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志书的深度

2010-08-15 00:46童健飞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志书珍珠事物

童健飞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广西 南宁530022)

本轮修志工作已进行10年。成果累累,有目共睹。随着形势发展,对今后出版的志书质量要求更高。因此,解决志书深度不够的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如何增强志书的深度?笔者认为,在提高全体修志人员特别是主编的全面质量观,并肃清“左”的思想影响的基础上,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要系统地全面地反映事物的全貌。

所谓系统全面,就是完整的全局,而不是残缺的局部。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只有资料完整,才能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如经验教训、因果关系等,见其深度,才有科学价值。因此:①要以综合性记述为主。从宏观上概括反映全县全市某事业的来龙去脉,大势大略。全局性的资料要全,能说明问题,条理清楚,记述准确;而不是以偏概全。②要有典型事例和适当以事系人。典型事例,可以是典型事件,也可以是典型人和事,自然地穿插在综合记述之中;以事系人,目前许多志书这方面都较薄弱,应适当加强,克服见事不见人、志稿干巴巴的弊病。

只有以综合性记述为主,又有典型事例和必要时适当以事系人穿插其中,志稿才系统、全面,有深度,见质量。江西《清江县志》中共章的“组织与活动”节这样记述:“……地下党员毅剑虹打入义汽乡公所任职,掌握了该乡的枪支弹药。对有武器的豪绅进行调查,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对国民党乡政人员进行‘策反’,使县保警队30多人携枪投诚,保存了县城临江镇的公产和全部敌伪档案。发动群众保护国家财产,号召各界人民保护工厂、学校、商店、机关,与国民党破坏活动作斗争。组织发动火车站职工保护铁路、桥梁和运输物资。帮助火车司机隐藏起来,拒为国民党开火车,使国民党3 000包大米无法运走。当国民党军队逃到河西地区后,地下党组织发动附近农民,冒着国民党枪弹的扫射,将这批大米转运保存起来,后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先头部队。”300多字的记述,有血有肉地表现了党组织在紧要关头发挥的重要作用,是综合性记述和穿插典型事例并注意以事系人的、记得较有深度的好例。

第二,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曲折。

①要准确地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而现象只是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我们要深刻地反映事物,就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方面。陕西《安康县志》的“文革动乱”编,用25 000字集中详记“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较准确地揭示了“文化大革命”的本质,符合中央彻底否定“文革”的精神,志书有了一定的深度。②要准确地深刻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曲折。许多事物,其发展变化都是迂回曲折的,而不是一帆风顺的。志书反映事物,就要反映其发展变化的曲折过程,是怎样兴、衰、起、伏的,才准确,才有深度;否则,写成平静不变的,就片面了,肤浅了。要做到这样,关键是找准解放前后(至下限年)的代表年的资料(不是一年年记流水账),分析研究而后进行科学排比,记准记透,务求说明问题。

第三,要抓住特点、重点的事物,用浓墨重彩作重点记述。

①抓准特点。主要是地方特点。地方特点,一般指最具本地特色的“人无我有”和“人有我优”的有个性的事物,从这些方面去选择,去突出,去深化,务求其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息。广西《合浦县志》把誉满世界的珍珠(南珠)作一大特色设专章记述,分古代珍珠生产、建国后珍珠生产、珍珠产品三节,下分合浦珍珠史话、古珠池、珍珠场的兴衰、珍珠加工、珍珠制品的销售等10个目,用11 000字详记其发展变化、传说、故事、产量产值、质量等级、珍贵国宝等内容,地方特色就很突出,也很有深度。要深刻反映时代特点,就要准确地把握详今略古、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加强对旧社会的记述,又要把深加工的主体放在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相吻合,使志书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和浓烈的时代气息。突出反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等体现时代特点的事物,是志书有深度、高质量的较好记法。

