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必须掌握的黄金法则

2010-08-15 00:51王雪峰
支部建设 2010年7期
关键词:提高素质人生观领导者

■文/王雪峰

领导者必须掌握的黄金法则

■文/王雪峰

2009年10月29日,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先生逝世;10月31日,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逝世。三天之内双星陨落,是我国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贝时璋先生享年107岁。他学识渊博,工作严谨,一丝不苟,对包括众多兼职在内的所有工作无不奋力完成。鉴于贝老在科学上的突出成就,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于2003年正式批准,将中国国家天文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工作如此勤奋的贝老身体却很好。他在98岁以前,除了正常的体格检查,很少去医院,很少打针吃药。就在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召集6位研究人员一起讨论在已有的创新课题基础上继续努力工作的问题,并语重心长地鼓励大家“我们要为国家争气”。有人问起他的养生之道,他总结了四条:淡泊名利,宽厚待人,适当运动,饮食清淡。

从贝老的四条养生之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两条实际上是做人之道。可见,正确做人不仅对群体、对他人是一种造福,也对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大有益处。这位107岁的老人,前一天还召集大家研究工作,后一天上午就飘然仙逝。可以想象他临终时身体不会有多少痛苦,心情更是欣然,他是怀着愉悦的心情驾鹤而去的。这是充实而幸福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

正确做人,这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一生之事。做事有完成的时候,做人没有完成的时候,除了离开人世。领导者千万不要认为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获得了较多人的赞扬,做人就功德圆满了。如果群众基础还不够好、赞扬的人还不够多,那就更要注意正确做人。没有一个人堪称为完人,做人之道将伴随人的一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贝时璋先生正是拥有把正确做人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天的精神,才使自己的生命质量如此之高。为此,领导者应该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才是成为磁石而不是绳索的根本保证。

为此,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领导者做人的黄金法则:

领导者应该成为磁铁而不是绳索。应该用人格的磁性把大家吸引在自己的身边,而不是靠权力的绳索把大家拖拽在自己的身后。是否具有强大的人格磁性,取决于是否能够正确做人。

要正确做人,首先就要记住黄金法则中的黄金法则:

适度舍弃的人生观:保持一种心态——舍弃沉没成本,牢记两层要领——不争和主动舍弃,抓住两个要点——提高素质和优化环境,坚持一条原则——着眼长远。

做好舍弃沉没成本的心理准备,反而能把沉没成本变成长期投资。

退出争夺、舍弃小利,以“忘利”的态度提高素质,以“忘我”的态度优化环境。忘利者获大利,忘我者成真我。

看淡眼前利益,才能看清真理。

因为:

人的利益是一个系统,今天多得不等于整个一生多得。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人生生态环境中,利益的多寡取决于人生生态环境的优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优化人生生态环境是最明智的选择。

支撑着利益辩证法的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大数公正”原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事情上是公正的。

把适度舍弃的人生观运用于人生技术,就有:

既认真又淡泊,像对待游戏一样对待人生。认真地操作,积极进取,保持斗志的昂扬;淡泊地了结,宠辱不惊,维护心境的平和。

既执著又马虎,抓住重点不问琐事。执著地提高素质,执著地优化环境,执著地学习,马虎地对待琐事。

既清醒又糊涂,抓大放小、内外有别。用“冷处理”、“热处理”和“后处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驾驭愤怒、后发制人和给予出路遏制他人的闹事,排除干扰轻装前进。

把这种人生观和这些人生技术运用于人生的关键操作,就有:

修养是提高素质的唯一途径。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范例、自己的碰壁和他人的批评的冲击,正确处理遇到的不顺现象、自己的性格弱点和自己的日常言行,持续雕琢自身,不断去除瑕疵,是提高素质的必备之功。在想象训练中模拟真实,在独自陶醉中享受审美,用“做白日梦”的方法进行自我充实,是提高素质的神妙之举。

在当今时代,领导者应该成为学习型个人。学习型个人的本质是具有自我更新的意识和能力。用既谦虚又自信的态度进行学习,好学并敢学。

目标是人生的路灯。人生目标是由终身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制定个人战略纲要,由此进行目标分解。远期目标应高而弥散,近期目标应实而聚焦。

