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0-08-15 00:53王俊杰贺凤春廖生安
绿色科技 2010年9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建设

王俊杰,贺凤春,廖生安,蔡 平

(1.苏州大学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2.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002)

1 引言

城市公园是人们获得城市化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不仅具有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以其独特的城市文化折射出城市形象和公园形象,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游览、休息、娱乐,在丰富街景、美化市容、树立城市形象特征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城市公园大都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发展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也曾经有过兴盛辉煌的历史。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公园在外部城市环境转变过程及未来建设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我们加以分析和研究。

2 城市公园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城市公园,广义上是指除自然公园以外的一切公园,狭义上则指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1]。

城市公园是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在欧美国家产生并推广到全世界的,是伴随着西方国家近代社会历史而展开的城市化及市民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城市公园却是外来文化借助洋枪洋炮打开国门之后,以“舶来”的概念和形式,在洋思想洋理论指导下于20世纪初在某些对外开埠通商较早、城市化相对较高、社会自治性较强的大型城市中得以萌生。1868年在上海建造的黄埔公园是最早的一个,其造园思想直接来源于欧洲的造园实践和理论,有大片的草地和占地极少的建筑。辛亥革命后,也是在国外资产阶级的经济侵略和文化影响下,许多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也先后兴建了公园,如北京的中山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广州的越秀公园、杭州的中山公园、无锡的锡惠公园等[2]。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从此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不仅促进了我国城市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公园的发展,可以说是城市公园史上近代和现代的一个分界线[3]。在此之前,我国的城市公园发展缓慢,规划设计基本停留在模仿阶段。其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对人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关心和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视,全国各个城市扩建、改建、新建了大量的公园。中国城市公园的群体结构上以建国以来营建的大量新型公园为主,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过整理改造的近代园林或古典园林。在规划设计上不仅继承我国古典园林造景布局的传统,而且吸收了国外造园的经验,采用自然式与规划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既有山水、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又有各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创造了我国城市公园的新风格、新面貌。

3 城市公园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城市公园建设与维护问题

我国的城市公园从总体上实行的是政府生产并供给的事业体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长期以国家拨款支持,其建设与维护一直是由地方财政支持,但拨款数量有限,对公园的建设、发展很难顾及,尤其是内地的欠发达城市,无疑是一个新挑战。早期“以园养园”的做法经实践证明,对于公益性质的公园并不适用,这会迫使公园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减轻经济负担,盲目招商引资、扩大人工设施,从而降低了公园的质量[4]。

3.2 公园与城市公共空间总体规划问题

在早期建设的城市公园中,建设者为了便于公园管理,用围墙和高大的乔木将公园围合起来,用城市道路隔断公园和周围建筑物、社区等设施环境的联系,公园被误作为一块特殊用地,进行封闭式围合,这实际上是对城市公园性质的误解。从园林本身来看,围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远离世事尘嚣的目的,但是从城市景观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看,围墙使得城市景观变得单调而封闭,造成景观与城市关系的脱节。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进一步向郊区扩展,有边界的公园应以简洁、生态化和开放的形式与城市的开放空间相融合[5]。

3.3 城市公园设计理念问题

从20世纪初始于西方殖民地开始建造的城市公园至今,许多新建公园一直沿用大片草坪、曲折的河流及小山为特征的英国风景式园林模式等。现代城市公园设计理念崇尚西方化,这种强调礼仪化、形式化的空间突显出公园建设的非理性,忽视人性空间。虽然西方的园林风格和文化符号在某种程度上给现代公园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甚至在理论方面开辟了新的方向,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本土景观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6]。园林设计缺乏文化内涵,城市历史文化与文脉延续思考的缺失,致使城市记忆消失,同时也缺乏地域特色与个性,理应作为展示地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窗口的城市公园,正随着城市整体特色和个性的模糊而逐步丧失自身的地域特点。

3.4 公园景观建设缺乏人性化设计

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包括城市公园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有的公园出于商业性目的,造成了公园景观的快速建设,也产生了施工质量不高,不顾地理和气候条件,以简单的西方式的大草坪作为景观现代化的方式,往往一边砍掉高大乔木破坏绿化环境,一边种植草坪促进景观现代化,这是一种欠缺持续发展眼光的公园建设方式。许多公园缺乏便利残疾人、老年人的游览设施,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公园环境指示牌等人性化的设计。城市公园系统中也缺乏专门为残疾人建设的专类城市公园,如盲人公园等。

