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2010-08-15 00:45周普杰
党史文苑 2010年11期
关键词:时代化毛泽东思想革命

周普杰

(渤海大学社科部 辽宁锦州 121013)

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周普杰

(渤海大学社科部 辽宁锦州 121013)

中国共产党89年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历史。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源泉和动力。中国共产党在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其中领袖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领袖人物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相关问题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巨大贡献,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在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历史前进、吸纳人类文明成果中不断创新的历史,也是理论创新成果引领社会实践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89年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历史,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源泉和动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既是创新精神的倡导者,又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者,在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成果。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然而,“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1]P77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透彻地研究了这种特殊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一般原理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使中国革命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条条,而是用创新的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开创了一条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迥然不同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最早在党内实现了理论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如何尽快且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领导全党进行了大胆试验,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出发,实行的是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提出而没有实现的用赎买的办法“剥夺剥夺者”的科学设想。对个体农业,我们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合作社的理论,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三大改造在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当中,不仅没有破坏生产力、没有出现生产暂时下降的情况,反而使农业有增产,工商业有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造。尽管在三大改造中还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和错误,但这些都不能否定这一运动的伟大功绩。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针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如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抄外国的经验和模式,应该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中合乎科学的东西,但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历史抉择。是邓小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旗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又勇于善于理论创新,从而使中国步人了繁荣、富强的快速发展之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这一决定中国社会主义命运和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到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到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党的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作出全新的论述,到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以及党的十六大将其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确立;从十六大后到十七大面对国际国内迅速发展变化的形势,我们党又提出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不与这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建树紧密相连。如果中国共产党不顾特殊国情和现实情况,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胜利前进,就打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局面,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伟大成就。

二、中国共产党在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是由实践赋予的,实践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终动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力了。”[2]P394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3]P181。中国共产党在89年间,革命和建设实践主题的转换是产生两大理论成果的动力和源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主要任务是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但是,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者看不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性,看不到农民、农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俄国革命的经验机械地移到中国,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毛泽东在深入考察农民运动和领导革命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同盟军,农村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阵地,这些是由中国革命的国情所决定的。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完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如何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好好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上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实践经验,深刻分析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重性,创造性地提出了运用和平赎买政策来改造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思想,发展了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后,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七大上将其概括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这个理论体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科技、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

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并以其求真的态度,宽广的眼界,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大势,深刻认识到正在兴起的科学革命引起当今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变化,对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国际的发展大势做了科学判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深刻的思考,逐步形成并发展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国际上“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和欧洲新修正马克思主义的论调甚嚣尘上和世纪交替之时,江泽民坚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所揭示的基本规律。面对世纪之交错综复杂而又变化多端的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背景下,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变化而处于相对弱势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在全球浪潮中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怎样才能加强党自身的建设,使党永葆生机活力而立于不败之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世纪之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并针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而提出来的,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同样,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新挑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对于当代世界基本动向的科学分析和诸多领域现代化发展的最新动态的准确掌握。

总之,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实践,大胆突破和扬弃了其中的某些具体论断而形成的新的历史性飞跃,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产物。马克思主义只有时刻关注现实,正确抓住、及时回答社会发展中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使自身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才能永葆旺盛之活力。

三、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在理论创新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活动中,政治领袖的作用举足轻重。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是与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思想探索、实践总结、理论创造分不开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理论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主体动力和主观条件,离开了这一条件,时代进程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就难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自身品格也难以张扬和发挥。我们党之所以以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理论来命名“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因为毛泽东、邓小平在创立这两大理论中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例。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就没有毛泽东思想。但是,毛泽东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党科学指导思想的确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创立者和集大成者。《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在对毛泽东思想的六个方面内容的总结后所附的代表著来看,几乎没有一篇是其他领导人的著作,即使从对《历史决议》关于许多领导人的重大贡献的权威解释来看,也不外乎是起了参与、补充、丰富、发展的作用。

邓小平曾经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粉碎“四人帮”以后,面对积重难返和百废待兴的复杂局面,他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决定性环节,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作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个是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坚持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另一个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党在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邓小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还在于他是邓小平理论中主要科学论断的提出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邓小平恢复和发展起来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根本理论问题,是邓小平提出并且经过艰苦探索作出回答的;时代主题和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判断,是邓小平作出并加以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其基本思想,是邓小平明确确立起来的。其他如“发展才是硬道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等等一系列崭新的论断,都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概括出来的;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

在肯定领袖人物重要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理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邓小平多次说过,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他的功劳,是把群众创造的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炼。进行这个加工改造的,是党中央的领导集体,而邓小平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邓小平担当了党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概括者和总结者的重任。

党的领袖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作为全党的责任。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要求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邓小平鼓励全党要说一些马克思主义“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4]P91;江泽民一再指出,“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5]P48。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总之,领袖人物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生事物的发现和扶持,重大理论问题的概括、提出和推广,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并使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都离不开他们的推动和影响。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 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周普杰(1959—),女,渤海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 张荣辉

猜你喜欢
时代化毛泽东思想革命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
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