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博物馆的观众定位与陈列设计

2010-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陈列文物形式

谢 勇

(黑龙江省博物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一、综合类博物馆的观众定位

通过近年来的观众调查表明,参观博物馆的观众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尤其免费开放以来,大量观众进入博物馆进行参观活动。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把博物馆当作获取知识、社交休闲的场所,而且个人自发行为日渐取代了团体组织行为,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更加明确了,自然他们对博物馆的要求也就提高了,要满足观众的要求就要对他们有充分地了解,因此设计展览之前,必须对观众进行准确的定位。

观众定位是指对可能前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群所做的界定,是展览策划的一部分,研究和界定参观群体可以使陈列展览更贴近观众的需求,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更好地为观众服务。陈列展览的设计必须以观众定位为基础。

虽然多家博物馆的观众调查结果显示了21~35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观众是博物馆的主流观众,但实际上大部分观众的文化层次从某种意义上说只局限于他们所学的专业,而并不代表他们对历史、自然、艺术知识了解的程度,事实上大部分观众对展品的了解可能仅限于浅显的知识,他们对文物的整体概念可能是模糊不清的。

就历史文物类展览的观众的定位为例,应该客观地、按社会的整体知识水平来定位观众,实事求是地看待大多数观众的文物历史知识水平,把展览的知识难度定位在历史知识入门者这个层次上,并结合多样化的陈列形式来帮助入门者了解展览的内容。当然,在传播基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一部分观众对历史文物知识的深层次要求,增加一些较为专业的内容,来满足特殊的观众群体对展览的需求,在博物馆的实际参观人群中,在校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参观的次数高于在职的人群。针对这部分人群,就应该增加一些比较深入的知识,满足他们的要求。但不论怎样,基础知识的传播才是最根本的。

二、以观众定位为基础的陈列设计

更新陈列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寻求丰富多彩的陈列表现形式,更好地服务观众,这是博物馆陈列设计发展的新方向。陈列设计理念实际上就是陈列设计人员站在观众的角度对文物的理解和认知,要想文物展览得到观众的认可,陈列设计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以观众的需求为主,在设计观念上有所突破,而且这种突破应该是根本上的和彻底的。

博物馆作为向观众传播信息的教育机构,其实物性、直观性的特点十分突出。过去大多数历史类的博物馆多以收藏、研究文物为中心,在陈列中过多地考虑文物之间的关系和历史研究的体系,并单一地用展柜摆放文物,较少地顾及观众的需求和感受。近年来,在展览的形式设计上倡导互动的、开放的动态陈列,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这种陈列形式在自然陈列和科技类陈列应用得比较多,在历史陈列中应用得还十分有限,实际上文物展览同样可以给观众一个轻松的感觉,设计人员可以透过严肃的主题内容、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观众传达文物所蕴含的信息,用活泼的形式来表现文物不仅没有降低文物本身的档次,而且也不会影响展览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反而能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发现、去了解,并从中体会快乐、学到知识。这样,博物馆既达到了宣传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的目的,也能使观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文物展览不应该只是一本内容严谨、形式呆板、通篇都是文字的教课书,而更应该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立体课堂,这样才能吸引普通观众、为他们所接受,使他们在观看并参与展览的同时获得知识,诱发他们对历史文物的兴趣,加深他们在博物馆学习知识的印象,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以外的第二教育系统”。近年来,陈列形式的多样化变革在许多历史类的博物馆都有所尝试,但形式一定要与内容主题结合起来,而不能生搬硬套。

复原式的展览就是在陈列设计中尽量为观众提供一种现实的生活场景,使观众有如身临其境的、对文物和历史的直接感受,这样的展览更具亲和力,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

互动式的展览是在陈列中尽量多地增加一些可触摸的、可用于直接操作的展品,它有助于观众理解展品,并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展览,加深对展览的印象。比用大量的文字或图片来表现这一内容的陈列形式要简单、明确。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蝴蝶展》就大胆的尝试了,使用大型多媒体互动项目,利用顶棚的投影仪在地面投射蝴蝶互动影像,通过红外捕捉设备捕捉观众动作,让观众的动作改变地面的影像的显示变化。这个装置,使得这个定位于中小学生的展览的参观人数空前的火爆,甚至许多家长也参与其中,通过这种展示形式使本来枯燥的专业内容变得活泼起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长篇累牍的文字在展览中给观众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艰涩难懂的文物说明更是让观众感到了“历史的沉重”,这也是一般观众为什么不喜欢看文物展览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博物馆给人的感觉不应该仅仅是责任,而更应该有轻松和快乐。因此,避免大量的文字说明、以卡通动画的形式简洁地说明内容既能让观众很容易看懂,也能引起他们对展览的兴趣,特别是孩子,他们的注意力可以更加集中到展览中来。黑龙江省博物馆的“每月一星”系列陈列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具体尝试,我们在展出历史文物的陈列中,加入了“动”这个元素,主要包括展品的“动”和与观众的互动两方面。在展品的“动”上,我们采用了可旋转的展台,让观众可以不用移动脚步的前提下,一百八十度浏览文物。与观众的互动上,我们采取多媒体互动装置与观众交流。达到了比较好的展出效果。

博物馆通过展览传授给观众的知识量有多少,他们消化、吸收了多少,是博物馆举办展览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衡量一个展览成功与否的重要参照指数。所以除了以观众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检验我们举办展览的预期目的是否达到了,即为观众营造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特别是孩子在这个空间里发挥创造力。这个空间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为他们提供智力拼图(遗址的平面布局、器物的形象造型等)、游戏闯关、人物或器物的制作等,也可以制造一个变化多样、结构复杂的考古地层,不同的文化层有不同的埋藏,让观众自己去发现、发掘,既让他们感受了考古工作的乐趣,也检验了他们从展览中获取的知识量的多少,还可使他们在展览以外的知识得到延伸。这样的空间可大可小,但它应该是陈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

当然,举办一个陈列展览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陈列设计不是它的全部,还需要有诸如讲解、多媒体、网络等其它形式对陈列进行补充和延伸,特别是对那些本来就对博物馆感兴趣并具有一定相关知识的观众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博物馆提供的其它宣传方式来对展览有更深的了解。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渴求,使博物馆又重新回到了普通大众的生活之中,特别是青少年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向往与日剧增。如何以新的面貌面对广大观众,为他们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精神食粮,是新世纪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也是陈列设计的发展方向,因此“以人为本”,关注普通观众的思想和感受是我们在进行陈列设计时首先要做到的,打破原有的偏见和框框,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正是我们陈列设计人员的职责所在。

猜你喜欢
陈列文物形式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文物的栖息之地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组合与构建
文物的逝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