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治疗惰性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2010-08-14 05:25夏堪冀何代英徐诣芝
重庆医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惰性达拉淋巴瘤

王 琛,夏堪冀,王 玲,舒 琦,何代英,徐诣芝

(1.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 400014;2.四川省疾病控制中心门诊部,成都 610041)

惰性淋巴瘤为一类恶性程度较低、进展缓慢的非何杰金淋巴瘤,在世界范围内占非何杰金淋巴瘤的22%。近年,中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女性升高73%,男性升高45%。惰性淋巴瘤占非何杰金淋巴瘤的5.5%~11%。该类淋巴瘤以多次复发、进展缓慢、中位生存期7年及缓解时间不断缩短为特征[1]。除小部分局部病变的患者外,多数惰性淋巴瘤用现有的治疗方法是难以治愈的,化疗是晚期惰性淋巴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惰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改善。新药氟达拉滨的问世使低度恶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疗效显著提高。其中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地塞米松(FND方案)被视为治疗惰性淋巴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组合。作者2002年12月至2007年2月应用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地塞米松(FND方案)对比传统CHOP方案治疗惰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共5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符合2001年WHO关于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标准[2]。56例惰性淋巴瘤患者进入本随机对照研究。临床分期按照Ann Arbor会议所建议的标准。入组患者化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计数大于或等于3.0×109/L,血小板计数大于或等于75×109/L(淋巴瘤所致的骨髓受累除外),Karnofsky评分大于或等于60,足够的肝、肾和心脏功能储备。预计生存期大于或等于6个月。两组入组时的疾病特征相似,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ND组28例中,男12例,女16例,中位年龄62岁;Ⅰ ~ Ⅱ期9例,Ⅲ ~Ⅳ期19例。平均接受6.7个化疗方案。CHOP组28例中,男14例,女 14例,中位年龄59岁;Ⅰ~ Ⅱ期 10例,Ⅲ ~Ⅳ期 18例。平均接受7.1个化疗方案。

1.2 治疗方法 FND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1d1~3静脉注射,米托蒽醌10 mg d1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 d1~5静脉注射。CHOP方案:环磷酰胺600 mg◦m-2◦d-1d1静脉注射,阿霉素 25 mg◦m-2◦d-1d1静脉注射,长春新碱1.4 mg◦m-2◦d-1d1静脉注射和强的松50 mg◦m-2◦d-1d1~5口服。在第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充分水化以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上述方法每4周重复1次。每次化疗前要求白细胞计数大于3.5×109/L,血小板计数大于90×109/L,若达不到此标准,则适当延长化疗间歇期。随访期的检查每2个月1次,连续2年,以后每3个月1次。反应率和终点评估参照国际工作组评价标准。

1.3 观察项目

1.3.1 疗效观察 化疗超过2个疗程者,按照NHL国际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所有与淋巴瘤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征象全部消失,骨髓活检显示诊断时受累的骨髓恢复正常。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肿瘤病灶最大直径二维检测缩小大于或等于50%,不考虑骨髓的反应情况;或者肿瘤病灶完全消失,但是骨髓内有持续存在的淋巴细胞浸润。CR+PR为有效率。其他反应情况(稳定或进展)均视为治疗无效。

1.3.2 不良反应 按照WHO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估。化疗1个疗程以上可评价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客观疗效 FND治疗组28例总有效率为82.1%(23/28)。CR率53.6%(15/28)。CHOP治疗组28例总有效率为57.1%(16/28),CR率32.1%(9/28)。两组总有效率、C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随访 随访从2003年 3月起至 2009年12月为止,FND治疗组28例患者中位随访期27个月(6~70个月)。1例患者死于肿瘤,1例死于感染;15例CR患者中2例出现疾病复发;7例 PR患者中,3例出现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余4例目前仍在缓解中。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为 86.7%。CHOP治疗组 28例中位随访期32个月(8~56个月)。3例患者死于肿瘤;9例 CR患者中3例出现疾病复发;7例PR患者中,4例出现疾病进展,余3例目前仍在缓解中。2年PFS率为66.7%。两治疗组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不良反应 FND治疗方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经 G-CSF、输血、对症治疗均能好转。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未发现严重心、肝、肾不良反应,总体不良反应低,容易耐受。CHOP方案毒性反应轻微,主要为脱发、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对比见表1。至研究结束时,共有5例患者死亡,FND组2例,CHOP组3例。FND组中1例死于疾病进展,1例死于肺部感染。CHOP组3例死于淋巴瘤进展。

