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太极拳套路创编研究

2010-08-15 00:50梁西淋
武术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本质特征技击套路

梁西淋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53)

【武术套路研究】

竞技太极拳套路创编研究

梁西淋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53)

为了适应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发展,现代竞技武术太极拳套路的难度加大,比赛竞技性增强,艺术价值的要求也更高,但量化精确化的结果会影响到太极拳作为表演类项目原有的丰富和多样性。因此,太极拳套路创编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太极拳创编水平的高低以及太极拳套路创编的本质特征和太极拳套路创编的依据和原则是发展太极拳的根源也是本研究的重点。

竞技武术 太极拳套路 套路创编能力

1 前言

从古至今,我国是具有悠久武术运动的历史大国,建国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创编了适应性广泛的简化太极拳,初级拳械套路。近些年来,太极拳套路经过了一步一步的深化的改革,为适应武术走向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术太极拳套路是武术运动的主要的形式之一,在武术太极拳竞技场上,太极拳套路编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成绩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它充分体现出运动员的个性、风格和特点,动作的完整与节奏等。各队教练员都十分重视太极拳套路的编排,使运动员整套的动作结构、动作之间的连接和节奏的变化,充分发挥出其独特的风格和美感。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竞技武术太极拳套路创编。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论文的选题和进行中,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太极拳创编的资料,主要通过国内主要体育院校的学报,以及其它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为本论文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2.2.2 访谈法

在写本论文之前,通过与有关专家和老师进行讨论和访谈,了解关于太极拳创编的问题与现状,在创编的过程当中,充分查阅有关资料,认真研究问题所在,使论文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持。

3 研究讨论与分析

3.1 竞技太极拳套路的创编目的和社会需要

所谓社会需要,即广大人民群众对太极拳的需要或社会的发展对竞技太极拳套路内容提出的新要求。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认为:“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消费为生产提供想象的对象。太极拳套路创编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就好比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因为社会的需要产生出创编的目的,这成了创编的前提。需要是创编的根源,而太极拳的创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行动的,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式和手段。

3.2 竞技太极拳套路创编目的的产生、确定

任何目的都是实践活动的一个必然的内在规定性。人进行任何一项活动的时候,总是要通过他的头脑提出一个问题:为了什么目的?太极拳套路是武术的一部分,太极拳的功能也就是武术的功能。太极拳具有多种功能,太极拳创编可能具有多种目的,但是有一个目的是为了一个主要的目标,利用武术的某一功能,即围绕利用这一主要功能为目的而进行创编活动。同时,太极拳的创编又总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根据现实的实际需要,根据活动所需要的已经具备或可能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在自己的头脑中作出综合的解答和规划,如此这般达到一个创编目的。太极拳创编目的的提出,就意味着在观念上否定或扬弃,就是要建立有观念或意识所规定的那种新套路的模型。所以,太极拳创编目的的确定,几乎是以一定的客观模型为参照,有创编目的确定新模型。

3.3 竞技太极拳套路创编目的的实现

3.3.1 为了竞技比赛的创编目的

创编太极拳套路要以竞技武术发展方向为指导,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才算是成功的创编。现在竞技太极拳比赛异常激烈,对运动员的柔韧、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都要求较高。但每个运动员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特长进行套路创编。如柔韧好的运动员应当选择难度较大的平衡动作等。要注意起收势的处理,通常精彩的开头能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而好的结尾又能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为竞技性的表现,开头可在新上面下工夫,让人耳目一新,结尾可在难上面下工夫,则能意犹味尽。

3.3.2 为了健身的创编目的

太极拳在广大人民群众健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迫切需要一些简单易学的套路进行练习锻炼。做到太极拳的“普及”一直是我国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才是太极拳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普及就不可能形成一个非常广泛的群众练习太极拳的基础。为了使群众活动有声有色,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太极拳活动中来,太极拳的发展应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广大群众体验到太极拳能够带来的好处,乐于进入太极拳的练习。为太极拳的发展做出有利的推广,因此,创编出易学、好懂的套路有益于太极拳的推广。

3.4 太极拳创编能力的培养

太极拳教学和训练不能只是一种重复训练和机械性的模仿,应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电视教学,实践工作的运用等多种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自己的思维运动引发课后反应,在掌握太极拳创编一般原则的前提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创编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技术水平和不同的任务,在实践中进行创编和修改,形成独特的风格,这无意对养成自身的爱好和习惯是一种激励和推动。在实践教学和训练中,创编能力的培养和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4.1 积累、丰富动作素材

太极拳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组合和不同特点、流派的套路都应该是创编中的素材,并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它是被喻为创编的骨架,动作素材越多,思维和想象力就越丰富创编过程中就能得心应手。因此,就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并根据不同的任务、对象和要求,将素材合理的组合和连接,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拳套路。

