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中的创新——评艾米·洛威尔的意象主义

2010-08-15 00:42吴芳丽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0233
名作欣赏 2010年6期
关键词:庞德艾米意象

□吴芳丽(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0233)

艾米·洛威尔(Amy Lowell)是20世纪初著名的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后期领导人。她的贡献在于把意象派诗歌引入了美国并扩大了其影响,同时对原意象派诗歌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但她在意象派诗集出版上所坚持的民主思想、她的意象派诗歌的创作以及诗歌宣传和销售等方面都和意象派诗歌的发起人埃兹拉·庞德有关的诗歌理念形成了碰撞和冲突,以致两人由原来的互相钦佩的友好关系转成了敌对关系,因意象派思想上的分歧而分道扬镳。就诗歌写作而言,艾米·洛威尔比较侧重意象作为一种诗歌手法或技巧的运用,在意象的呈现、感情的处理以及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上她都显示出了对原意象派诗歌规约的偏离和叛逆的倾向。所以庞德认为她的意象派已不是原来标准意义上的意象派,而变成了“艾米主义”。但这种反叛却给原意象派诗歌注入了新血液,为其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扩大了它的表现领域。

1.用民主代替专政

艾米·洛威尔于1874年2月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市的一个名门望族,家庭文化与学术氛围良好,她的诗歌天赋在她28岁时开始展现出来。其第一部诗集《彩色玻璃的大厦》(A Domeof Many-Colored Glass)由于平淡无奇没有受到重视。1913年,艾米·洛威尔开始进行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当年的夏季她去了伦敦会见意象派领导人物庞德和其他意象派诗人。庞德为艾米·洛威尔评论和修改诗歌,并把她介绍给伦敦诗坛里重要的诗人。在这个诗歌理念的影响下,她的诗歌技艺获得了快速发展。

1914年,庞德在伦敦出版了他编选的第一本意象派诗集《意象主义者》,主要收录了他自己、理查德·阿尔丁顿和H.D.的诗歌作品,艾米·洛威尔和其他诗人只有一首入选。为了在美国介绍推广意象派诗歌,不久艾米·洛威尔就开始筹划由她负责的意象派选集。她在征集诗歌作品上的主张遭到庞德的反对,她认为他们这个团体以后的诗集里入选的诗歌作品应该均等。“按她的民主设想,意象派诗人应该作为一群具有相同倾向的朋友,而不是囿于教条的原则的朋友。”①这个提议得到了其他意象派诗人的赞成,但是庞德认为这样的民主很难来维持意象主义的原则,并对艾米·洛威尔表示:“我希望意象主义这个名字还能保留一些意义。它代表,我希望它代表光线硬朗、轮廓清晰。”②这句话很明显得表现出了庞德对这位女诗人将要出版的意象派诗集作品的否定。所以,他力劝她换掉诗集标题里的“意象派”(“Imagisme”),艾米·洛威尔却没有接受建议,只是表面上把这个单词最后的字母“e”去掉了。但这一笔“把庞德的法文意象派一词英语化”③了。这对美国诗歌自身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原因,此时意象派的内部分裂已是不可避免的了,庞德在这本诗选还未面世时就言明自己与它没有任何关系,1914年10月他便离开了意象派。自此后,两人在文学领域内就成了敌人。艾米·洛威尔拒绝和任何与庞德有关系的杂志或诗人合作;庞德则认为艾米·洛威尔的民主稀释了意象派诗人的含义,就她编辑的意象派诗集质量而言,庞德认为“艾米派的诗人否定了原来的第二条即‘绝对不用对表达无益的词’”④。但实际上,“意象派中许多写得最出色的诗就在这些集子里。1915年的诗集无疑要比庞德的《意象主义者》强”⑤。

艾米·洛威尔的民主无疑是对庞德男性权威的公然挑战,它从一定程度上鼓励与激发了诗人们创作的积极性,同样不乏产生优秀的意象主义作品。而且,庞德的意象派诗集客观上也很难说真正做到了符合意象主义的标准。虽然艾米·洛威尔原来关于出版意象派诗选的计划未能如期进行,至1917年为止共出版了三本就终止了,但意象主义诗歌写作手法却得到了普及与延续。

2.诗歌技艺的“反规”与拓展

意象派运动是20世纪初由庞德等在伦敦发起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庞德最初提出的意象派诗歌教义和艾米·洛威尔后来抒写的意象派诗歌有所差异。艾米·洛威尔奔放的个性使得她不愿意为迎合某一特定诗歌理论而写作,而且她主张诚实地进行创作来展示自己真正的灵魂。她在接受了意象派诗歌基本原则的同时,还尝试和吸收了其他的一些艺术手法。因为对于意象派诗歌她有着自己的诠释和理解,并坚持写艾米式的意象派诗歌。其实,早在她得知意象派运动之前,她就曾经创作了意象派诗歌,这也是她去伦敦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在客观上所形成的一个事实就是艾米·洛威尔对庞德领导下的原意象派诗歌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拓宽了它的表现领域。当然,在庞德看来,这已不是意象派,而是艾米派了。

