疗该病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为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门诊病例,将12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9~60岁,病程1个月~25年,病程最长25年,最短1个月。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7~62岁;病程3个月~18年,病程最长18年,最短3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中医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本病之主症为腰痛,疼痛为隐痛,时轻时重,经常反复发作,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畏寒怕冷者为肾虚型。兼有风寒湿邪者,腰痛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腰痛加剧,重着乏力,喜温畏冷,贪凉或劳累后加重发作,脉濡细,苔白滑。若瘀血阻滞则痛有定处,夜晚加重,舌质红暗,脉涩。同时符合西医诊断依据:①腰背部酸困、沉重、疼痛。②劳损之肌肉发板或有索状痉孪,检查时前屈尚可,后伸则酸沉、疼痛加重。③局部压痛点显著,常可摸到1.5~2.0cm的索条状硬结,有时压痛可向腿后侧放射。同时排除X线、CT、化验检查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背痛。

1.3 治疗方法及疗效标准

治疗组采用针灸+走罐疗法,针灸疗法取穴原则:在腰背部痛性结节、条索状改变处寻找阿是穴,配合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穴。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采取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所取穴位,待得气后留针20min。然后使用走罐疗法,首先局部消毒,用梅花针沿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循经叩刺,以痛点、痛性结节、条索状改变处为叩刺重点,叩致皮肤潮红或少量出血,沿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走罐,在痛点、痛性结节、条索状改变处以局部皮肤发红瘀紫为度,然后局部留罐15min。对照组采用针灸+红外线理疗,针灸的方法同治疗组,然后采用红外线理疗仪进行治疗,对痛点、痛性结节、条索状改变处照射15min。两组均隔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局部无压痛,无痛性结节、条索状物,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局部无压痛,无痛性结节、条索状物,随访半年内复发。好转:活动基本正常,局部压痛减轻,结节、条索状物减少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本文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两样本t检验进行处理。

2 结 果

治疗组痊愈38例(占63.33%),显效12例(占20%),好转10例(占16.67%),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到10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相比有明显差异。对照组痊愈27例(占45%),显效9例(占15%),好转13例(占21.67%),无效11例,见表1。

表1 针灸联合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120例疗效观察结果

3 讨 论

腰背肌筋膜炎为无菌性炎症,根据经络学说经筋理论,病在经筋,属于中医“筋痹”范畴。《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灵枢•经筋》篇说:经筋之病,寒则筋急……临床所见,腰背肌筋膜炎的疼痛症状便是寒则筋急的表现。两千多年前的《灵枢•经筋》篇对经筋病征就提出了以知为数,以痛为俞的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留滞肌肉筋膜,引起肌筋拘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故本病的治疗,应以舒筋通络、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为主。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背肌和筋膜的急慢性损伤后产生的无菌性炎症使组织间水肿、渗出,久之则形成粘连及纤维性变。人体受到风寒湿的影响,温度突降,体表血管收缩,深部血管扩张,导致液体渗出,积存在体内,引起疼痛;当肌肉痉挛,极度缺血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的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感受器而引起疼痛。

腰背肌筋膜炎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中医治疗上有中医中药的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拔罐[2],西医有手术与非手术疗法,其中非手术包括干、湿热敷,保温治疗、红外线、超短波、热醋浴等理疗、泼尼松龙25mg加1%普鲁卡因2~3mL局部封闭等。近年来针灸治疗备受青睐,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针灸疗法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灵枢•官针》:“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浮刺,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灵枢•寿夭刚柔论》所云:“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其血。”故用梅花针叩刺少量出血再行推罐,具有祛风通络,除湿散寒,舒筋活血之功,经络通畅则痹去矣[3,4]。为观察针灸与走罐的疗效,设计了针灸+走罐与针灸+理疗的临床对照观察。观察结果显示,针灸+走罐治疗组痊愈38例(占63.33%),显效12例(占20%),好转10例(占16.67%),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到10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从该观察结果可以看到针灸+走罐能获得临床的较好疗效,近期疗效确切,鉴于本病易复发的特点,故应嘱患者注意防湿保暖,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久坐久站。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韦英才.腰背肌筋膜炎的中医外治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179-181.

[3]李志宏.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78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8,4(3):66.

[4]程爱萍.中医治疗背肌筋膜炎研究述评[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945.

猜你喜欢
走罐肌筋经筋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针刺联合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效果分析
张虹教授应用体针浅刺配合灸罐治疗儿童近视的验案举隅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中药烫疗联合冲和软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9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