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特点与分区防治研究

2010-08-09 02:02薛小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赤水河轻中度流域

邹 翔,薛小红,赵 健

(1.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武汉 430010;2.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络与信息中心信息所,武汉 430010)

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特点与分区防治研究

邹 翔1,薛小红2,赵 健1

(1.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武汉 430010;2.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络与信息中心信息所,武汉 430010)

在调查分析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差异以及水土流失特点、类型、强度和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出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影响因素。针对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危害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河源区以生态修复为主,下游地区以预防保护措施为主,上中游地区建立生态缓冲、综合治理和自然修复三道防线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赤水河;水土流失;特点;防治措施

1 概 述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乌蒙山北麓的云南省镇雄县[1],向东流经滇、黔、川3省交界处后,继续沿川、黔边界东流至赤水镇,流至中华咀后,河流转向西北,沿途接纳桐梓河、古蔺河、大同河等支流到赤水后,再折回东北,至四川省合江县城,与东来的支流习水河汇合后注入长江。赤水河干流全长约436.5 km,天然落差1 580余m,流域面积1.91万km2,涉及云、贵、川3省14个县(市)。赤水河是长江上游近50条支流中迄今为止除下游航运外,基本尚未开发的一条河流,但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加之降雨集中,以及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种种不合理利用,植被破坏严重,使该地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恶化[1]。

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唯一的一条生态河、美景河和美酒河,目前已经认识到对其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由于赤水河流域本身的特殊性,因此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组成部分的水土保持,不仅要保水保土,还要保护好流域的良好生态环境,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实现流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

2.1 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遥感调查,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9 521.8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9.85%。其中轻度流失面积4 401.06 km2,占流失面积46.22%;中度流失面积3 610.42 km2,占流失面积38.97%;强烈流失面积1 277.75 km2,占流失面积13.42%;极强烈流失130.56 km2,占流失面积1.37%;剧烈流失2.07 km2,占流失面积0.02%。强烈以上流失面积为1 410.78 km2,占流失面积14.81%。年平均土壤侵蚀量0.26亿t,平均侵蚀模数为2 723 t/(km2·a)。从行政区划上看,贵州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流失面积最大,为5 322.01 km2,占流失总面积的55.89%,其次为四川省,占流失总面积的32.13%。详见表1。

表1 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分布表Table1 Distribution of soil loss areas in Chishui River basin

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赤水河上游贵州省境内的毕节地区和遵义地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次为重力侵蚀。水力侵蚀的主要形式是面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疏幼林地以及荒山荒坡,面广量大,危害严重;重力侵蚀主要有泻溜、滑坡、崩塌等几种形式,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极大的特点。

2.2 水土流失特点

(1)量大面广。赤水河流域土地面积占长江流域土地总面积的1.06%,水土流失面积约占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1.49%,土壤侵蚀总量为0.26亿t。从赤水河源头到下游河口,从干流两岸到左右岸支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土流失。即使总体植被条件较好的下游地区,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同样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2)面蚀为主。赤水河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中面蚀分布广泛,部分地区存在沟蚀,局部地区有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及泥石流,山洪灾害也较严重。面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荒山荒坡和疏残幼林地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裸露地上,以坡耕地侵蚀最为严重。沟蚀一般发生在河流阶地、冲洪积扇、深厚的残坡积层以及岩性软弱易风化的紫色砂页岩、泥岩、石灰岩出露区。

(3)突发性强。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5-10月,降雨强度越大,土壤侵蚀强度也越大,其中7,8,9三个月的水土流失量占全年的60%以上。在遭遇强暴雨,特别是在前期干旱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不仅会出现滑坡和崩塌灾害,而且在一些山区会诱发突发性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

(4)潜在危害大。赤水河流域内地形主要为山地,山高坡陡,土质疏松,土层薄,成土时间长,表土一旦流失,母质裸露,极易形成光石板,完全丧失农业利用价值。特别是开发建设项目对植被的破坏更是不可避免,使本身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3 水土流失成因

