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叶飞同志

2010-08-15 00:51
中国马铃薯 2010年2期
关键词:叶飞科学院农林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原院长叶飞同志,于2009年12月13日9时1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陕西咸阳逝世,享年83岁。

叶飞同志1926年3月出生于河南巩义县。1951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并参加工作。曾就职于西北军委会农林部、西北农科所、民和县农林局和青海省农林科学院。1978年12月至1983年11月先后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3年12月至1985年5月担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1985年6月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院长。叶飞同志曾担任青海省第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农林牧组成员、青海省植保学会理事长、青海省环境保护科学会副会长;九三学社第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九三学社青海省委第一届副主任委员,第二、三届主任委员,第四届名誉主委。叶飞同志曾荣获青海省科技大会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4年被评为青海省劳动模范。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叶飞同志从1954年开始,一直从事马铃薯病害和抗病育种研究。先后育成、推广5个高原号品种,使一度流行全省的环腐病得以基本控制,马铃薯面积迅速恢复,产量大大提高。有的品种还推广到甘肃、宁夏、陕西和山东等省区。80年代初,他通过对西北、华北和西南的重点考察,分析了建国30多年来普遍出现的马铃薯“面积扩大多、单产增长少、高产作物不高产、相对变低产甚至绝对变低产”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马铃薯品种相对单一化的主张和依据。在全国农作物种子工作会议上,上述论点备受关注,并在其后的实践中得到重视。

80年代中期,叶飞同志引用和实施了马铃薯脱毒技术,提出了脱毒种薯微型化的主张。发表有关马铃薯病害的论文、译文100多篇,编著有《马铃薯脱毒》、《马铃薯的长期贮藏》、《中国马铃薯栽培学(病害章节)》,内部印发了自译的《马铃薯育种——问题与前景》一书。

叶飞同志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多党合作事业和我省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工作中他一贯兢兢业业、严于律己、任劳任怨,关心爱护年轻同志,主动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帮助年轻同志提高工作能力。叶飞同志为人坦率诚恳、艰苦朴素,深受大家的好评与赞誉。

叶飞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无私奉献、努力工作的一生。叶飞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专家、好领导,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叶飞同志,并对叶飞同志的家人表示深切的慰问!

叶飞同志与我们永别了,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发进取,努力工作,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的马铃薯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叶飞同志安息吧。

猜你喜欢
叶飞科学院农林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子弹头”背后的故事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叶飞在玉井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