重点条目,除了上述有特点的内容外,还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落实各项政策、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侨务、工农商财金、教科文卫体、生态环境保护、人口、民族、社会美德、人民生活、人物等,都应写得更深透一些。上海《奉贤县志》的“人物志”,作为重点条目记得很有深度:共有立传人物329人、名录347人,其中革命英烈389人,劳模先进13人,军政要员52人,文人学者52人,能工巧匠45人(包括雕刻匠、竹匠、木匠、泥瓦匠、五金铁匠、烹调厨师、种田能手等),名医良医90人,工商业者9人,其它闻人25人等。在43位立传烈士中,沈志昂、李主一、丁锡三等既有文字资料,又有照片资料,还有分别给其父母、妻儿和姐姐、姐夫的绝笔信等,读来催人泪下,对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油然而生敬意,而深受教育。重点条目的深度,于此可见一斑。

第四,要写好各层次的“述”。

为了增强志书的深度,除了志首的“概述”(有的是“总述”)要认真写好外,这里着重强调写好各编、章、节下的无题小概述。它是志书纵横联系的最佳关节点,是沟通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志书的宏观功能和整体性的重要环节,是全志结构的“榫头”、“眼睛”、“钥匙”。无题小概述就是起着这种作用和加深志书内容的有效方法之一。否则,仅仅是各编、章、节、目内容的“各自为政”,就失去这种作用,志书显得不够丰满,缺乏深度。要写好各层次的“述”,一要对地情研究得深、掌握得准,才能胸有成竹,击中要害;二要站得高,才能高屋建瓴地从宏观上勾勒该事业的主要特色、大势大略;三要写得“概”,用画龙点睛之笔,精炼准确的文字概而述之,力避繁琐、累赘;四要视实际需要而设,不是所有的编、章、节都设无题小概述。笔者主张,经济部类、文化部类、人物志和其余特点、重点的条目需要设。

第五,要做好图、照、表的配合并适当附一些典型调查材料。

图,有政区图、各种资源分布图、各种成就示意图、人口起落示意图、教学点分布图、商业网点图、水陆交通图、市政建设图、厂矿分布图、水利工程图、通讯及邮路图、人物图(弥补缺照片的立传人物头像)等等,要画得精美些。照,包括彩色和黑自照片,要注意突出特点,不可过滥,除彩照专页外,内文还应配插黑白照片。表,有聚零为整、经纬结合、以纲举目、反映全貌之效,但要设计得科学,内容丰富、实用,克服目前一些志书照搬过多部门志表格而显得内涵浅薄、数量过滥的弊病。广西《柳江县志》的1985年勤工俭学成绩对比表,将柳江情况与全区、全国进行横比,见深度。

必要时附一些典型调查材料,会使志书内容更见深度。多年来,许多部门都组织人力搞过典型调查,积累了不可多得的极为珍贵的资料,志书应当很好加以利用,除将其精华部分充实到正文中去作综合记述外,有的可整篇、有的可摘要“附”到有关章、节后面去很有好处。《天等县志》在“林业志”后附“北教村封山育林典型调查”摘要1600字,反映该村民从1958年前至1986年间造林——毁林——再造林的反复过程,以及由此得到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样的典型调查材料,很有参考价值。

第六,要用著述体记述。

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要用著述体而不用纂辑体记述,以加深事物的透彻反映。著述体比纂辑体要求高,难度大,但更有深度,质量层次更高。我们应当注意纠正目前一些志书落入一般“资料汇编”的纂辑体写法,而坚持用著述体记述,以求更深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人类探求真理、改造世界的指南。为什么有些修志者热衷于用纂辑体编写志书呢?一是认识不足,不懂得用这种手法写出的志书其质量乃属较低层次;二是贪便求快,用纂辑体编写志书一般比用著述体记述简单容易,不需要咬那么多的“硬骨头”,殊不知却影响其高质量。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是这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志书采用著述体记述成功的例子还是不少的。例如,《沈阳市志·综合卷》对人口的记述,就是用著述体作多层次记述的:它系统地展示该市人口的历史和现状全貌,既综合记解放前人口发展五个阶段的演变情况及自然、社会原因,又重点综合记解放后人口发展三个阶段的演变情况及自然、社会原因,并揭示出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带来的影响。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很有深度。

猜你喜欢
志书珍珠事物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种”珍珠真神奇
雨珍珠
取珍珠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概述”是一本志书的概述还是一地总貌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