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ey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0例分析

2010-08-15 00:51郭小艳耿曼英魏秀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头位眼震喉科

郭小艳 耿曼英 魏秀芬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郑州 45001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e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类型之一,但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性眩晕颈性眩晕,而给予不恰当的检查和治疗。本院2009-01~2009-07以Dix-Hallpike诱发实验诊断,以Epley法治疗BPPV患者6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4例,女 36例,年龄 22~71岁,病程3个月~22年,病前有高血压史 16例,脑外伤史5例,中耳炎病史10例。其中躺下时眩晕20例,翻身时眩晕16例,坐起时眩晕10例,其他14例,眩晕发作持续时间 15s~2min,眩晕时伴有眼震55例,恶心44例,漂浮感10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均给与Epley法治疗:患者取坐位,头向患侧转45°,保持该头位使患者快速躺下头悬 30°,后患者经过中度头伸位,头快速向健侧旋转45°,然后患者旋转呈侧卧位,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同时头前倾30°,每个体位保持1~2min或眩晕消失。未完全改善的患者间隔2~3 d继续此手法治疗。复位后48 h内建议高枕睡眠,抬高头部,2周后复诊。

1.3 疗效评定 根据Parnes等提出的疗效标准评定,患者在完成治疗后2~4周复查。Ι级为治愈;Ⅱ~Ⅲ为有效。Ι级:眩晕消失,Dix-Hallpike实验(-);Ⅱ:无体位性眩晕,但有头昏,不平衡感,Dix-Hallpike实验(+);Ⅲ级:体位性眩晕症状改善;Dix-Hallpike实验(+),Ⅳ:BPPV症状加重。

2 结果

治疗后症状立即消失24例或2周内症状消失22例,症状改善6例,8例无效。治愈率76.67%,总有效率86.67%,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BPPV是发病较高的内耳前庭疾病,约占所有眩晕症的25%,在耳鼻喉、神经科、内科及急诊常可见到。它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头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及眼震。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两种学说:(1)壶腹嵴顶学说:椭圆囊中的耳石脱落到半规管或黏附到壶腹嵴,引起内淋巴与壶腹嵴顶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导致壶腹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引起眩晕。(2)半规管结石学说: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移至激发位时,耳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使嵴顶产生移位而引起眩晕及眼震。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正是基于上述假说,不难想象如果按照一定的顺序改变头位,漂浮于半规管的颗粒可向重力方向逐渐移向总角,进入前庭,从而减轻甚至完全解除症状。我们选择60例BPPV为研究对象,采用耳石复位法一次性治疗的有效率达86.67%,其中治愈率达76.67%,该结果从临床角度支持了BPPV的耳石症假说。其中8例无效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1)复位法操作不恰当或由于后半规管解剖变异,未能使半规管中颗粒在头位改变过程中按预期方向全部排出。(2)颗粒在向前庭移行过程中部分黏附于膜性半规管尤其是总角处。总之,虽然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可靠,但有些问题仍需要注意。位置性眩晕在很多眩晕性疾病中存在,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肿瘤等疾病。在BPPV的诊治中必须注意多次手法复位无效者要对患者的诊断重新进行评估,是否存在其他眩晕性疾病,特别是具有位置性眩晕的上述疾病。此外对于有高血压、颈椎病、脑血管疾病、高龄者应暂缓进行手法复位治疗,防止发生意外。

[1]Pames LS,Ag rawal SK,Atlas J.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paroxy smeal positional vertigo[J].CMAJ,2003,169(7):681-693

[2]Brandt T,Huppert D,Hecht J,et al.Benign paroxysmeal positional vertigo:a long-term follow-up of 125 patients[J].Acta otolaryng cal,2006,126(2):160-163.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4]邢光前,卜行宽.颗粒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3):163-165.

猜你喜欢
头位眼震喉科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①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2018’学术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第七届第二次编委扩大会通知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更正:
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的通知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用于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