表1 FND组和CHOP组3~4级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惰性淋巴瘤由于起病隐袭,疾病进展缓慢,以前多采用观望和等待的态度,目前对此还有争议。而在就诊时,患者往往已处于疾病晚期(Ⅲ/Ⅳ期)。化疗或化疗联合放射治疗是现阶段治疗惰性淋巴瘤的主要手段。CHOP化疗方案是其中最经典和常用的治疗方案,能够使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患者而言,惰性淋巴瘤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疾病,存在疾病复发的高风险,而且,复发患者经过再次化疗达到缓解后,缓解持续时间越来越短。如何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和延长疾病缓解持续时间,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

新药利妥昔通过多种机制包括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以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杀灭CD20阳性B淋巴瘤细胞。且可提高和恢复化疗耐药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在国外多主张利妥昔联合化疗治疗惰性淋巴瘤,但利妥昔价格昂贵,在国内难以普及。

氟达拉滨属嘌呤类的新抗癌药物,其作用机制:(1)通过抑制DNA多聚酶、连接酶、引物酶以及核苷酸还原酶等,从而强力抑制DNA损伤后的修复[3]。(2)在肿瘤细胞内转化为F-ara-ATP,从而抑制DNA和RNA合成,导致肿瘤细胞生存所必需的蛋白质缺失而引起的细胞毒作用,导致肿瘤细胞死亡[4]。(3)可减少DNA聚合酶的天然底物并竞争性整合入DNA,从而使启动细胞凋亡的激酶生成增加,促使肿瘤细胞凋亡[5]。而与其他抗癌药物,如米托蒽醌等联合应用可产生协调作用[6]。M.D.Anderson肿瘤中心的资料显示,在51例复发的惰性淋巴瘤患者中,FND方案可以获得47%的完全缓解率和47%的部分缓解率,表明在复发的患者中本方案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进而在49例新诊断的惰性淋巴瘤患者中将本方案作为一线治疗进行评价,患者可以取得80%的完全缓解率和18%的部分缓解率。而CHOP方案在滤泡性淋巴瘤中则很少取得分子水平的完全缓解。故作者采用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地塞米松对比经典的CHOP化疗方案进行临床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FND作为惰性淋巴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有着非常高的有效率(82.1%),和对照组CHOP方案治疗有效率57.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ND组的完全缓解率显著优于CHOP组(CR53.6%vs 32.1%,P<0.01)。FND组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缓解率优于CHOP组(P<0.01)。在毒性方面,两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FND联合化疗方案的主要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经对症治疗可以缓解,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避免机会性感染。因此,FND方案适合作为惰性淋巴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可提供更高的缓解率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轻,患者大多可以耐受,疗效肯定,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惰性淋巴瘤一线治疗方案。

[1]王彦荣,任既晨,王立波.福达华治疗惰性淋巴瘤27例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19(5):370.

[2]朱雄增.恶性淋巴瘤WHO新分类的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2001,24(3):134.

[3]Tallman MS,Hakimian D.Putine nucleoside analogs:emerging roles in indole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J].Blood ,1995,86(7):2463.

[4]Huang P,Sandoval A ,Den NE,et al.Inhabination of RNA transcription:a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action against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ells by fludarabine[J].Leukemia,2000 ,14:1405.

[5]Plate JM ,Petersen KS,Buckingham L,et al.Gene expression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B cells and changes during induction of Apoptosis[J].Exp Hematol,2000,28:1214.

[6]Redman JR,Cabanillas F ,Velaguez WS ,et al.PhaseⅡ trial of fludarabine phosphate in lymphoma:an effective new agent in low-grade lymphoma[J].J Clin Oncol,1992,10:790.

猜你喜欢
惰性达拉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刺破天空的“忍者飞镖”——美军神秘的新型惰性制导武器
基于惰性基质燃料PWR嬗变技术研究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