(1)意象的运用

庞德强调意象派诗歌围绕着一个意象或者一个中心意象而展开,去记录外部客观的某件东西转化成人内心主观的一种东西时的那一特定时刻。这样通过意象的叠加也就是把一个思想置于另一个之上的手法来达到上述诗歌效果。庞德认为这种意象本身就是语言,而不是诗歌中的装饰品。而且,这种突出的意象和诗人所要表达的那一刹那间的感觉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而艾米·洛威尔的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使用则别颇具另一番特色。总体上讲它们不太注重捕捉某一特定时刻的景物,而往往倾向于“依次记录下一个个意象细节,从而产生一种电影镜头似的效果”⑥。所以,在她的意象派诗歌里一般不太容易能找到突出的、集中承载了诗人情感的焦点意象,而往往是几个处于平等地位的意象的排列,它们构成一个连续起来的意象片段。这样,为达到内外感觉相通合一的效果而使用的意象叠加手法就减弱了。这种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她的诗歌里会不可避免地含有更多一点的词汇,感情的表达也更容易倾向于直露一些。我们可以把庞德的在意象派诗歌史上堪称经典之作的《地铁站台》和艾米·洛威尔的一首同样短小的诗歌《日记》做一个简短的比较。

地铁站台

人群中出现的那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⑦

日记

狂风摇撼的树丛里,颠荡着银色的灯笼,

老人回想起

他年轻时的爱情。⑧

《地铁站台》的描述非常客观、直接,仅是通过脸庞和花瓣这两个意象的叠加来呈现他当时内心震动的感觉。脸庞和花瓣虽是不同的意象,但在这首诗里在表达主题上它们却又有着重叠的特质。庞德用词也非常节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仅有的两个句子之间的跳跃性。《日记》则呈现了一个具有明显连续性的意象片段,诗句之间具有完整的叙述性。艾米·洛威尔把诗歌中的这几个意象如狂风、树丛、灯笼,以及老人等并列排置开来,然后从总体上产生一种优美的电影画面的感觉,而这几个意象彼此之间在意义上并没有可相互代替的特性。

但不能据此认为艾米·洛威尔的意象运用不成功。笔者认为就意象而言,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意象去贯穿全诗,来暗示诗人想要表现的一切,这对诗歌的凝练度和强度的张力有着极大的挑战性。艾米·洛威尔对意象细节逐一记录的手法则可以相应地缓解了这一限制。可以说,这是意象运用的另一探索形式。

(2)意象派诗歌中的情感呈现

庞德不止一次地强调诗歌中的客观性,主张诗人给予一个冷静和精确的呈现,避免写出诗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把想象和探索的空间留给读者。当然,这并不是说强调意象是诗歌核心和灵魂的诗人们不关注情感的表达,他们只是采取了一种间接的方式而已。而艾米·洛威尔则往往比较直率地表现出诗歌里叙述者的观点。在这方面,她明显受到了印象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诗歌的印象主义“主张凭借诗人的主观认识去细察客观世界,捕捉感受升华成感情那一瞬间的印象进行创作,着意表现事物所产生的感染力,而非事物本身,视感受为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把主题置于次要地位”⑨。从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个流派和意象派的不同之处:前者重视感觉或主体,后者重视意象或客体。艾米·洛威尔在简练、硬朗的语言使用和具体意象的呈现上是接受了意象主义的教义,同时她又通过意象在诗歌中注入了其叙述者的感情以及一些突出的视觉上的印象。艾米·洛威尔最初也曾受到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这尤其反映在她的第一部诗集中。在她加入意象派团体后,在诗歌情感的流露上有时还是会显示出它影响的痕迹。选自她第二本诗集里的诗歌《出租汽车》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比如其中的“对着凸起的星星,我呼唤你/向着狂风的浪尖,我高喊你/街道飞奔而来/一条接着一条/把你挤开”⑩,在这里叙述者并没有服从于从而进一步突出诗歌中的意象,“凸起”的星星和“狂风”的浪尖都带有讲话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街道飞奔而来”,除了给我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之外,还传达出讲话者经历着的一种紧促的压迫感。在这种感觉下,意象“街道”反而成了其陪衬物。这种强烈感情流露的手法正是受了印象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正因此,庞德认为她的诗歌是懒散和多愁善感的。

但她的积极意义在于,其意象派诗歌由于相应地糅合了更多的个人感觉元素,再加上连续性更强的意象片段,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给诗歌注入了相应的流动性和衔接性,为读者起到一个积极的推进作用。其实,诗歌中完全缺少人的评价和思虑也给诗歌平添了一份贫瘠和缺憾之感。

另外,艾米·洛威尔对意象派诗歌的创新还有:在形式上她发展了新的诗歌文体——多音式散文,把诗歌和散文的节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被认为是意象派运动的一个副产品。在内容上,她大胆抒写表达欲望的爱情诗歌,这在美国诗歌史上也不多见。女演员埃达(Ada Dwyer Russell)被认为是女诗人的恋人,也是艾米·洛威尔诗歌创作的重要的灵感来源。她这方面的诗歌经常充满了暗示而又意味深长的意象。有些评论家认为艾米·洛威尔最具有持久力的作品就是这些她献给与之生活了其生命中最后12年的埃达的爱情诗。

