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陕拳发展模式的探讨

2010-08-15 00:50
武术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拳种套路陕西

刘 鹏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陕西 西安 710068)

当代陕拳发展模式的探讨

刘 鹏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陕西 西安 710068)

文章以当代陕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代陕拳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着“技术流于民间花套武艺、比赛内容的单一、发展的非市场化和研究的简单化”等问题,并提出陕拳应“以技术的技击化为基础,以‘套路+散手’为新的比赛内容,走职业化、产业化的道路”的市场化发展模式,为陕拳正确、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

陕拳 发展模式 研究

1 陕拳的历史沿革

陕西,地处华夏中央,西周初年,随周公管辖陕塬县以西,故名陕西至今。其地理由陕北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组成。其中关中平原——南有秦岭,北有陕北高原,西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只有东边接纳太平洋温润的气流;因居于函谷关(东),大散关(西),萧关(北)和武关(南)四关之中部,被称为关中,也被称作“八百里秦川”。有天险可居,有肥沃的土地和绕古长安的八水,旱涝保丰收,其独有的位置和地理特征,在农耕文明时期成为帝都的理想之地。因此,从周开始,经秦汉,到唐达到鼎盛,先后有13个封建王朝建都关中。古长安曾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中心,并以其雄厚的实力奠定了华夏种族的生存和文明的繁荣昌盛。

陕拳,是指起源、流行在陕西境内和周边地区,而盛行在关中平原的地方传统拳种。由于数百年来古长安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中心,因而形成了起源本土的以炮锤、红拳类等为主的和外来拳种传进、融汇,不断丰富并蓬勃发展的局面。从西周的“武舞”,秦时的“角抵”和武士的“击膊击髀”,到汉代的手博,唐朝的角抵、手搏、击剑。虽然从宋以后,古长安慢慢地退出了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中心舞台,但作为武技,陕拳去却依然不断地向前发展。从宋代“东枪,西棍,关中拳”中的耍红了的,后被称为红拳的关中拳,到明代的“西家拳”,再到清代普遍流传的各种红拳与炮拳。陕拳经过数载数代的发展,在不断吸收、融汇其它拳术优点的同时,形成了盘、法、势、理俱全,以炮锤、红拳类等为主的体系,并以关中为中心向外传播。陕拳总体可分为红拳类和炮锤类。其中炮锤类以揭、抹、捅、斩为主要技法,其动作明快,姿势舒展,刚劲有力,爆发力强,犹如“斧头劈硬柴”一般,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实战性;主要套路有四门锤、霸王锤、花炮锤等。而红拳类姿势工美,身步灵活,节奏明快,招法巧妙,劲道外柔内刚,以撑展为母,勾挂为能,化身为奇,刁打为法。以大小红拳、二路红为基本套路,流传普遍的还有关西拳、关中拳、太祖红、太师红,六趟、十二路通臂等。陕拳的各种练功法有千串锤、千把转、千斤坠、踢腿包、排打功、磕臂膀、磕树、打墙、硬气功等。

2 陕拳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1953年天津民族体育大会开始,陕拳就登临全国赛场;但从1957年武术成为国家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后,陕拳中仅有红拳被编制在现代竞技武术的其他拳术类的第四类中,而仅以高西安等人在全国的各种比赛中演练红拳。到1964年,随着高西安等人的退役,陕拳就再也没有出现在现代竞技武术的比赛场上。在武术经过长达十年的“文革”后,重又恢复比赛时,陕拳因为在竞技武术的比赛场上拿不到高分,而彻底地告别了全国武术赛场,从此销声匿迹。尽管如此,在陕西却有几十万人在始终如一地习练陕拳。1995年,成立了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研究会。并从1998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七届,共有男女运动员约3千人,每届有几十支参赛队;从少年赛、青年赛到中年赛、老年赛的陕西地方拳比赛。期间,先后于2003年和2004年两次组队,参加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传统武术大赛,共获31枚金牌,为陕拳赢得了赞誉。2007年陕西红拳从国内136个拳种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武林大会年度最佳拳种。期间,也参加了2007年度香港武术节,夺得了21金6银3铜和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2008年,为配合央视武林大会,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受中央电视台委托,于12月12日组建了陕西红狼武术俱乐部有限公司。旨在更进一步的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同时,组织专业化的队伍、包装、推广、打造红拳,加入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俱乐部联盟,打造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品牌。2008年12月,陕西红拳获国家级“非遗”证书,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8月参加在黄山获得首届WMA比赛,并勇夺团体银牌。虽然如此,陕拳取得了有史以来无可比拟的成绩,但是在其风光满面和轰轰烈烈的同时,其拳术本身及训练、比赛中依然存在着亟需解决的诸多问题。