3.5 城市公园本身定位和开发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也发生变化,公园的开发商和管理者们为了谋取利润和提高个人福利,在公园内或者景区附近建设商业建筑或者游乐设施,甚至在周围建立大型商业街区,“新”的规划理念包装后的“城市公园”向游人展示的不是大自然的绿色景观,而是由园林局所管辖的商业街或游乐场,“城市园林化”没有开发实现,反而成为了“园林城市化”[7]。商业街区和游乐场不是园林,更不能把游乐场在城市总体规划图中涂成绿色块,游乐场不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近年出现的许多“世界之窗”、“西游记宫”、“三国城”、“海底世界”应该是属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其人造群体建筑景观,不能列入城市园林绿地范围。

4 城市公园发展策略和方向探讨

4.1 公园建设、管理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引入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经营城市的理念冲击着传统的公园建设、经营模式,公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旅游资源,对社会资本充满了吸引力。虽然我国目前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与管理,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渐趋向政府与商家、企业公私合作的多种投资形式[8]。政府管理机构要重点实施政策引导和宏观监控,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个人积极参与城市公园的经营与管理,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使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共同运作。在开发管理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公园和开放空间的使用与商业、服务业的有机联系也是一个新的发展策略[9]。

4.2 城市绿地系统与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相结合

所谓城市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现代城市空间已不是一块特殊的单一区域,而是综合、向外扩张的,追求在更大范围内的开敞与联系的空间。在城市结构调整、功能开发的过程中,城市公园也是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建设不仅是建几个公园的问题,而是要与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使公园分布合理,形成“点、线、片、面”相结合的整体格局。城市公园随着城市开放度的提高,成为了人们认知城市、体验城市空间的主要领域。因此综合利用空间无疑是我们城市公园今后发展努力的方向。

4.3 城市公园中传统要素的充分表达与应用

城市中历史遗迹、城市格局、建筑风貌等传承着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中新建城市公园,要严格保护历史遗迹,尽量保持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妥善保留和发扬具有传统地域风貌的建筑,突出地域特征已经成为公园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此外,传统的戏曲、工艺美术、民俗风情和伦理观念等,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园环境塑造中要吸收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同时物化到城市公园空间特色的塑造中,从而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10]。

4.4 城市公园设计中人性化、个性化的体现

一个公共空间设计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是否为大多数使用者所肯定,即公共空间的生存依赖于使用者的感受,当失去了人的关怀之后,无论被设计得多么豪华舒适或是遵循美学原则,也只能是一个失去内涵的空壳。城市公园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活动交流的公共空间,通过空间的可达性、可亲近性和可参与性的景观要素的创造,营造多样化的活动领域,激发人们的正面情绪[11]。在公园设计中要体现人性化,体现对多数人的服务。如公共厕所的人性化设计、道路的无障碍设计、景区指示牌人性化设计等等,从细节中体现对人的关怀。

每一座城市公园都要有属于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即公园的个性,这是公园存在的客观条件和吸引游客的闪光点。这就要求公园设计在遵循一些普遍的艺术原则、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手法,体现不同的特点,创造不同的主题。如苏州的桂花公园就是以苏州市的市花“桂花”命名,园内花灌木以常绿植物为主,品种达260余种,尤以桂花树种为特色,品种丰富,数量众多,居国内首位,是我国桂花品种收集和种植数量最多的专类园。

4.5 城市公园建设开发向生态型城市公园转型

随着市民对于城市人居环境以及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需要作出相应的优化与调整,人们需求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生态型城市公园作为新型的公园形式,其规划设计应当不仅注重形体和视觉形象设计,而且是一种综合多方面生态及安全性因素的动态发展过程[12]。用生态理念指导的城市公园的环境建构应该是符合生态原则的,不仅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特征,还应具有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生态型城市公园应当成为未来公园改造和建设开发的主导方向。

5 结语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水平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取向和经济能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的思想。如何传承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并融合现代设计思想,创造出真正属于民族、属于时代的城市园林作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1]孟 刚,李 岚,李瑞冬,等.城市公园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栾春凤.中国现代城市综合性公园功能变迁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4.

[3]王 军.关于“老”城市文化公园发展问题的一点思考[J].中国园林,2003(3):17~18.

[4]杨 河.我国城市公园建设、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2(2):89~94.

[5]俞孔坚,李迪华,抄落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6):9~13.

[6]郑丽蓉,汤晓敏,车生泉.现代城市公园发展的困境及策略探讨——以上海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21):75~78.

[7]姚亦锋.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1):60~64.

[8]任晋锋.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园林,2003(11):46~49.

[9]陈东田,范 勇,綦 晨.以北京为例对城市公园发展趋势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3):323~324.

[10]江俊浩.从国外公园发展历程看我国公园系统化建设[J].华中建筑,2008(26):159~163.

[11]程红宁.当前我国城市公园经营问题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4(2):34~36.

[12]李 敏.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与时俱进[J].中国园林,2002(5):17~20.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公园建设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在公园里玩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立体绿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