计划是人生的导航图。制定和执行计划贵在认真。

意志是人生的登山杖。没有意志的保障,再好的人生观也是一场幻梦。领导者应该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不断增强自己的意志,以此保证正确的人生观、人生技术及人生操作过程的实施,在人际关系、公开表现和个人品德三个方面取得良好收获。

用这些关键人生操作支撑个人品德的培育,就有:

负责是领导者的首要之德。敬业和奉公是领导者责任心的两大基石。

正直是做人的基础品德。正直就是正派加勇敢。

自敛是做官的基础品德。贪为败坏官德之源,领导者要用廉洁遏制贪欲、用谦让对待争夺,在心中筑起长城。面子越争越少,越谦虚越多。

明礼是君子的基础品德。明礼就是对人礼貌、尊重和友善。礼貌的本质是知道有他人的存在,尊重的本质是知道他人与自己同样重要,友善的本质是知道他人有争取利益的权利。尊重他人,就要承认他人的平等人格、肯定他人的点滴贡献、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对人友善,就要设身处地、帮助他人。

培育良好的品德需要放眼和咬牙。要放眼长远的人生、放眼生死的终点、放眼众人的经历,要咬牙忍住功利心、咬牙忍住惰怠心、咬牙忍住委屈心。

在以良好的品德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处理中:

可信才能可亲,诚信是领导者人格魅力的第一块基石。欺骗决不是领导艺术。

宽容是领导者的金矿。宽容从容忍开始,以妥协支撑,向赏识升华。领导者应该容忍别人犯错误,在容忍中引导别人走向正确。在妥协中学习,往往能够开创新局面。周围到处是潜在的天才,领导者的义务是用赏识去开发他们。

关爱是领导者的法宝。关爱以亲近来启动,以关心为核心,以帮助求完善。关心就是关乎他人的心。心是情的家园,情比钱更重要。听比说更有效,会倾听的领导者更容易赢得人心。只有把牢骚听进去,牢骚才会消失。帮助就是帮他人所急、助他人所需。

公正就是公平加正义。公平就是一视同仁,一视同仁才有仁。人类需要正义,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从自身正义出发,通过辨析正义,在组织中构建正义。

在以良好的品德为基础的公开表现展示中:

卖弄不会赢得好评,张狂不会产生威信。用常人的姿态展示过人的表现,才会令人敬佩。

用精妙的语言,表达清晰的思维,展示高超的创意,这才是领导者的表达。对事的协调以理为主,对人的协调以情为主;事与人交织,以人为主。决策须慎重,不轻易决策,不随意改变;决策要避同,没有个性的决策不是好决策。敏感地识别事态,镇定地面对事态,有效地处置事态,是处理突发事态的三大要诀,也是应变能力的精髓。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实现创新;不要怕胡思乱想,要经常用思维的“吸管”穿透成见。

不让低级错误毁掉形象,要用高深道理塑造形象。不卑不亢的风度和不粗不俗的气质,是领导者形象的守护神。

领导者要用坚韧的心理承受力、沉着的心理控制力和光明的心理适应力影响大家,才能成为群体的主心骨。

这些做人的黄金法则,在什么时候都有益于领导者。不管领导者做人的现状如何,都可以也应该继续完善自己。而自我完善的正确做人之路,则像本书引用的但丁在《神曲》中对炼狱山路的描绘一样:开始攀登时十分吃力,越往上走却越轻松,到了后来,向上攀登就像顺流而下一样酣畅。坚持终生走正确做人之路,睿智、美德和善举会越来越深地渗入身心,自我完善也就越来越不是一种苦行,而成为生活和生命的需要了,就像仙逝的贝时璋先生那样。

愿所有领导者都能在正确的做人之路上顺利前行,不仅成为出色的领导者,而且成为日臻完善的真正的人,让周围的人们和所在的组织由此受益,也让自己获得愉悦的人生!

(节选自王雪峰著《领导者必须掌握的二十四条黄金法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题目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提高素质人生观领导者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你是哪一流的领导者
人生观(一)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课余训练方法的思考
浅析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路径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上好音乐课
海汇村布行业中的真正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