3.商人和诗人

尤其当提到艾米·洛威尔和意象派运动时,有关她诗歌的宣传和销售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国外许多资料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在这些方面她和庞德又显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做法。艾米·洛威尔高调宣传和出版发行自己的诗歌作品,在诗歌与商品经济关系上做了积极的探索。关于此,她有一句名言:“上帝使我成为一个商人,而我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诗人。”这也同时证明了她对待诗歌的严肃认真性。

艾米·洛威尔接手意象派运动后,在其宣传上巧妙地避开了原意象派诗歌的晦涩、玄妙和空洞之处,强调了其普通化和简单化特质。对于意象派,她强调为“对于作者想要传达的任何东西的一种清楚的呈现”⑪。而且,她也言明“任何一个采用同样观点写诗的人写的都是意象派诗歌,都可以被称为意象派诗人”⑫。这样就不再使得普通大众对意象派诗歌望而却步,感觉深奥难解,客观上赋予了最初谜般的意象派诗歌以更新更大的推动力和发展空间。这种观点所包含的意象派诗歌的普通化特质和庞德所要努力维持的诗歌专制化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在接受群体上,她主张把诗歌介绍给那些“对诗歌稍有感悟力的人们,不管他们是铁匠还是百万富翁”⑬。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和庞德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庞德一步步把自己塑造成高雅文化的代言人和权威,偏重选择有相应教育背景的读者群体。“艾米主义”使他感受到一种“通过共同选择,商品化和错误的成功正在被大众文化所吞噬”⑭的担忧。

事实上,艾米·洛威尔意象派诗歌的大众文化取向的诗歌路线对当时刚刚走出诗歌沉寂期的美国诗坛有着特殊的意义。意象派诗歌运动是美国现代诗歌发展史的龙头,它的创作原则对英美诗歌发展的影响一直连绵至今。当时在美国若没有它的普及化浪潮和由此造成的巨大影响,就很难想象英美诗歌现在的发展状况。

艾米·洛威尔所采取的积极的作品销售策略也为庞德所不齿,而且她从艾略特那里得到了一个很著名的绰号:“精力过人的女推销员”。但笔者认为诗歌的销售和商品化是无可厚非的,在现代社会这是扩大作品影响的必经之途。其实庞德当时想出“意象派”这个名字也是为了达到某种广告宣传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为了帮助诗坛新人H.D.在《诗刊》上发表其诗歌作品。他坚决反对艾米·洛威尔使用“意象派”作为她新诗集的标题,其最基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这几个字有着它自身重要的市场价值,同时会影响到他对意象派诗歌的控制权。由于艾米·洛威尔勇敢的自我推销,她以及同伴们的意象主义诗歌才没有被遗弃在房间的尘埃里。也正因此,她在她的有生之年里亲眼看到了自己的积极成果和辉煌。毋庸置疑,在这方面她比前辈艾米莉·狄金森幸运许多。

艾米·洛威尔去世后名声逐渐暗淡下来,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基本上被评论界所忽视。“艾米主义”这个标签正是她被排除在文学正典的开始。后来,也有评论家为重振她的诗人地位而做出一定的努力。不可否认,那段时期她比任何一个其他的女诗人都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这就足以证明她的诗歌作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林以亮先生在介绍艾米·洛威尔的生平和著作时,就对庞德口中的艾米诗派做过以下评价:“这句话不免言过其实,也多少有点酸气。”⑮不管两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是非恩怨,他们都为新诗运动中重要的流派——意象派做出了不可埋没的贡献,而艾米·洛威尔对意象派的普及、创新和发展正是这种贡献之一。

①②⑤ 彼德·琼斯.意象派诗选[M].裘小龙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16-17,17,18.

③ 王守仁,刘海平主编.新编美国文学史[M].杨金才主撰.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2.

④ 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 [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371.

⑥ Flint,F.Cudworth.Amy Lowell[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69,29.

⑦⑧⑩ 赵毅衡.美国现代诗选(上)[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46-47,87,83.

⑨ 朱先树等.诗歌美学词典[K].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146.

⑪⑫ Lowell,Amy.Tendencies in Modern American Poetry[M].New York:Macmillan Company,1917,244,235.

⑭ Damon,S.Foster.Amy Lowell:A Chronicle,with Extracts from Her Correspondence[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35,486.

⑭ Huyssen,Andreas.After the Great Divide:Modernism,Mass Culture,Postmodernism[M].Bloomington:Indiana Univ.Press,1986,53.

⑮ 林以亮.美国诗选[M].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8,148.

猜你喜欢
庞德艾米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艾米未来农业文旅小镇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请善待艾米
意象、形神
请善待艾米
庞德子
海明威学写诗
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