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010-08-15 00:46武鹏飞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交际人类结构

武鹏飞

(北京理工大学 珠海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85)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然而,人类的语言现象又如此神秘,是人类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东西。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Bright,1976)。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聚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在文化结构中,语义的基本单位是“义素”。义素是词位通过文化结构表示语义的基本单位。一种语言中的词位和义素之间的关系是基本稳定的。这种稳定关系反映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同时使语言成为了解文化的钥匙。但是,词位和义素之间并不一定总是一对一关系。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地区或不同社会圈子的人的不同文化行为也会影响词位和义素的对应关系。

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是一个完整的语音符号系统和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语言区别于另一种语言的根本所在。不了解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就无法辨认该语言的语音或书写的符号,并从中获取语义。没有掌握法语语言结构的人,就很难辨认法语字母不同组合后所表现出的词义,同样,不懂俄语的人,也会把俄语当成抽象的字母组合,根本不懂它所表达的词义。

然而,理解了语言结构的符号系统并不意味着完全掌握了该语言符号的意义。语义的表达或理解除了要了解和掌握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外,还要了解和掌握使用该语言的文化结构。

一种语言的文化结构是使用该语言的人或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民间传说、寓言神话、社会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等。比如,现代汉语中的叔、伯、舅、姑夫、姨夫和姨、姑、婶、伯母、舅妈等,在英语中需用uncle和aunt两个词来表达就行了。英语中的grandson既可表示孙子、外孙子,也可表示孙女、外孙女等,因此文化结构对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的语义指代起着很大作用,语言对物体或现象的指代是通过文化结构来实现的。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同一个语音或文字符号的理解完全不同。

语言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语言是有规律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语言是后天习得而来的,而不是靠基因遗传的。语言与种族在历史上有密切的联系。同一祖先的后代一般使用同一种语言。但是语言与种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决定语言选择的是民族文化,即具有共同地理环境、共同经济结构、共同社会制度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生活方式。

语言同文化一样,是人类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人同动物区别的标志。人类先天就具备习得语言的机制,动物却没有。这种机制是由人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而且所有人的语言机制遗传基因都是一样的。人类的语言现象可分为两个层次:语言能力和语言结构。前者是指人类共有的、区别是于动物的习得语言能力;后者指建立在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上的不同语言结构。具有语言能力的人必须生活在一种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习得此种语言。离开了这种环境人们是无法习得这种语言的。要掌握一种语言,则必须生活在这种语言文化环境中,或者努力学习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

语言具有无限的生成能力,这是语言区别于人类其他交际工具的重要特征。人们可以利用所生活的文化环境中的语言讲出成千上万句有意义的话语。

多年来,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早在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就曾经指出:“每一个人,不管操什么语言,都可以被看作一种世界观的承担者。世界观的形成要通过语言这一手段才能实现……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世界观。”(王希杰,1983:109)在本世纪上半叶,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曾提出假说,认为不同语言的差异不仅是语音、语法、文字上的差异,而且是生活方式、思维方法、世界观的差异。“真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的建立在该民族的语言习惯基础上的。没有任何两种语言能够完全一样地表达同一个社会现实。不同生活的人所生活的世界是多种多样的许多个世界,而不是具有不同标志的一个同样的世界。”(王希杰,1983:110)这样的观点强调语言决定文化,语言决定世界观。虽然他们的研究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但却过分夸大了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如果从“大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则语言属于总体文化的范畴,语言受总体文化的支配。语言符号和指代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固定下来,由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这个“约定俗成”就是这个社会集团的文化。因此,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结构,是与使用该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文化内容一致的。儿童的语言结构和儿童的文化内容相符合,儿童不能完全听懂成人说的话,有时成人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儿童之间的对话。英国英语符合英国文化的内容,美国英语符合美国文化的内容,因而产生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各行各业的文化内容不同,因而出现了各行各业的专门用语:行话。