赤水河流域内地处高原与盆地接壤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900~1 500 mm,其中上游高原区年降水量900~1 000 mm,中下游丘陵区年降水量1 000~1 500 mm,日最大降水量为242.5 mm。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除降水强度大,降水分布不均匀,降雨集中于夏季;地形陡峻,山高坡陡;流域内分布的紫色砂页岩、泥岩等岩类质地疏散,极易风化、水解、溶蚀,抗冲性能低;土层薄,蓄水能力差,土壤抗侵蚀性能力弱;上中游地区则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等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流域人口增长过快,农业人口较多,在陡坡上开荒坡耕地较多,且耕作习惯多为顺坡耕种;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减少地表覆盖度,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均造成赤水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

4 防治区划分与防治措施

4.1 防治区划分

根据赤水河流域的土壤侵蚀特点、强度和成因的不同,把流域划分成赤水河上中游低山丘陵轻中度流失区、赤水河河源低山中度流失区和赤水河下游轻中度流失区3个区域,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各区的基本特征如下:

(1)赤水河河源低山中度流失区。本区域包括云南省的威信县和镇雄县2个县。该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河谷滩地较少,石多土薄,溶洞、岩溶漏斗发育,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部分地方因土地“石化”而导致贫困,甚至丧失基本生存条件。水土流失类型除水蚀外,重力侵蚀和泥石流也较活跃,干旱和山洪灾害都十分严重。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5.97%。

(2)赤水河上中游低山丘陵轻中度流失区。本区域包括毕节市、大方县、金沙县、遵义县、桐梓县、赤水市、习水县、仁怀市、绥阳县、叙永县和古蔺县11个县(市、区)。该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破碎,成土母质松散,极易遭受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40.76%,区内坡耕地面积大,沟蚀和面蚀都比较普遍。

(3)赤水河下游轻中度流失区。本区域主要包括四川的合江县。该区地处四川盆地的周围,地貌以丘陵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盆地周边的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3.12%。

4.2 防治措施

由于各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与成因不同,因此,防治目标和措施的重点也不完全相同。各区措施布设分述如下:

(1)赤水河河源区低山中度流失区。该区以生态自我修复为主,大力推广节柴灶、沼气池,减少因生活能源需要对现有植被的破坏,利用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善。由于降雨量大,点暴雨集中,山洪灾害严重,因此需要加强沟道防护措施,在人口集中、坡耕地较多的河道两旁,整治和修建河堤,保护和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坡度大于25°的山区,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恢复植被。

(2)赤水河上中游低山丘陵轻中度流失区。由于赤水河干流上没有修建控制性工程,泥沙直接入库,对水质影响较大,因此该区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防治面源污染的重点区域,应采取特殊措施加以保护和治理,拟在该区采取三道防线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道防线:生态缓冲防线。在干流两侧5 km范围内,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河道及湿地,严格保护赤水河流域浅水型生物栖息地,禁止违法占用和破坏;建立环江防护林带,包括水源涵养林、农田和道路防护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施用农家肥、沼气池废液等有机肥,禁止施用化肥和农药,禁止使用有污染的含磷洗涤剂(粉);在泥沙直接入库的小流域,大力修建拦沙坝、谷坊,减少入库泥沙;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村,结合文明新村建设,实施“五改三建”,即改土、改水、改厕、改路、改厨、建池、建园、建家,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简易水质改善和净化设施,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

第二道防线:综合治理防线。该区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由于资源的过度利用,自然生产力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石化”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赤水河干支流沿岸,陡坡耕地多,是赤水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必须开展以坡面整治为重点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完善排灌沟渠、蓄水池窖、沉沙凼和田间道路等坡面配套工程,保护耕地资源,减少因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石化”面积,开展集雨节流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控制面源污染。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林建设,有计划地发展果园和经济林,增加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对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沟道采取拦沙坝、谷坊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沟道防护。

