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MRI成像技术与损伤影像表现

2010-08-15 00:51陈然孙划李四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6期
关键词:状位半月板医学影像

陈然 孙划 李四海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损伤多由膝关节强力过伸或外展损伤所致,是膝关节中较容易损伤的韧带之一。核磁共振(MRI)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方法简单易行,并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和对比度及多角度切面成像的特点,已成为膝关节损伤的主要检查手段[1,2]。然而,ACL由于其走行的特殊性,并大部分位于髁间窝内,受其容积效应的影响,完整显示ACL有一定的困难[3]。本文通过近年来对42例已行关节镜检查及手术证实的患者行膝关节MRI的回顾性分析,探讨ACL的最佳显示方法及其对ACL损伤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已行关节镜检查及手术证实的42例ACL损伤患者的膝关节MRI图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16~56岁,平均36岁。25例经手术证实,17例经关节镜证实。

1.2 方法 嘱患者仰卧位,膝关节腘窝下方放一圆垫,使其成自然屈曲位。采用GE signa 0.2T永磁MRI扫描机,膝关节表面线圈,用膝关节成像。先进行轴位自旋回波(SE)序列T1WI(TR/TE=350 ms/20 ms),选一个通过股骨髁间窝的横断面为定位像,在内侧髁、外侧髁的后缘作一水平连线[3],自髁间窝的中心点作切线的垂直线,斜矢状面的方向为垂直线的内侧和垂直线成10°~15°。并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 T2WI(TR/TE=3500 ms/94.5 ms),T1WI(TR/TE=350 ms/20 ms)FOV 20×20层厚4 mm层间距1 mm。再行冠状位FSE T2WI及斜矢状面脂肪饱和抑制技术(STIR)。

2 结果

2.1 ACL损伤的各种MR征象

2.1.1 ACL损伤直接征象[4](ACL本身形态和信号的改变):①ACL消失:矢状面及冠状面,ACL均不能显示;②ACL萎缩细小:ACL明显细小;③ACL不连续:ACL实质断裂,可见上下两个残端;④ACL走行异常:矢状图像上,ACL纤维不平行于Blumensaat线(股骨髁间窝皮质线);⑤ACL水肿增粗:在T2WI或STIR像,ACL信号增高为水肿;ACL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宽为增粗。

2.1.2 ACL损伤间接征象[4](ACL本身形态和信号异常之外的改变):①“对吻性”骨挫伤:股骨外侧髁及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挫伤:T1WI低信号,T2WI、STIR为高信号;②Notch征:股骨外侧髁凹陷加深加大或局部骨挫伤改变;③胫骨前移:股骨髁中部的矢状面上,胫骨后缘皮质垂线位于股骨髁后缘皮质垂线之前方5 mm以上;④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矢状面上,外侧半月板后角后缘皮质垂线之后方;⑤后交叉韧带角变小,后交叉韧带(PCL)弓形变后交叉韧带近段部分与远段部分所形成的角,正常<105°。

2.2 ACL显示的情况 共计40例ACL完整显示,显示率达95%。

2.3 ACL损伤的直接征象 共有38例显示。ACL消失2例;ACL萎缩细小5例;ACL不连续伴ACL水肿增粗8例;ACL走行异常伴ACL水肿增粗23例。

2.4 ACL的间接征象 “对吻性”骨挫伤33例,Notch征31例,胫骨前移15例,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25例,后交叉韧带角变小30例。

3 讨论

ACL是位于膝关节内滑膜外,外周有滑膜包被的纤维结构。ACL起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半圆形凹陷处,呈扇形斜向前下方,行于髁间顶和横韧带之间,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与外侧半月板的前中部相连。在膝伸直时紧张而于关节屈曲时松弛[3]。起作用在于防止股骨向后移位,胫骨前移及膝关节的过度伸直和过度旋转。

3.1 ACL的显示 膝关节在屈曲斜矢状位能清楚地显示韧带的股骨区和髁间窝顶下的空间,能减少平均容积伪影,更好地观察正常和损伤的ACL。其胫骨上的附着点可在矢状位和斜矢状位上显示,在股骨附着点上可在轴位和斜矢状位上显示。

3.2 ACL的正常MRI表现 主要在斜矢状位观察,表现为自后上斜向前下的连续的带状低信号,下缘光滑,平直。低信号伴随线样中等信号之纹路,ACL的远端信号增粗。

3.3 ACL损伤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ACL损伤后,全部的直接征象的特异性均很高。依据ACL的形态和信号改变,MRI诊断ACL损伤的准确性,可以达到95%。同时笔者认为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优于其他3个征象。本文分析了5种ACL损伤的间接征象,前4种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后交叉韧带角变小,PCL弓形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4,5],余征象的敏感性较低,故其间接征象不能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参考文献,笔者认为膝关节屈曲斜矢状面能最佳地显示ACL的全貌,并对ACL的损伤诊断提供准确的证据。ACL损伤的直接征象是诊断的基础,最具有诊断意义;ACL损伤的间接征象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4,6],其中“对吻性”骨挫伤,Notch 征,后交叉韧带角变小,后交叉韧带(PCL)弓形变,胫骨前移,外侧半月板裸露征,具有重要参考提示价值。

[1]胡卫东,项立,范义,等.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7):760-762.

[2]付立平,王艳莉,王俊杰,等.低场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23例分析.长江大学学报医学卷,2009,6(2):41-43.

[3]马贺骥,谭威,何翠菊,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成像方法及诊断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6):341-342.

[4]郑卓肇,范家栋,吕兴隆,等.前交叉韧带损伤:MRI多征象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9):1311-1314.

[5]龚静山,陈蓟,刘特,等.MRI辅助征象对前交叉韧带撕裂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2):286-289.

[6]卢超,张国庆,张璐,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5):374-376.

猜你喜欢
状位半月板医学影像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分析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