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北林区露地西瓜病虫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

2010-08-07 06:57曾祥彬
中国蔬菜 2010年13期
关键词:蝼蛄蛴螬枯萎病

曾祥彬

绥化市北林区是滨北重要的西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在1.67万hm2左右,露地西瓜的收入成为北林区农民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致富农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西瓜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北林区西瓜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对此,笔者从2002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对西瓜病虫害发生种类、原因及规律进行调查分析,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于2005年开始在红旗、长发、绥胜等西瓜生产主要乡镇进行试验。通过几年试验、总结和完善,基本掌握了露地西瓜的主要病虫发生为害规律,并探索出一套安全高效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于2007年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正常年份防治病虫害效果可以达到90%左右,不良气候年份防效也可达到80%以上。

1 露地西瓜病虫害发生种类

露地西瓜主要病害包括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疫病、蔓枯病、绵腐病、镰刀菌根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果斑病等病害以及沤根等生理性病害,其中以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猝倒病、病毒病、细菌性果斑病为主。主要虫害为蚜虫、红蜘蛛、蝼蛄、蛴螬、潜叶蝇等,其中以蚜虫、蛴螬、蝼蛄为主。

2 主要病虫发生规律

根据系统观察和大面积调查,西瓜病虫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因茬口布局、栽培方式、季节不同差异性较大,一般早春双层覆盖(地膜+小拱棚)西瓜揭去小拱棚膜后以枯萎病、病毒病以及蚜虫等病虫害为主,秋晚西瓜以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病毒病及蚜虫、蛴螬等病虫害为主。

2.1 枯萎病 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近年来在北林区西瓜生产中表现为中等发生水平,2003年发病高峰期平均病株率为10%,部分田块减产严重。病菌由西瓜苗根部侵入后发病,主要发生在坐果期的选留果后。一般年份在6月上中旬,即西瓜开花结果初期始见。6月下旬和7月上旬,随着西瓜的膨大,并遇连阴雨天气,病害发生加重,造成北林区早春西瓜在6月下旬出现发病高峰。另外,生产上遇有日照少、久阴暴晴、土壤粘重、地势低洼、管理粗放等问题,枯萎病发生较重。

2.2 炭疽病 炭疽病在北林区菌源充足,2002年在秋晚西瓜上达中等以上发生水平,近两年处于偏轻发生水平。10~30℃均可发病,气温20~24℃、相对湿度90%~95%适宜其发病,气温高于28℃、湿度低于54%,发病轻或不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氮肥过多、通风不良、重茬地发病重。重病田或雨后收获的西瓜在贮运过程中也发病。

2.3 猝倒病 早春西瓜育苗前期以及秋晚西瓜出苗后,猝倒病引起死苗倒苗。苗床土壤湿度大时,幼苗成片猝倒,病部产生白色絮状菌丝。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连雨、连阴天气或低温条件,光合作用弱,瓜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真叶长出后,发病较少。

2.4 病毒病 病毒病病株呈系统花叶症状。顶部叶片呈黄绿相间的花叶,病叶窄小或皱缩畸形。轻病株虽能结瓜,但瓜小,重病株结瓜少或不结瓜。田间管理粗放,蚜虫发生量大时发病重。一般是秋晚西瓜发病重于春早西瓜。

2.5 蚜虫 露地西瓜以蚜虫为害最重,发生期长,造成的损失大。蚜虫从出苗至收获都有发生,据调查,2003年6月中旬,百叶蚜量达2 332头,高的在6 500头。

2.6 蛴螬 在北林区一般于6月中下旬为害秋晚西瓜,并对未腐熟的厩肥有强烈趋性,昼间藏在土中,20:00~21:00取食,土壤湿润则活动性强,小雨连绵天气为害加重。尤以苗期发生为害猖獗,一旦发现严重受害。

