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病例分析

2010-08-15 00:50牟云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3期
关键词:毛细酸中毒人民卫生出版社

牟云艳

大安市第二人民医院(131302)

毛细支气管炎有人称为喘憋性肺炎,是由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症,以喘憋、三凹征和和喘鸣为主的临床特征。近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可造成多脏器的严重损害。对大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至2008年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中50例患儿病例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在3~24个月 ,入院时病程1~5d。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表现。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可无发热、低热、中度发热、少见高热。肺外脏器损害主要表现为:①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6例(12%);腹泻10例(20%);肝大9例(18%),伴ACF增加3例(6%);ACF增加5例(10%)但无肝肿大;均无黄胆及肝炎分型均正常;脾大2例。②循环系统:心率增快28例(56%);CKMB增高5例(10%)。③血液系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8例(16%);减少3例(6%);血红蛋白降低18例(36%)。④神经系统:烦躁5例(10%)。⑤泌尿系统:尿蛋白异常1例(2%)。⑥皮肤损害:斑丘疹3例(6%);出血点1例(2%)。

1.3 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多在正常范围。病情较重的小婴儿血气分析检查可有代谢性酸中毒。病毒快速诊断用免疫荧光技术、酶标抗体染色法或ELISA等法进行[1]。

1.4 鉴别诊断

1.4.1 婴幼儿哮喘

婴儿的第一次感染性喘息发作,多数是毛细支气管炎,如有反复多次喘息发作,家族有变态反应史,则有婴幼儿哮喘的可能[2]。

1.4.2 粟粒型肺结核

有时呈发作性喘憋,但一般听不见ā音。有其他结核病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及X线所见,均有助于结核的诊断。

1.5 治疗及结果

除综合治疗外,41例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抗病毒,9例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喘憋严重10例加入糖皮质激素、氨茶碱治疗给予吸氧,3例患儿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400 mg/(kg•d)连续3d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

2 讨 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本病多发病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年龄为2~6个月,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微小的管腔易由黏液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临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故认为是特殊类型的肺炎,有人称为喘憋性肺炎。主要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副流感病毒,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

毛细支气管炎的肺外脏器受累病例多见报道,且造成多个脏器受累。其发病机制中存在免疫损害。①恢复期的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儿的分泌物中发现有抗RSV IgE抗体。②近来对感染RSV的婴儿与动物研究表明在RSV感染时有大量的可溶性因子的释放导致炎症和组织破坏;③经胃肠道外获得高抗原性、非活化的RSV病毒的儿童在接触野毒株RSV时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目前认为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生RSV或其他病毒感染时更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近年来本病有增多趋势,多以春秋季发病,病情变化快病程一般5~15d,平均为10d,治疗恰当时病程还可缩短。在咳喘发生2~3d以内病情常较为严重,此病病死率约为1%,原有心肺疾病和其他先天畸形的婴儿及新生儿死亡危险性高,死亡多因为喘憋时间过长,呼吸暂停呼吸衰竭,非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以及严重脱水酸中毒所致。患儿易在病后数年间反复发生喘鸣,应长期随访,有22.1%~53.2%患小儿哮喘。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医疗水平以便能准确及时诊断和治疗。

[1]江载芳,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99-1201.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8-309.

猜你喜欢
毛细酸中毒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