第三道防线:自然修复防线。在离赤水河干流较远的中山区,人口较少,自然植被较好,主要采取以沼气池为主的能源替代措施,加强对现有植被的保护,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放牧等生产活动,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实现生态自我修复;同时对年久失修、淤积严重的塘堰开展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赤水河下游丘陵轻中度流失区。赤水河下游为主要的产粮区,人口密集,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应采取预防保护措施,防止乱占和破坏耕地。盆周丘陵区坡耕地多,需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对沟蚀严重的地方,应突出拦沙坝和谷坊等沟道防护措施,减少进入赤水河的泥沙;同时整治和新修塘堰,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在丘陵区和赤水河干流两岸加强封育管护,保护现有林草植被。

5 结 语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除下游有小规模的航运外,基本处于未开发的状态,保护好赤水河的优良生态环境,是维护健康长江的重要组成部分。赤水河流域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接近土地面积的二分之一。赤水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过快,加之赤水河流域地形起伏大,降雨集中,导致了赤水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通过分析赤水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差异以及水土流失特点,提出分3个区进行防治。主要的防治措施有:赤水河河源区低山中度流失区采取生态自我修复措施;赤水河上中游中低山轻中度流失区通过建立生态缓冲带、综合治理和自然修复三道防线来治理流域的水土流失;赤水河下游丘陵轻中度流失区采取预防保护措施。

[1] 黄真理.论赤水河流域资源环境的开发与保护[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4):332-339.(HUANG Zhen-li.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the resources and ecology of Chishui River Basin[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03,(4):332-339.(in Chinese))

[2] 王忠锁,姜鲁光,黄明杰,等.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2):175-180.(WANG Zhong-suo,JIANG Lu-guang,HUANGMing-jie,et al.Biodiversity status and its conservation strategy in the Chishui River Basin[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07,(2):175-180.(in Chinese))

[3] 杜左华.赤水河流域遵义地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3):78-82.(DU Zuo-hua.Soil erosion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ling countermeasures in Zunyi Region in Chishui RiverValley[J].The Chinese Journal of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1996,(3):78-82.(in Chinese))

[4] 潘嘉强.赤水河流域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对策研究[J].山区开发,1993,(5):346-347.(PAN Jiaqiang.Study on depressed sreas becoming rich in Chishui River Valley[J].Mountain Develop,1993,(5):346-347.(in Chinese))

[5] 徐潮生.“长治”工程在赤水河流域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1,(7):21-22.(XU Chao-sheng.Effect of project of precautions and control for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mountain areas in Chishui River Valley[J].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2001,(7):21-22.(in Chinese) )

(编辑:王 慰)

Study on Soil Loss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Preventive M easures in Chishui River Basin

ZOU Xiang1,XUE Xiao-hong2,ZHAO Jian1
(1.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Wuhan 430010,China;2.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Research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Wuhan 430010,China)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historical and present situation on water and soil loss,the caus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asin are demonstrated by analysing the nature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shui River basin,aswell as the type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soil loss.Aiming at the disasters of soil loss in Chishui River basin,the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Via restor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iverhead of ChishuiRiver basin,establishing the ecological buffer region in upper andmiddle ChishuiRiver basin,and using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in lower Chishui River basin,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shui River basin will receive a better effect.

Chishui River;water and soil loss;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measure

S157.1

A

1001-5485(2010)08-0012-04

2009-10-09

长江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YWF200805)

邹 翔(1973-),男,重庆永川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生态山地土壤侵蚀与环境保护研究方面的工作,(电话)027-82926391(电子信箱)zouxiangyh@yahoo.com.cn.

猜你喜欢
赤水河轻中度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沙颍河流域管理
法治,让赤水河碧水长流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赤水河
EH4测深法在赤水河大桥桥梁墩台勘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