2.7 蝼蛄 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第1次为害高峰期,6月下旬~8月下旬,天气炎热,蝼蛄转入地下活动,6~7月为产卵盛期。9月气温下降,蝼蛄再次上到地表,形成第2次为害高峰,10月中旬以后,陆续钻入深层土中越冬。昼伏夜出,以21:00~23:00活动最盛,特别是在气温高、湿度大、闷热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早春或晚秋因气候凉爽,仅在表土层活动,不到地面上,在炎热的中午常潜至深土层。具趋光性,并对香甜物质,如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麦以及马粪等有机肥,具有强烈趋性。成、若虫均喜松软潮湿的壤土或沙壤土,20 cm表土层含水量20%以上最适宜蝼蛄的活动,小于15%时活动减弱。当气温在12.5~19.8℃、20 cm土层温度为15.2~19.9℃时,对蝼蛄最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则潜入深层土中。

3 西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技术

3.1.1 选用抗病品种 许多品种介绍中都提到对西瓜枯萎病等病害具有较好的抗性,但近5 a(年)炭疽病、枯萎病大发生时的田间调查表明,北林区种植的主要西瓜品种,未发现具有特别明显的抗病能力。

3.1.2 轮作倒茬 调查结果表明,西瓜枯萎病以重茬、轮作年限3~5 a(年)的田块发病率高,为害损失大,这类田块一般发病株率20%~30%,严重的达70%以上。水旱轮作茬口发病轻,发病株率一般在1%以下。轮作换茬是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有效方法,与非瓜类、茄果类作物如水稻、玉米、大豆等实行轮作,重病田至少轮作7 a(年)以上。水旱轮作可缩短到3 a(年)。

3.1.3 温、湿度调控 温、湿度调控主要是为了控制病害的发生。一是猝倒病的防治。低温高湿是诱发猝倒病的主要因素,在出苗期内,无特殊缺水情况,禁止浇水,苗后遇有连阴雨天气时,猝倒病的病株率一般在5%~10%。二是炭疽病的防治。加强管理,增加通风条件。选择沙质土,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积水,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3.1.4 清除病残体 病害发生后要及时将病茎、病果等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减少菌源积累,控制病害扩展蔓延。

3.2 药剂防治技术

3.2.1 种子和床土消毒 主要防治西瓜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育苗时,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 min(分)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冷水中浸种8~10 h(小时),西瓜品种间对福尔马林敏感程度各异,应先试验,避免产生药害;也可用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对瓜种包衣。床土消毒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干细土按1∶750的比例混匀,在播种时2/3作底土,1/3盖种用。

3.2.2 药剂灌根 主要防治西瓜枯萎病。定植时和初花期,采用显微镜镜检的方法,根据镜检结果采取相应药剂防治。近年来,北林区西瓜多是由鞭毛菌引起萎蔫、倒秧,可用10%氰霜唑(科佳)悬浮剂2 000倍液加2%萘乙·吲丁(根旺)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每穴250mL灌根,及早用药预防,在根部周围土壤形成保护层;发病初期,继续用10%氰霜唑(科佳)悬浮剂2 000倍液加2%萘乙·吲丁(根旺)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灌根,雨水大年份再加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 500倍液灌根,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扩展蔓延,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3.2.3 药液喷雾 在育苗期选择晴好天气,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500倍液,于子叶平展期喷雾,预防猝倒病和立枯病。在大田生长期,以防病为主,晴天叶喷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防半知菌病害药剂,或雨后叶喷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水剂等防鞭毛菌病害药剂;西瓜生长中后期,防治西瓜炭疽病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1 500~2 000倍液进行喷雾(西瓜坐果前不能使用);防治西瓜疫病、绵腐病,选用10%氰霜唑(科佳)悬浮剂2 000倍液,或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西瓜病毒病,于发病初期用0.5%菇类蛋白多糖(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好普)水剂600倍液等喷雾。上述病害的用药间隔期为5~7 d(天),连用2次。

3.2.4 药液涂抹 当田间出现炭疽病、绵腐病、疫病的烂茎、西瓜蒂部腐烂等症状时,于发病初期挖去病组织,然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拌和部分面粉成糊状,涂抹于病部。