不同时代的文化结构不同,因此出现语言的发展和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民族的人开始交往,语言也出现交流现象。语言的交流是不同的“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包括语音符号的转换(即口译)和书写符号的转换(即笔译)。然而语言结构转换后,还必须通过文化结构才能产生语义指代。如果文化交流跟不上,就会出现指代事物空缺,就像西餐进入中国以前,中国人不知道“热狗”,“色拉”是什么东西一样。有时,交化交流也会领先于语言交流,如计算机上的CAD、上网使用的WWW进入中国的时候,汉语中还没有一个相应的词汇来取代它,只能先暂用英文名。好在人的语言具有无限的生成能力,能够不断地创造新词汇去指代新事物。从而现代汉语分别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世界网”这些新词汇。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携手共进的。

然而,由于英美语言与汉语的文化背景不同,其语言的使用与汉语也存在许多差别。“除了在如何使用问候语、自谦语、祝福语、致谢语、恭维语、称谓语、禁忌语和角色用语等方面的差别外,对英美人来说,中国人谈话时还过于依赖暗示性的陈述,避免直接阐述,并偏爱使用例子和类推来解释阐明观点”(陈建民,1994:206)。“在陈述、解释、阐明、辩论其观点时,中国人的辩解方式比英美人更具循环性,更不具备复杂而有力的辩论辞令”(Lubman,1983)。遇到相反观点,中国人不像英美人那样通过提问引出对方观点的逻辑,然后运用辩证方法说服对方改变观点立场。“通常,中国人论证时遵循一种模式:先描写某一具体事件,然后回顾其历史由来,解释目前采取的措施,最后展望道德性劝诫”(Matalene,1985:800)。“批评或劝告对方时,中国人常常使用委婉语、双重否定、低调陈述或历史典故,虽然间接,但很有效。听话人可自己体会共含义。在提出请求时,中国人意识到对方可能会拒绝请求,故尽量避免说出伤面子的话,并力免表现出妄为、过分渴望、自私的语气和态度”(Klopf,1991:186)。“通过阐明请求的缘由,说话人为对方留有答应或拒绝的自由,因而双方的面子也就保全了”(Young,1994:39)。

这些言语风格和交际策略源于中国人文化上注重整体和谐、集体主义、人际关系和谐、礼貌的传统,与英美人的价值观念迥然不同,双方的交际策略、交际范围和语言运用也不同。中国人用外语交际时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并将母语文化的交际模式运用到外语交际中。在日常生活与语言交际过程中,中外双方经常闹笑话或交际失败,是因为中国人错误地认为外国人与他们的话语策略是一样的,结果常常以已度人,错误地评估、应答对方的话语。

不少人认为“英语的语法跟汉语的语法比较,有很多地方不一样。当然相同的地方也不少,不过那些地方不用特别注意,因为不会出问题,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方”(吕叔湘,1990)。“任何人学习外语最自然的、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把自己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就套错了。那些母语与外语不同的地方就一定要套错”(王还,1993:1)。“有差别的地方或许会套错,但是,因为有差别,学习时会格外注意,或许会不出问题。相似的地方或许问题更多,因为相似点掩盖了更细微方面的差别”(Ellis,1985)。换而言之,任何两种语言之间可以说是没有完全绝对的对等。因此,对比研究也应该确定相似点中语言与文化方面的不同。

[1]王还.汉英对比论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王希杰.语言学百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3]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4]陈建民.语言与文化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Bright,Willian.1976,Variation and Change in Language.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6]Ellis,R.Under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85.

[7]Klopf,D.W.Intercultural Encounters[M].Colorado:Morton Publishing Company,1991.

[8]Lubman,S.B.Negotiations in China:Observations of a Lawyer[A].Intercultural Press,Inc.,1983.

[9]Matalene,C.Contrastive Rhetoric:An American WritingTeacher in China[J].College English,1985,47.

[10]Yonung,L.W.L.Crosstalk and Culture in Sino-American Communication[M].CUP,1994.

猜你喜欢
交际人类结构
情景交际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交际羊
人类第一杀手
两块磁的交际
论结构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论《日出》的结构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