2.1 技术流于民间花套武艺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技击术,攻防格斗从来就是其本质和核心。就当代陕拳而言,虽然几乎每一位陕拳的习练者都说陕拳的招法之多、用法之巧、手段之妙,但从陕拳的训练、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陕拳只停留在套路的训练和散手的说手上,未能将打练结合起来。就套路练习而言,无论是红拳类,还是炮拳类,只停留在动作的掌握上;并且大都缺少基本功训练或者说只学会了基本功的动作,而未练就基本功力,就开始学练套路,从套路到套路,在套路中提高技术水平。虽然也有一些老教师能演练出所谓陕拳的“味”,但多是动作规格较规范,神韵较好,演练节奏处理的较为得当而已,缺少陕拳的应有劲力和功力。

武术作为一种技击术,是以练为手段,以用为目的。就当代陕拳而言,其“打”的训练只停留在说手,准确地说,是停留在说死手上。即师傅在传授打法时,一直以徒弟为靶子,静态讲授攻防,而不是随着徒弟水平的提高在师徒间或师兄弟间,两人拉开架势,戴上护具,在动态中学习掌握所学招法和提高格斗水平。而到实际当中,这些招法很难用上,可以说几乎用不上;或者说,本来能用上,只不过现代陕拳未练到家。并且陕拳的攻防格斗练习只是停留在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上,未曾见其训练格斗的劲力、功力和杀伤力,以及距离、反应等。

虽然当代陕拳在批评现代竞技武术缺乏攻防格斗方法、含义,自己却也走不出现代竞技武术比赛、训练的影响和影子;在指责现代散打不具有中国传统功夫的同时,自己在“打”方面只停留在说手上,缺少格斗的训练。套路与散手脱节,“练非打用,打非所练”。无论是套路或是散手,陕拳在以自己丰富的武技招法骄傲的同时,反使自己走上了与现代竞技武术相反的另一极端,从技术上流于戚继光所说的“周旋左右,满片花草之类”的民间花套武艺。

2.2 发展的非市场化

陕拳研究会从1995年成立后,在其十余年的发展中,虽然没有花费政府一分钱,成功举办了七届地方拳比赛,但这仅依靠民间武术爱好者自身的力量和几位喜欢陕拳的公司老总私人的鼎立相助。虽然从第一届地方拳比赛起,也有广告,并且广告的收入每届有所增加,企业无偿赞助每届有所下降,但比赛远没有达到赢利的目的。并且陕拳这一无形资产不被企业界人士所认同,市场分额占有率很低,市场回报极少。比赛缺乏吸引力,不够规模,不够档次,只会令任何有实力、对陕拳感兴趣的精明商人不得不望而却步。另外,有关比赛的举办等仅限于武术圈内和承办赛事的举办地,武术圈外很少有人知晓;请来的新闻媒体在报纸刊物中一笔带过,在电视上只在新闻报道中闪现几个镜头。再次,从比赛的报名到比赛的组织,从赛场的评判到最后的颁奖,整个过程却因为每届时竞赛组的排次,裁判人员的抽调与安排,赛场的评判办以及赛中和赛后的闹事等,使比赛举办得好像西安南郊一带农村过的古村会一样,只是聚聚而已,并且时常闹出些不愉快。

2.3 研究的简单化

陕拳从研究会成立起,在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但其研究多限于套路的挖掘、整理、记载;或是拳种的起源,脉络的传承,正宗的传人;或是历史人物的考证,生平轶事等等。也偶有一些研究者对陕拳的某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但缺少系统性。虽然研究会也经常举办各种研讨会,年年举行团拜会,但真正具有研究成果的却并不多,只是在第二届地方拳时对红拳和炮拳套路进行了一些到现在还存在着争议的规范。这些研究虽然必不可少,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未曾从劲力,功法以及格斗的训练中去系统研究陕拳。另外,也未对比赛的规范化、市场化以及陕拳未来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仔细地探讨研究。

3 当代陕拳的发展模式

当代陕拳必须走出传统的自乐班式的模式,利用现代市场,从技术入手,改革比赛,走职业化、产业化之路,并以科研保证自己正确、快速的发展新模式。

3.1 技术的技击化

陕拳作为中华武术大家庭的一员,也如其他拳术一样,受到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因此,陕拳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技术,从基本动作入手,研究哪些是技巧性的,哪些是劲力训练性的,哪些是花法等;同时从基本劲力、功力训练方面着力,并以实践来检验和验证。譬如炮锤类的揭抹捅斩,冲天锤、震地雷,该如何揭,如何抹,如何捅,如何斩;该如何冲,如何震等。又如红拳的“撑补为母,化身为奇、勾挂为能,刁打为法”,如何撑,如何补;怎样化身,怎样勾挂,怎样刁打等。其劲力是什么,功力如何训练;怎样将套路与散手结合起来,不能套路里这样练,散手中那样用,要将套路与散手有机地结合并统一在一起。陕拳只有提高技术,才能彻底解决自身的根本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陕拳的水平,而且可使陕拳的比赛更加精彩,感染现场的气氛,激发观众的兴趣,增强吸引力;同时也能使自己敢与别人抗衡,场上见高低,更好地促进陕拳的发展,使陕拳从民间花套武艺升格为技击武术,从而恢复到早期打练结合的时代并沿此继续正确发展。