3.2.5 药剂预防 进入雨季后,细菌性果斑病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在发病前开始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发病初期喷施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3.8%氢氧化铜(可杀得2 000)干悬浮剂1 000倍液,隔7~10 d(天)喷1次,防治2~3次。采收前3 d(天)停止用药。

4 西瓜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技术 一是深秋或初冬翻耕土地。对于蛴螬发生严重的地块,这不仅能直接消灭一部分蛴螬,并且能将大量蛴螬暴露于地表,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天敌啄食、寄生等,一般可降低虫量15%~30%,明显减轻第二年的为害。

二是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为豆类、玉米的地块,常会引起蛴螬的严重为害,这与蛴螬成虫的取食与活动有关。

三是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金龟子及其他一些蔬菜害虫,如波菜潜叶蝇、种蝇等,对未腐熟的厩肥有强烈趋性,常将卵产于其内,如施入田中,则带入大量虫源。

四是合理施用化肥。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过磷酸钙等化学肥料,散发出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五是合理灌溉。土壤温湿度直接影响着蛴螬的活动,蛴螬发育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土壤过干过湿,均会迫使蛴螬向土壤深层转移,如持续过干或过湿,则使其卵不能孵化,幼虫致死,成虫的繁殖和生活力严重受阻。因此,在蛴螬发生区,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根据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需水特点及生育要求,结合外界环境条件,合理灌溉。

六是双膜覆盖栽培,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扣小拱棚,棚高0.6~0.7 m,由于地温、气温高,幼苗往往受害早、受害重,应及早发现蛴螬的活动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4.2 物理防治技术 当田间有蚜虫发生时采用黄板诱杀,可同时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减轻为害。

4.3 生物防治技术 人工饲养七星瓢虫,于瓜蚜发生初期,每667m2释放1 500头于植株上,控制蚜量上升。于瓜蚜点片发生时,喷洒0.2%苦参碱(蚜螨敌)水剂或0.3%苦参碱(绿灵)水剂500~1 000倍液,或0.5%印楝素(楝素·蔬果净)乳油800倍液,或1%苦参碱醇溶液500倍液,持效10 d(天)。

4.4 药剂防治技术

4.4.1 药剂防治指标 由于蛴螬生活、为害于地下,具隐蔽性,并且主要在作物苗期猖獗,一旦发现植株往往已严重受害,错过了防治适期。对此类害虫必须加强预测预报工作。调查的时间一般从秋后到播种前进行。调查的方法是分别按不同土质、地势、水肥条件、茬口等选择有代表性地块,采取双对角线或棋盘式定点,每公顷2~3个样点,每点查1 m2,掘土深度30~50 cm,细致检查土中蛴螬及其他土栖害虫种类、发育期、数量、入土深度等,记入调查表中,统计每平方米蛴螬平均头数,每平方米l头为轻发生,1~3头为中等发生,3头以上为严重发生,必须采取防治措施。

4.4.2 药剂防治 在饵料中加入饵料质量0.2%的50%辛硫磷乳油,拌匀制成毒饵防治蝼蛄,同时兼治其他地下害虫。或用药量为饵料质量的0.5%~1.0%,先将饵料(麦麸、豆饼、秕谷、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5 kg炒香,用90%敌百虫30倍液拌匀,加水拌潮为度。每667m2用毒饵2 kg左右。

选3%啶虫脒(莫比郎)乳油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蚜克西)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蚜虫。抗蚜威对菜蚜(桃蚜、萝卜蚜、甘蓝蚜)防效好,但对瓜蚜防效较差。2.5%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3 000倍液、21%啶虫脒3 000倍液2种药剂,施药10 d(天)后对蚜虫的防效均达到90%以上,对瓜蚜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猜你喜欢
蝼蛄蛴螬枯萎病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花生田蛴螬较多的原因与防控技术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不靠谱的蝼蛄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地球有多重
安徽宿州地区蛴螬时空发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