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静脉穿刺技巧研究

2010-08-15 00:52姜虹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3期
关键词:针头头部输液

姜虹霞

(吉林省珲春市中医院,吉林珲春 133300)

儿科静脉穿刺技巧研究

姜虹霞

(吉林省珲春市中医院,吉林珲春 133300)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儿科静脉穿刺中操作技巧在临床中的应用,认为运用操作技巧,可使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患、护属矛盾减少,患者满意度增加,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因穿刺失败引起的护患、护属矛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静脉穿刺技巧;儿科;注射技巧

静脉注射是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和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功[1]。相比之下,掌握小儿静脉注射技巧则更加困难,要求一针见血,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又为治疗和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增加了患儿及家属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护患关系融洽,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现将注射穿刺时应注意的几点介绍一下,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 小儿静脉穿刺的分类

1.1 首选头部静脉

因小儿不懂,不配合输液治疗,选择头部静脉穿刺,小儿看不到,不哭不闹,有利于患儿输液及家属的护理管理以及治疗疾病的进行。

1.2 四肢手足部位静脉

当头部静脉因各种原因不利于穿刺时,可选择四肢,手足部位静脉穿刺,以保证患儿得到及时的补液和药物治疗。

2 小儿静脉穿刺的准备

2.1 操作者的心理准备

操作者必须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耐心、细心、不骄不躁,保持正常稳定、轻松情绪。多与小儿及家属沟通,从患儿和家属那儿得到支持与信任。可以一边找血管,一边与家属沟通,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经常有一患儿来就诊,而陪患护理的人员却有四五个的情形,无形中给护理人员以压力,特别是孩子不配合的时候或哭闹的时候,家属容易产生不理解的心态,这就需要及时地与家属沟通,告知他们孩子们打针哭闹、反抗是正常反应,不哭不闹才不正常。也可以帮着哄孩子,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亲切与信任感。

2.2 光线强弱的准备

一般以明亮自然光线最佳,光线太暗,皮肤静脉透明度差,静脉的可见度低,不利于穿刺,另一方面,光线暗时,瞳孔散大,眼睛易疲劳眼花看不清静脉,不利于穿刺,光线太强,反射性强,眼睛易刺痛,也不易看清静脉,影响穿刺,晚上及阴暗天气可借助100~150 W灯,再开亮1盏灯,距穿刺部位40~50 cm,调整好光线使护士及时看清血管,才能更好地做到穿刺成功。

3 药液配制

3.1 药液查对

护士接收患者的药物后,必须认真执行“三查三对”制度[2],除核对当天剂量外,还要核对总量,并告知患者第2、3天的用药剂量,提醒患者携带,配制药液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药液要现用现配,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保证治疗效果。

3.2 患者查对

护士在加药穿刺前核对患者的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进行查对[3]。对同名患儿应注明患儿父母的姓名,分别在接药时、配药后、输液注射前、输液注射后进行查对,可防止输液差错的发生。

4 穿刺协助

4.1 头部静脉穿刺

小儿头部固定很重要,固定方法正确与否决定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固定时助手或家属的双手抱住患儿颧骨、颊部及下颌部,双肘支撑点,小儿双手位于助手双手下,固定住小儿头部,不要压住小儿躯体及四肢,以免增加抵抗力,同时不要让小儿的脚蹬到助手的身体,那样小儿的反抗力会暴发,造成穿刺失败。使小儿腿分开两侧,没有着力点,这样就便于固定。

4.2 四肢静脉穿刺

助手应注意固定关节部位的扭动,使小儿穿刺部位制动,也可以逗引小儿分散注意力。

5 穿刺方法

5.1 静脉穿刺方法

穿刺时一般采用直刺法,左手撑开皮肤固定好血管,右手持针,使针头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肤后,根据血管粗、细、曲、直在皮肤内潜行0.5~1.0 cm,由浅入深,缓慢进入血管,要手眼配合地恰到好处,进针时眼睛要同时看两点,一是针尖穿刺的血管,二是观察与头皮针连接的软管的回血情况,见回血后即停止进针,检查回血是否通畅,确定在血管内即固定好血管。

5.2 四肢静脉穿刺法

小儿头部静脉穿刺不成功的,特别是由于疾病不能进食,脱水的患儿头部血管不充盈、弹性不好,穿刺后易外渗,患儿可选择手、足、腕、踝部静脉进行穿刺,因手足部出汗少,没毛发,便于固定。穿刺前可揉搓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也可用温水泡手、脚。为小儿足部穿刺血管不充盈时可让小儿站立时,系止血带,然后坐下穿刺,止血带起到阻断静脉回流,使静脉充盈绷紧和固定静脉的作用,穿刺时先系好止血带,距穿刺点5~7 cm为宜,用手指触摸,感觉静脉的充盈度,位置走身深浅度,准确选择穿刺点,左手握住足下端绷紧,固定静脉,左手持针与皮肤呈10°~15°角穿刺,血管深可增大穿刺角度,见回血后固定好针头。

5.3 针头固定

鉴于患儿多动不合作特点,针头固定很重要,针头固定好有利于护理,顺利完成输液治疗,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不好,而致使药液外渗穿刺失败而重新穿刺,因此,在穿刺成功后要注意嘱助手继续保持体位,将事先准备好的胶布固定于针柄处,针头附近皮肤不能有汗渍,第一条胶布要把针柄处粘贴牢固,以后胶布可在此基础上粘贴固定,可用一条胶布将输液管固定耳后或后背衣服上,以缓冲输液管的牵张力,避免直接牵拽针头,造成输液失败。手、足部穿刺,针柄固定好后,再用小纸板固定好手脚及关节部位,使关节部位在输液时不制动,嘱助手协助保持体位,以保证输液的顺利完成。

6 拔针的手法

在输液过程中,观察病情,巡视输液是护士的职责,由于开始穿刺时的针头斜面与血管斜面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活动,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因此要随时调节输液速度。还要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球,拔针后用手指顺血管方向按压针眼,切忌边揉边压,揉可使已凝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按压时间为5 min左右,防止皮下出血,保护血管。

7 总结

在静脉注射过程中,正确选择血管和穿刺部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4],摆好患者体位,掌握好穿刺进针的角度、方向、深浅度是穿刺成功的基础,根据小儿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静脉穿刺技术,与小儿进行简单的沟通,以分散小儿及家属的注意力,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另外还要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给患者以温馨、舒适感,提高了护士在患者以心中的地位,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5-6]。

[1]张艳梅.小儿静脉穿刺技巧[J].吉林医学,2009,30(24):3186.

[2]马艳梅.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51-152.

[3]王淑芬.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J].实用医技杂志,2007,6(13):121-122.

[4]雒学萍.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11):678.

[5]王珏.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7(4):84.

[6]宋利萃,商清贤,贾方.小儿静脉穿刺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60.

R473.72

C

1674-4721(2010)11(c)-120-02

2010-09-14)

猜你喜欢
针头头部输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报复
请您收藏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