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2010-08-15 00:51张桂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6期
关键词:脉搏休克输液

张桂荣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是内科护理人员观察及护理重要对象之一,不同的疾病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在不同的患者观察和护理的重点各有侧重和不同。对此,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专业护理水平,因为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危生命,故此,要密切观察和护理。下面谈一下观察和护理体会。

1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有许多种,病情也较为复杂,常见的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慢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胃癌等疾病,均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 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

2.1 血压的改变 生命体征是循环血容量显著的指标,上消化道出血往往可导致患者休克,生命体征明显改变,血压下降程度标志着休克的深度和病情是否稳定有无凶险的指标。若脉压差缩小,即使血压正常或偏高也提示休克的存在,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初期应以15分钟测量血压1次,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延长测量时间,直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2.2 脉搏的改变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休克早期血压下降前,往往出现细速,在休克的晚期,由于心搏无力,故脉搏细而慢,除观察脉率外,还须注意脉搏是否有力,如患者虽然血压偏低,但脉搏有力,说明该患者循环灌注尚可。

2.3 体温的改变 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时,患者体温可不升高,一般出血后于24 h内或休克被控制后,可有低热或中等热,一般患者体温不超过38.5℃,时间可持续数日或一周左右,如患者出现持续热不退,或退后又上升,应考虑是否又再出血可能,应及时处理。对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特殊观察,因老年患者反应迟钝,病情往往说不清,有出血时,并不一定表现明显的烦躁,出汗,口渴,而仅表现血压下降或脉搏增快,一旦发现患者呕血症状时,往往病情处于严重阶段,且由于老年人动脉硬化,出血常不容易止血,故护理人员要根据老年人特点,严密观察出血的早期症状,做出相应的判断。

3 出血量的估计

3.1 观察患者全身症状估计出血量 生命体征和全身症状,常因出血量多少和出血速度快慢而不同,如患者失血速度缓慢,失血量在300 ml以内,可无症状或有轻微的头晕,乏力,心慌。呼吸,脉搏,血压,大多在正常范围。如出血量在400 ml以上时,患者可出现眩晕,眼花,面苍白,心悸,口渴等。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昏厥等休克征象时,提示失血量在1000 ml以上。如患者收缩压继续下降,脉搏细速,畏寒,皮肤发凉,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提示患者急性失血约2000 ml,为病情严重征兆,应立即进行抢救。

3.2 从呕血便血性质估计出血量 幽门以上的病变常兼有呕血,呕血量的多少与病情的不同而不同,部分患者由于出血速度慢,出血量较少,往往并无呕血,以下病变,如十二指肠,若出血量多,速度快,血液反流入胃,除有黑便外常伴有呕血现象,呕血性质多为咖啡色渣样液体,如出血量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呕吐液可呈鲜红色,或带血块,这是因为血液经胃酸作用下形成了正铁红色素所致。

幽门以下出血以黑便为主,一般出血大于60 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便粘稠而发光,这是因为血红蛋白的铁经肠道内硫化物作用而形成硫化铁所致。也有患者因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见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的大便。

4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

4.1 绝对卧床休息,解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因素,保持安静。

4.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血量,出血性质,颜色,气味,并记录。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面色的变化,如发现患者上腹部不适,头晕,恶心,口渴,烦躁不安,脉搏细弱,四肢发冷,应考虑有内出血情况,应及时汇报医生,备好止血药物,三腔管等药物以便抢救。

4.3 出血期间应禁食,出血停止后,按医嘱进食。

4.4 出血期间应30分钟到1小时测量血压一次,出血停止后,血压按医嘱测量。

4.5 补液,应用止血药物时,经常巡视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准确掌握输液速度,特别是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差,自身调节能力差,快速输液,输血后,输液量过多,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等,故护理人员要严格掌握,对明显脱水或失血情况下必须快速输液,或输血时要定时观察心率及有无肺水肿发生。

4.6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以减少血腥味刺激,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脉搏休克输液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今日评说》评今日浙江 说时代脉搏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光电式脉搏波检测系统的研究
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穿戴式脉搏仪的设计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