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演员必须掌握的功课——如何挖掘和体现潜台词

2010-08-15 00:42刘芳芳
戏剧之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尾音语势言者

□刘芳芳

斯坦尼曾为潜台词这样定义:“就是角色明显的、内心感觉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它在台词底下不断地流动着,随时都在给予台词以根基,赋予台词以生命。”众所周知,在戏剧语言中潜台词的运用,是戏剧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表达手段。

戏剧中的人物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有的台词是直接表达台词含意的,但也有的台词,由于特殊的规定情境、微妙的人物关系等原因,说话时不直接表达台词的含意,而是叫人听起来话里有话,这样的语言其潜台词与台词的表面含意正好相反。比如“你好啊!”这样一句很简单的台词,如果只是表示问候的意思,那么它的潜台词就可能是:“见到你太高兴了!”这时潜台词与台词的表面含意是一致的,但如果这句台词是表示威胁或讽刺的时候,那么它的潜台词就会变成是:“你害得我好苦啊,咱们等着瞧!”这时潜台词与台词的表面含意则完全相反。本文将要探索的正是后者。

作为话剧演员,必须掌握如何挖掘和体现潜台词。那么,潜台词,究竟有没有一些规律性的、可以遵循的外部体现手段,让演员清楚地认识它,并且很好地掌握呢?本文想就此作一些初步探索。

笔者认为,潜台词主要是通过人物的有声台词的各种变化去体现。其手段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语调的变化

潜台词,可以利用台词的语调,其中包括音节的音长与音高的变化,帮助体现出来。

台词示例:“出去,我不想再看见你!”

(1)如果潜台词是:“让我一个人在这儿想一想。”可以使用较为低伏、平缓的语调;

(2)如果潜台词是:“你赶快离开这儿吧,我心情很烦!”那么,语调就应该适当提高,音长随之相应缩短;

(3)如果潜台词变为:“你若不马上消失,我可要采取行动啦!”那么,语调更要升高一层,音长变得极为短促;

(4)如果潜台词变为:“我再也无法忍耐你啦!”那么,语调便可能呈现高平状态,而音长却可能适当延伸,特别是后一两个音节可以持续地延长一段时间;

(5)如果潜台词变为:“你怎么这样不理解我呢!”那么,语调可在“出去”两字之处形成一种起伏升降变化,音高有一个递增递减的过程,音长延伸要比较大,而且音节间的衔接柔和,不显得有任何空隙。

二、语气的变化

说台词时,可利用语气的曲直平折、上下升降的变化,显示出不同的潜台词。

台词示例:“这是上级领导的指示!”

(1)如果潜台词是:“你必须服从,没有理由违抗!”态度较为严厉,那么语气便可以处理得平直呆板一些;

(2)如果潜台词是:“我有什么法子呢!”要表现言者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那么,语气可以用下滑的方式处理;

(3)如果潜台词是:“你敢怎么样?”要表现言者的粗暴蛮横态度,那么,可酌情使语气逐渐上升,使其中音节呈递增状态;

(4)如果潜台词是:“就这么办吧。”表现言者一种有事好商量的态度,那么,语气应尽量变得平缓、温和,在句中的部分音节上可显示出一些曲折蜿蜒的变化;

(5)如果潜台词是:“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也不清楚。”表现言者的不解和犹疑态度。那么,还可选用音节之间断断续续的连接形式表达其语气。

三、语势的变化

分析台词时,对语势的高低起伏、强弱以及音量的大小变化的不同处理,可以正确地体现不同的潜台词。

台词示例:“这件事情和你没有关系,明白不?”

(1)如果潜台词是:“拜托,请不要探究此事情。”表示言者在恳请劝说对方,可使语势逐渐缓冲下降,音强逐渐收缩,最后趋于较平稳状态;

(2)如果潜台词是:“怎么什么事情都有你一份啊,长舌妇似的跟着瞎掺和!”表示言者对对方的反感和责怪,那么,音量可调为适中,强度不宜很大,语势应较为稳定,或在后半句稍有下降趋势,或在个别音节凸显小的起伏;

(3)如果潜台词是:“你这个人真讨人嫌!”表现言者对对方的厌恶和不满,那么,音强可逐渐增加,使语势迅速向前冲,处于不够稳定状态;

(4)如果潜台词变为:“还是好好管管你自己得了!”表现言者对对方的蔑视或讥讽,那么,音强可不必有较大变化,使语势显得较为稳定,亦可使个别音节突然加强,使语势呈现一个小的冲动,揭示其内在的不稳定性。

四、语言的节奏

台词示例:《日出》中,当李石清要抛出王牌之前说:“哦,他还问我现在银行所有的房地产是不是已经都抵押出去了。”这句台词在“是不是……”以后几个字的节奏上要比前边稍微放慢一些,并给以较大的夸张、强调才能使观众听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李石清要向潘月亭摊牌了。

台词示例:“你是不是已经告诉他了?”

