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集安市农村水电开发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2010-08-15 00:47凡,吕惠,赵谦,王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0年12期
关键词:集安市水电生态

于 明 凡,吕 悦 惠,赵 文 谦,王 洋

(1. 吉林省集安市水利局,集安 134200 2. 吉林省通化市水利局,通化 134000 3.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系,北京 100872 4. 吉林省集安市水利局,集安 134200 )

1 集安市水能开发情况

吉林省集安市境内水能资源丰富,包括鸭绿江在内,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30万千瓦,可开发94万千瓦,已开发83.6万千瓦,还有部分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急待开发。近几年,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人们对绿色能源越来越重视,集安市兴建小水电站的热情空前高涨。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投产的水电站共有26座,总装机容量16680千瓦,年设计发电量4559万千瓦时。“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电站39座,可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14140千瓦,每年可新增发电量达40196万千瓦时。电站建成后,全市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30820千瓦,发电量达44755万千瓦时。据测算,可节省发电燃煤17.71万吨,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44.76万吨,节约用水177万立方米。由此可见,开发建设小水电站,合理利用水能资源,能有效地促进节能减排,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集安市水能开发效益分析

2.1 社会效益

农村水电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改善了该市的供电状况,推动了市域经济发展。一批医药、矿产项目坐落集安,农副产品加工及其它二、三产业蓬勃发展。推算2010年,集安市国民生产总值(GDP)35.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5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250元,分别是基准年的1.41倍、1.35倍、1.21倍、1.16倍。

集安市通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可增加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预计帮助改善和新建乡村道路270公里,每年可增加居民生活用电量955万千瓦时,可帮助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17970人,解决大牲畜饮水7640头。水电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建筑业、制造业、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解决就业人数36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从而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2 经济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发展小水电,将有效地利用水能资源,促进电力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增投产运行的电站 18座,总装机容量10295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653.3万千瓦时,完成投资9102.13万元。 年产值达823万元,可为当地财政增加税金约140万元。“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规划中电站建成后,可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14140千瓦,每年增加发电量4.02亿千瓦时,每年大约可为集安市财政增加税金6834万元。根据水电企业经营情况推算,2010年全市水电产业实现总收入1256万元,利税总额614万元,从而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间接经济效益:可带动建材、机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拉动内需,增加农村水电装备制造行业和相关行业大量就业岗位。充足、优质、廉价的电力不仅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用电水平,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方式及乡村环境。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特别是实施“两改一同价”以来,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大幅下调,减轻了农民负担,家用电器得到了普及,电力机具得到广泛应用。农民收入的提高,生产、生活的转变,促进了乡容、村貌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 集安市水能开发的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分析

农村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不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和废物。据测算,节省1度电可节约0.3958千克煤,降低约1千克二氧化碳排量,节省约3.958升净水。水电开发利用合理、正确,从宏观上分析,将对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是具有生态效益的。

3.1 生态影响分析

3.1.1 有利影响

通过开发小水电,实施以电代柴。通过对林木的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得到涵养,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生存环境,保护并巩固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还可以遏制因砍伐林木而造成的森林植被的破坏,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天然林建设成果的作用。目前,台上镇台上村、兴安村、东升村、荒崴子村每年因烧材取暖、餐饮等日常生活砍伐木材约为6732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约为2.55万亩,每年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约为41.38吨左右。电源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森林砍伐面积0.3万亩,退耕还林、还草0.35万亩,森林覆盖率可提高4.6%。每年可减少10%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使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日益良好的生存环境。

3.1.2 不利影响

① 对水质的影响

电源点施工期间人员相对集中,施工高峰时人数较多,食宿需要一些临时设施,这样,也就相对集中的产生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粪便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如果不集中处理,漫散丢弃,受降水影响,部分污染物可随地表径流携入河中,使水质下降可引起生化需氧、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细菌指标的升高,对水环境将产生不良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混凝土养护、洗车等产生施工废水,如果施工废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对水环境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② 对水土保持产生的影响

电源点施工期间,料场开挖占地、临时占地,造成对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的破坏,破坏了其原生地貌,直接影响此区域的部分土壤营养成份的流失,并引起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另外,弃土的堆放,都将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为此,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生态保护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政策。

3.2.1 水质保护措施

电源点施工期间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与废物,为保护自然环境,根据工程环境特点与施工点比较分散的具体情况,建议不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但需要在施工人员居住及主体工程施工工地附近,修建生态厕所和垃圾堆放点,对施工人员的粪便及垃圾定期消毒清理,清理出来的废弃物不许露天堆放,严格按照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统一处理,定点堆放,定期运走。

电源点施工期间,混凝土的养护、冲洗砼骨料、洗车等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泥沙和悬浮物,若直接排入河中可引起受纳水体悬浮物增加,水质下降,造成水体短期污染,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在冲洗场附近建沉淀池,待泥土沉淀后排放、减免废水对河水水质的不利影响。

3.2.2 环境防护

电源点施工期间噪声较大,应建一些隔音设施,对噪声源采取相应的封闭措施,以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作人员应戴防声头罩或耳罩,以防止噪声的危害。施工区水泥装卸、拌和,交通干线两侧粉尘和飘尘的含量将大大增加,造成局部空气污染,应尽量采取湿法施工,减少飘尘的发生源,增加附近的湿度,工作人员应带口罩以防飘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3.2.3 水土保持措施

电源点施工期间占地、弃土堆放等都将产生水土流失,应采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对荒山荒地植树造林、沟头防护、谷坊工程、截水沟等,达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3.2.4 陆域生态保护措施

电源点施工期间,企业应在施工区及周围划定保护范围,做好生态防护规划。禁止施工人员随意进入林区、随意砍伐树木,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严禁猎杀。

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控制林地征占破坏面积,以减少生态影响及破坏程度。造林面积不得低于毁坏林地面积,造林树种依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选定,人工造林技术要求及标准严格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有关技术要求、标准执行。要指定适宜的绿化方案,遵循边施工边恢复的原则。对无法恢复的地段,要严格执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水土保持方案,建立生态影响补偿机制,实施补偿措施,进行异地补偿,做到损一补一。

4 主要研究结论

小水电有序开发可以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改善了农村农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并带动了建材、机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截止目前,水电业总收入达1256万元,利税总额614万元,有利地推动了市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采取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实现共赢的。

[1]《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吉林省集安市水利局2009.10

[2]《吉林省集安市“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方案》集安市人民政府2007.5

[3]《吉林省集安市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集安市人民政府2003.3

猜你喜欢
集安市水电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集安市召开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
集安市甜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集安市召开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
长江水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