3.2 比赛的市场化

当代陕拳必须依托、依靠市场,走职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从建立武馆到运动员的注册,从比赛到产业经营,应按现代市场经济方式来运作。

目前,习练陕拳的男女老幼有几十万之多,大都在师傅处学练,待比赛时才代表这家或那家武馆、武校参赛;对此,应给这些长期爱好、从事陕拳,乐于参赛或有志于弘扬、发展陕拳的每一个习练者,以陕拳的名分——收取适当费用,在研究会正式注册,挂靠在武馆、武校,并且每年交纳会费。可以规定“只有正式注册的会员才有资格通过武馆、武校参加陕拳的各种赛事。另外,严格建立陕拳自己的技术等级制度,以功夫的高低给出相应的技术等级,尔后可通过比赛晋级。

另外,以现有武馆、武校等为基础,参照现代足球、乒乓球中超CBA等俱乐部的组建与运作,给予其重新定位,使其成为发现运动员、培养职业习武者,参加陕拳的各种赛事,同时经营有关的产品,使其成为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

再者,陕拳的比赛内容应是“套路+散手”的形式,而不是像现在只有套路一种形式。可以规定“套路演练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可参加散手比赛,否则,没有资格晋级散手比赛”。套路比赛时,必须加大劲力和功力以及陕拳“味”的给分,切忌只摆摆动作,严禁现代长拳的趋势。散手比赛时,必须依据其所练套路的技术动作进行格斗,在开始阶段,只要使用与套路拳种有关的技法,再后只要是陕拳的技法均可。譬如套路演练的炮锤类,那么散手比赛时在初始时只能使用炮锤类的技法,尔后可使用陕拳的一切技法。另外,在比赛时,必须搞好裁判的执法,同时加强竞赛的监督,使比赛公平、公正地竞争、进行。

陕拳散手的开展,必须经过这几个阶段:陕拳内部试点,陕拳内部比赛,陕拳与现代散打抗衡,陕拳与国内其他拳种、门派较量,陕拳与国际其他技击术的争霸。

陕拳的比赛应每年举办,设立预赛和决赛,并且参照、借鉴其他拳种和技击术的推广和操作的成功经验,在内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联合电视台,通过每周末举办职业比赛来开发自己的市场,为更多的习武者提供参赛的机会,同时扩大自己的影响。另外,结合自己传统文化的优势,可每年举办武术节等等。

3.3 研究的系统化

当代陕拳必须依靠科研,加大科研力度,才能使自己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取得进步。

首先陕拳要组织一批汇集各方精英科研人员,成立科研机构,可分为技术部、竞赛部、市场部,网站刊物部,心理、行为部等。技术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陕拳的技术内容进行筛选,去伪存真;研究陕拳各拳种的基本和代表动作有哪些,劲力特点、风格是什么,功力练习的方法、内容有哪些以及如何规范陕拳的各拳种等。同时要从打练结合,以练为手段,以用为目的的训练思路出发,在招法的练习,劲力、功力的训练中,挖掘、研究先辈的练功方法,积极吸取、借鉴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以及其他如拳击、泰拳、空手道等技击术的长处和优点,同时充分吸收现代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的相关知识,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训练体系和模式。

竞赛部要研究陕拳的比赛。从赛事的安排、举办到竞赛规则、评判标准的制订,裁判的培训和比赛的服装等;包括参加外省市和国家,包括境外组织、举办的比赛等等。

市场部要研究陕拳的市场。陕拳的市场究竟何在,怎样利用陕拳的优势和特色开发、开拓市场,陕拳的生存空间有多大,什么是陕拳的最佳化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将发展陕拳和开拓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等等。

网站刊物部要创办陕拳自己的刊物,鼓励各行各业的人士积极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同时完善自己的专业网站,通过现代媒介,最大限度地扩大影响及与外界的交流。

[1]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杨宝生.红拳[J].中华武术,2003(1):64-66.

[3]种加林.陕西地方传统拳比赛调查[J].中华武术,2004(6):56-57.

[4]杨宝生主编.中国红拳[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5][明]戚继光.纪效新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6]孙 彦,等.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31-32.

[7]马 力.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8]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编.陕西红拳十年[Z].2008(8).

[9]马文国. 浅谈我对红拳的一点理解 [M]. 中华武术,2007(12):34-36.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ontemporary Shaanquan

Liu Peng
(Wushu Departermernt of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68)

This article takes Shaanquan as its object,deeply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anquan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 and the logical analysis etc.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Shaanquan,such as,the skills of Shaanquan has stepped into the Folk Huatao Wuyi;the only one form of competition,immarketfied development;and the simple research,etc.Meanwhile,it suggests the marketfied development model for Shaanqan,for example,that the skiillfied technique is the fundation;routines and Sanshou are the content of competitions;selecting professional,industrialized ways.It provides the theory support for correct and continual development of Shaanquan.

Shaanquan development modelstudy

G85

A

1004—5643(2010)04—0038—03

刘 鹏(1970~),男,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拳种套路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眼下有套路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