(1)如果潜台词是“你不该告诉他!”处理台词时在“你”后面停顿一下,节奏放慢。

(2)如果潜台词是“难道他现在知晓这个事情了?”处理台词时在“是不是”后面稍作停顿,放慢一些,效果才会出来。

(3)如果潜台词是“你把事情居然告诉了这个人!”处理台词时在“告诉”后面停顿,节奏慢下来。

五、尾音的运用

一句话里的潜台词,常常可以利用台词尾部两三个音节在声音上的色彩变化,把它形象地体现出来。

(1)台词示例:《雷雨》第一幕,鲁四凤背着观众滤药,然后端来请太太周繁漪吃药。她喝了一口,苦得很,让四凤倒了它,然后说了一句话:“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这里蕴含的内容相当丰富。这句话概括了她十八年在周公馆的屈辱生活,是她压缩在心底的、按捺不住的痛苦和反抗的流露。

潜台词——繁漪对周朴园让她喝药的行为已经忍无可忍了。

尾音——先顿音后颤音。

(2)台词示例:难道你对这件事就没有一点意见?

潜台词——我才不信呐!

尾音——可先弯曲而后翘。

(3)你身体这么壮还要进疗养院?

潜台词——你可别开玩笑了。

尾音——可先平滑而后翘,或顿、翘结合,亦可顿、曲结合。

(4)你多有野心啊,成不了亿万富豪亏了你的能力!

潜台词——你其实没有什么能力。

尾音——拖延音长,并适当运用颤音。

(5)假若他以后再故伎重演,我一定检举他!

潜台词——得了吧,谁敢说呀!

尾音——话锋一转,可急剧下落,变得短促而轻弱。

(6)去爬爬山,钓下鱼,这是八小时以外我的权利!

潜台词——谁也管不着!

尾音——可利用声调的夸张,或利用突然的带有弹动爆发性的吐字发音技术去处理。

利用尾音变化技术显示其潜台词,并不就此几种,运用起来,很丰富,很灵活,演员只要认真琢磨,善于推敲,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把潜台词很鲜明、很生动地体现出来。

六、利用重音

利用重音的变动揭示其潜台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重音所在音节的润色;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重音的相对移动。重音只有服从于语言行动,才能恰当地体现潜台词和交流思想。在生活中不存在重音位置和念得不对的问题。在舞台上放错了重音或是重音念得不当,立刻就暴露了演员对台词理解不准确的问题,同时也会错误地传达台词和人物性格特征等信息。

关于对重音的润色,可参照台词重音的显示手段,本文不多赘述。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重音的相对移动,也是体现潜台词的细致而微妙的手段。

1、台词示例:河水像镜子一样发亮。看,一排排的照片,多像你讲的报春花呀!

(1)把重音放在“镜子”上,潜台词——河水非常清澈,透亮地看到人的影子。

(2)如把重音放在“报春花”上,潜台词——照片排列有序,色彩鲜艳。

2、台词示例:“看你这些天憔悴得这个样儿!”

(1)如把重音放在“看”上,潜台词——你真是不知爱惜自己。

(2)如把重音移到“这”上,潜台词——我不管你以前身体怎么样。

(3)如把重音移到“憔悴”上,潜台词——真叫人心疼啊。

(4)如把重音移到“这个”上,潜台词——简直不像话!

(5)如把重音再转移到“样儿”上,潜台词——咳!你叫我说什么好呢!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利用重音的变动来揭示潜台词是有一定条件的,不是所有台词语句中的重音都能任意挪动的,尤其有些台词的重音根本不允许有任何改动,那就不能使用这一手段。在人物的言语行动、态度和思想感情都不因重音的相对变换而发生偏离的情况下,为使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得更为贴切,更为深刻,才能借助此种手段。如上面一例,无论重音怎样挪动,其心理活动都是围绕着“关心”、“体贴”对方而进行的,都是为表达人物在感情上的疼爱。总之,运用重音的变动,对于揭示人物内心的潜台词是很细微的,如果演员善于揣摩人物感情中那种无声然而又是千差万别的微妙语言,那么,可以运用这一手段把它很生动深刻地揭示出来。

演员在舞台上,对潜台词的表达和体现直接影响着舞台语言的传播效果,反映着舞台语言的感染力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决定整场话剧演出成功与否。所以,对戏剧语言潜台词的挖掘和表现,是演员必须刻苦历练的功课。以上对潜台词体现手段的探索还不够全面和丰富,以期戏剧相关从业人员,无论是在台词教学还是舞台实践的过程中,继续给予补充和完善。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修养.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高尔基.论剧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猜你喜欢
尾音语势言者
从互动交际看“怎么说呢”的语义二分性
一个字
贬抑性“不就是+补足语”形式、语义及语用研究
主观限量构式“V不了多A”的评叙功能与言据表达
浅谈腰腹部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语录
政论文中排比句的巧妙使用
雅言诵经典之路浅析
抓实细节善用策略消除尾音
——例谈消除小学师生英语尾音问题的教学策略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语意与语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