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漠河金矿的交通线和生命线——清代墨尔根至漠河驿站驿道

2010-08-15 00:46陈晓燕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漠河驿道大兴安岭

陈晓燕

(大兴安岭地区文物管理站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隐藏着一条纵贯林海、联通外界的古驿路,绵延七百公里,是我国清代捍卫疆土主权、开发漠河金矿的交通线和生命线。深入挖掘清代驿站文化线路的底蕴,进一步研究清代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站人和流民文化,对于真实记录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的沧桑巨变,激发人民巩固边防、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爱国热情有着突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清代墨尔根至漠河驿站驿道遗址由来

大兴安岭清代墨尔根至漠河驿站驿道遗址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为准备进剿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入侵者开设的。清政府调集蒙古族士兵五百人并索伦兵一部在理藩院侍郎明爱的率领下,沿大兴安岭北坡砍树为路,架木为屋,自墨尔根(今嫩江县)至雅克萨斜对岸额木尔河口(今漠河县二十五站村),每隔30公里左右设一站,沿途共设置25个站舍。这条驿道的设立,比由墨尔根经黑龙江省将军驻地爱珲再溯黑龙江上行而至雅克萨城的驿路,缩短了400余里行程,加快了军事情报的传递及军用物资的供应,对保证雅克萨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雅克萨反击战争结束后,清军便从驿路撤走,这条战时赶修的驿道驿站等便逐渐荒废,由世居于此的鄂伦春人沿用。1887年(光绪十三年),清政府派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为漠河矿务局第一任督办,由黑龙江城(瑷珲)经墨尔根沿清康熙年间的旧驿道,开辟“黄金之路”。1888年李金镛从陆路赴漠河开办金矿,沿雅克萨驿路旧址向漠河老沟金矿增设了6站,直到三十站漠河(今北极村)、三十一站老金沟,之后,随着矿区的发展,驿路再次向西延伸到洛古河,增设三十二站和三十三站,向西直达额木尔河畔的西口子(洛古河附近)。至此,这条驿路全程近1000公里,之间每30公里设一个驿站,其中,呼玛县境内7站,塔河县境内6站,漠河县境内10站。1917年重新勘修,投资4万元。这就是中国北方历史上著名的“黄金之路”,也就是现在嫩漠公路的一部分。在组成驿道的33站中,从11站进入呼玛县北疆乡开始,直达中国最北的漠河县洛古河,共计23站,长度达700公里,纬度从51°05′至53°33′,东经121°26′至126°02′。驿站的选址均在依山傍水、阳坡避风、便于交通处。驿道则选在地表和缓起伏的林地或杂草丛生的草地间。

该文化线路遗址,是古代黑龙江地区重要文化线路之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省三普办列为重要文化线路调查项目。

二、清代墨尔根至漠河驿站驿道遗址现存价值

1.大兴安岭地区历史悠久,曾在这里发现的旧石器晚期遗址就有十余处,出土的石器有上千件。这些实物证明早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自先秦时期起就与朝廷建立了隶属关系。17世纪中叶,沙俄侵略者开始窜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雅克萨(今漠河兴安镇对岸俄罗斯的阿尔巴津诺)等地,筑城盘踞。为巩固边防,反击沙俄的武装侵略,清政府开辟了清代墨尔根至漠河驿站驿道,至此该驿站驿道一直沿用到今日,为大兴安岭的发展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2.清代墨尔根至漠河驿站驿道遗址,自今嫩江北上贯穿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共设有33个驿站,整个线路全长近1000公里。其中大兴安岭区域内设有23个驿站,线路全长近700公里。该文化线路遗址是古代黑龙江地区重要文化线路之一,为文化遗产保护树立了一个新的类型。

3.清代墨尔根至漠河驿站驿道,是300多年前为准备进剿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入侵者而开辟的。这条驿站驿道在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在军情传递、军力运输、军需供应上,都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称为“奏捷之路”。

4.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后,因清军退至爱珲城,这条“奏捷之路”逐渐荒废,直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为筹办漠河金矿重新开辟,并向西拓进到老金沟,乃至洛古河,增至此达到33个驿站。老金沟为第31站,即李金镛开办金矿本部所在地。此后,虽几经荒废,但在深山密林中的世居民族鄂伦春人至今一直沿用。这条古道在保卫和开发边疆历史过程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5.李金镛到漠河后,收回被沙俄窃占十余年的漠河金矿。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至李金镛逝世前,漠河金矿已初具规模,产砂金六万二千余两,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实边兴利、巩固边疆的作用。该驿路又被称为“黄金之路”。

6.这条驿道,是由黑龙江各民族共同开发和建设的结果。蒙古、索伦(鄂温克)、鄂伦春、满族以及汉族人民,在高寒禁区和深山密林中“勘道入山,裹粮寝宿、披榛伐木”,修筑了这条密林中充满生机的驿路。这种不畏艰险、披荆斩棘、战天斗地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7.目前现存的部分站舍遗址还在使用,有的是林业检查站,有的是养路道班,还有的是林场场址。300多年来,这条驿站驿道不仅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交通线和生命线,也记载着一段凝重的历史,还蕴涵着独特的北疆文化,至今仍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激励着人们焕发守土固边,建设美好家园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清代墨尔根至漠河驿站驿道遗址今后开发保护工作

1.加大宣传,扩大影响。2009年6月中旬,大兴安岭地区组织了由新华社、黑龙江日报、东北网、大兴安岭日报社和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参加的“重走黄金路,再寻古驿站”历史文化宣传活动。采访队伍沿着当年古驿道,从嫩江到漠河,沿途踏查、采访,历经21个昼夜、行程4000余公里,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数十万字的文学和新闻稿件,在黑龙江日报、大兴安岭日报即时刊发,而且被新华网、中国网等多家重要媒体转载,大兴安岭驿站文化线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2.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大兴安岭地区“三普”办公室抓点带面,积极筹集资金,为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文物普查队拨付了清代驿站驿道文化线路调查的专项经费。同时集中全区普查骨干力量,采取“分段推进”和“打歼灭战”的方式,对驿站线路开展全面调查,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物,为今后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将利用“三普”营造的良好的社会氛围,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大对驿站文化线路的开发规划工作。

3.突出重点,科学利用。随着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成为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20世纪90年代起漠河县政府开始对李金镛祠堂等遗址进行了重点保护,李金镛祠堂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漠河金沟遗址和清末古墓遗址(妓女坟)作为驿站文化线路的亮点,已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开发景区,地县两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将以此为重点,积极介入,全程参与规划设计,科学开发漠河金沟遗址和清末古墓遗址,为进一步推动驿站文化线路的整体开发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漠河驿道大兴安岭
去漠河舞厅来一曲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漠河采冰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关于大兴安岭冰雪产业发展的思考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漠河游记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