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苷类脂质体研究新进展

2010-08-15 00:44陈新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刺五加总皂苷溶血性

陈新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皂苷是天然产物化学库的重要组成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诸如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保肝等活性,但皂苷口服后在胃肠道内不稳定,受胃肠道酶、细菌及pH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物利用度很低;皂苷肠壁黏膜透过能力差;个别皂苷具有较强的溶血性;上述原因限制了皂苷类的应用。脂质体是一种新型载体,包封皂苷,能降低皂苷溶血性、提高皂苷的生物利用度;皂苷类脂质体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因此皂苷类脂质体已得到广泛研究。本文就皂苷类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1 皂苷类脂质体研究新进展

1.1 人参皂苷脂质体 陈新梅等[1]研制的人参皂苷Rg1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35%,对东莨菪碱诱导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梁平等[3]以薄膜分散-超声制备的小单室脂质体平均粒径2.5±μm,包封率为51%;张辉等[4]制备的人参皂苷Rh2脂质体包封率为38%。

1.2 三七皂苷脂质体 徐白等[5]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三七总皂苷脂质体,以卡波姆为基质制成凝胶剂,能增加药物的皮肤滞留量,提高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生物利用度。方晓玲等[6]制备的三七总皂苷脂质体通过肺部给药,能延长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提高了三七皂苷生物利用度。

1.3 刺五加皂苷脂质体 吴远等[7]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刺五加叶皂苷脂质体包封率为63%。刺五加皂苷脂质体组与游离刺五加皂苷组均使肝癌细胞G0/G1期和S期比例明显下降,并观察到细胞凋亡,高剂量刺五加皂苷脂质体组荷瘤小鼠的抑瘤率(62.21%)显著高于低剂量组(45.23%)和游离刺五加皂苷组(46.16%,P<0.05),而低剂量刺五加皂苷脂质体组与游离刺五加皂苷组无明显差异(P>0.05)。

1.4 柴胡皂苷脂质体 柴胡皂苷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低,静脉注射能引起溶血。丁武孝等[8]采用对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和琥珀酸胆固醇酯将其制成脂质体后静脉给药,溶血性降低。

1.5 黄芪总皂苷脂质体 井水泉等[9]采用改良的乙醇注入-挤出法制备了含有黄芪总皂苷在内的黄芪有效部位脂质体,该制剂静脉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加闭气管心电消失的时间、缓解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增强缺血心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

1.6 海参皂苷Nobiliside-A脂质体 Nobiliside-A是从黑乳海参中提取出来的三萜皂苷,具有肿瘤杀伤和新生血管生成抑制的双重作用。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静脉注射溶血性强。熊阳等[10-11]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Nobiliside-A脂质体,与Nobiliside-A溶液相比,体内外溶血性大大降低。

2 给药途径

皂苷类脂质体给药途径广泛,目前文献报道的有:肺部给药[3,6]、口服[2]、腹腔注射[2]、皮肤给药[5]。

3 研究现状

目前皂苷类脂质体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体,复方较少见;绝大多数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皂苷类脂质体稳定性差,易渗漏;皂苷的油水分配系数低[1],难以获得较高的包封率,而《中国药典》2005版要求脂质体的包封率必须大于80%,因此包封率和稳定性是脂质体产业化必须跨越的障碍之一。

4 结语

尽管皂苷类脂质体研究目前尚存在较多问题,但笔者坚信:随着新辅料、新技术的应用,皂苷类脂质体的研究必然会得到快速和全面发展。

[1]陈新梅,朱家壁.人参皂苷Rg1的溶解特性与脂质体包封率关系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7,18.

[2]陈新梅,朱家壁.人参皂苷Rg1脂质体对东莨菪碱诱导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

[3]梁平,张旋,吴琳,等.人参皂苷Rg1脂质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

[4]张辉,关忠民,胡景莲,等.靶向新辅料高纯脂质体的分离纯化及包合作用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

猜你喜欢
刺五加总皂苷溶血性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刺五加无性繁殖优于有性繁殖
三七总皂苷胶束状态与超滤分离的相关性
刺五加多糖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HeLa细胞凋亡
HPLC-ESI-MS法在西洋参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