3.4.2 加强太极拳创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太极拳创编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前提和依据,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全面熟练地掌握太极拳创编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创编中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灵活的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创编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在长期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必须重视给学生提供创编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教学、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的安排和布置任务进行独立创编,并加以评论创编效果和集体交流,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创编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且采用创编示范和个人演练、集体评论的形式,对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力、鉴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5 太极拳套路创编的依据

3.5.1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

武术的形式总是以武术的本质而展开存在。一般按运动形式将武术分为三大类:套路运动,功法运动,搏斗运动。三种不同的形式,是对武术技击的不同解释。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功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所以套路运动可以看作是对武术技击的练习。攻法运动壮内强外,依然是以技击为最终目的的,有的甚至是对技击直接模拟,如八极拳中的打七星桩这样的描述:“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势打桩,因桩变势,以训练实战能力为目的,动作的选择要符合实战的需要,并要实打、实踢、实摔”。搏斗运动自然是对武术技击最直接的表达。由此,技击就成为武术的本质特征。

3.5.2 武术的本质特征在武术太极拳套路中的体现

太极拳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太极拳套路的定义充分说明了其创编的依据就是武术的本质特征,即技击。随着武术竞技比赛的蓬勃发展,太极拳发展迅速,“套路中不少动作的技术规格与技击原形不同”。“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技术的核心”。由此可见,太极拳套路的攻防要求是武术套路演练过程中体现武术本质特征的核心要素。

3.5.3 武术太极拳套路创编的依据不能脱离武术的本质特征

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其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根本的标志。如果事物的本质特征发生了变化,那么事物也就发生了变化,太极拳套路创编的依据应保证太极拳套路无论如何发展创新,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太极拳创编的依据不能脱离武术的本质特征。

3.6 武术套路太极拳创编的原则

3.6.1 武术套路太极拳创编的原则应根据武术的功能制定

武术套路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我们按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攻法运动划分,武术运动形式总是以武术的本质展开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利用武术的种种功能,人们进行武术套路创编。所以,太极拳套路创编的原则来源于武术的功能,创编的套路以武术的功能而展开、存在。武术的本质、形式、功能、套路的关系如图1。

3.6.2 武术套路太极拳创编的原则

(1)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科学建身的原则。由于太极拳在广大人民群众健身中的重要作用,人们需要一些简单易学的套路进行健身练习、锻炼。在先前时代创编太极拳套路就依附其健身功能的例子并不鲜见。如杨澄甫为了适应年迈体弱者的保健锻炼需要,扩大传习范围,删改太极拳老架中发劲、跳跃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创编成简单易行的杨式太极拳。当然,为了健身,创编的武术太极拳还要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避免违反人体活动规律的动作。

(2)简洁、实用的原则。自古以来,武术的格斗功能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士兵们操练的武艺套路是为了临阵杀敌当然要“简洁、实用”。作为军事家戚继光,“对当时一些军官为了应付上级阅兵进行操练的武艺批评为“满片花草”指出“杀人的勾当,岂是好看的”,认为“今所习所学通是一个虚套,主张练武艺就练一击就能致敌于死命的武艺,就是今天士兵们操练的军体拳,其每招每式无不体现着简洁与实用”。

(3)竞技性原则。竞技性原则是根据武术的竞赛功能制定的,根据竞技性原则创编的太极拳当然要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在竞技武术中,技术动作要严格按照竞赛规则公布的技术规格,体现出创新动作要体现“难”和“新”,即规则中所规定的“必须具备较高的专项素质与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动作,在2003规则中,对太极拳的规格、平衡、难度能够看出太极拳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充分的与竞技性比赛相结合。对训练的要求从技术难度、练习强度和套路的编排都有很大改变,在保证美观大方的基础上体现竞技性原则。

[1]梅汉超.武术专业学生套路创编能力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2]黄 强.竞技武术太极拳套路的创编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7(2).

[3]唐 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4]周伟良.竞技武术太极拳套路运动的历史透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5]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6]马启伟,陈小容.竞技体育创新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On the Creation of Tai Chi Competitive Routines

Liang Xilin
(P.E.Department,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In order to follow the steps of Olympic Games,the competitive Tai Chi routines are more difficult,needing more skills and high art quality so as to use to the rich developments of the Olympics,but the result of quantity and accuracy can affect the rich and colorful of Tai Chi routines.Therefore,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is expressed by the creation ability of Tai Chi,and it is important teaching and training contents of students studying in this major,and to cultivate the creation ability is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to use the learned knowledge and the creative thought.

competitive Wushu Tai Chi routine routine creation ability

G85

A

1004—5643(2010)04—0050—03

梁西淋(1977~),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本质特征技击套路
挖掘本质特征 建构核心素养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什么——读《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有感
论文化自信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眼下有套路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