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

2010-08-08 09:58吴福敢
当代医学 2010年26期
关键词:糖化组间血糖

吴福敢

传统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监测采用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但是血糖参数仅代表抽血时的瞬间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反映长期血糖水平的金标准,也是监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指标,得到了临床医生的日益重视。通过检测1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20名健康人血中HbAlc和FBG水平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其中男98例,女88例,年龄38~76岁,病程(10±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除外以下情况:近3月内反复低血糖发作、感染、急性代谢紊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肝功不全、心力衰竭及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对照组120例:为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9~78岁,均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

1.2 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由Bio-Rad DiaSTAT糖化血红蛋白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由德国ROCHE 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组间率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FBG和HbA1c检测结果,见表1。

2.2 HbA1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186例糖尿病患者中,HbA1c≤7.0%者68例占36.6%,出现并发症12例,并发症发生率17.6%;HbA1c在7.0%~10.0%者77例占41.4%,出现并发症27例,并发症发生率35.1%;HbA1c>10%者41例占22.0%,出现并发症25例,并发症发生率61.0%。结果显示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组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经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A1c水平与FBG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16,P<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监测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可评价治疗效果,调节饮食、活动和治疗,以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但无法评价一段时期内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因为无论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只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且容易受到进食、应激、身体状况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且不稳定。HbA1c是血液中葡萄糖游离醛基与血红蛋白游离氨基间的非酶缩合产物,体内葡萄糖不断与其结合,并随着血糖变化而变化,其结合过程是缓慢持续,且不可逆的过程,其含量高低与红细胞接触的血糖水平,持续时间与细胞寿命的长短呈正相关,可反映患者2个月~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可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1]。同时,HbA1c测定不受抽血时间、饮食和是否使用降糖药等因素影响,而且患者不必多次抽血,较OGTT更为方便[2]。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组的HbAlc、FB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HbA1c与FPG呈正相关,与文献[3]报道相符。

表1 两组FBG及HbA1c检测结果比较(x±s)

在糖尿病病程中,易并发心脏、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等病变,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致残原因,长期将血糖控制在一个良好水平是防止和延缓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然而,本组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HbAlc控制良好者仅占36.6%,大部分患者的HbAlc水平仍然高于理想的控制水平,这与蒋亚斌等[4]的研究结果相符。Al-Ghamdi[5]亦提出:与2h血糖相比,HbA1c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更好。本组资料还提示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随HbA1c水平升高而升高,这种状况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00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已将HbA1c作为监测糖尿病控制的金标准。2003年中国糖尿病指南将HbAlc作为监测糖尿病治疗的指标,建议HbAlc控制在6.5%以下。当HbAlc≤7%时,一般认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如果≥8%则意味着需要加强血糖控制。建议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2次HbAlc,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的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1次HbAlc。

综上所述,HbA1c是观察糖尿病病情的一个较稳定指标,HbA1c与常规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机结合,在临床上有利于指导糖尿病患者和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最终对于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8-99.

[2]Krishnamurti U,Steffes MW.Glycohemoglobin:a primary predictor of the development or reversal of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J].Clin Chem,2001,47(7):1157-1165.

[3]李小健,李德忠.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分析(附126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2):106-107.

[4]蒋亚斌,聂立红,荆春霞.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2):2180-2182.

[5]Al-Ghamdi AA.Role of HbA1c in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J].Saudi Med J,2004,25(3):342-345.

猜你喜欢
糖化组间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