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领导文化的价值维度

2010-08-15 00:47陈一收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伦理领导价值

陈一收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论社会主义领导文化的价值维度

陈一收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社会主义;领导文化;价值维度

领导文化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既具有丰富的伦理性内容,又在实践中体现出强大的功能性作用。社会主义领导文化是一种先进的领导文化,不仅在伦理维度上体现出民主化、人文化、合法化、和谐化、服务化的现代内涵,还在工具维度上体现出引领核心价值、引导社会意识、凝聚社会力量、巩固社会基础的特有功能。

领导文化是体现社会发展方式和领导实践活动的价值体系,其核心是支配领导行为的价值基础,价值性是领导文化的显著特征。[1]作为一种软实力,领导文化不仅体现出国家的政治理念、民主精神和道德传统,具有的丰富价值理念和伦理准则,还是一种主导性的话语形态,对社会意识和国民心理具有强大渗透、导向和整合作用,在深层次上决定着政权稳固性和社会和谐度。探析领导文化的价值维度,追问领导文化的合理性与效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应然性课题。

一、领导文化的价值生成

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另一方面是在需要和目的的驱动下通过主体尺度来把握和作用于对象世界。遵循客观规律是领导得以开展的科学基础,而体现人的价值追求则是领导活动的内在动力。领导文化既是对客观领导活动的现实反映和规律总结,也是对领导主体内在价值尺度的提炼。探寻并认识领导活动所赖以支撑的价值理念,在实践的反思中提升行为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才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质量来达成领导意图和组织目标。

首先,领导活动也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的一种社会劳动,在具体实践中也创造价值。尽管不是具体直接的社会劳动,领导活动却也是组织、管理社会劳动的必要环节,也是以追求、创造和实现价值为动力源的,也必然有其特定的价值表现形态。价值观念不但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全过程,而且是领导文化的“核心”,无论是开展领导工作,还是建构领导文化,必须始终把握住价值导向,体现时代价值。

其次,领导文化是领导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其基本的价值取向由领导活动所承载的政治使命和阶级利益决定。领导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必然受到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不同阶级立场、社会制度、政治环境和时代背景下的领导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而且,作为领导者阶层所持有的政治文化观念,其特定的本质与属性使得其必须在价值理念上迎合政治权威,在实践上发挥体现维护统治、促进发展和安定局势的功能。

最后,领导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主体是人,对象也主要是人,离不开人的价值追求和道德选择。“领导不只是涉及正确地做事,它还涉及做正确的事情。”[2]要有效地实施领导,则必须在特定的领导文化中体现领导活动中主客体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领导行为的实施是不可避免地要与领导者的道德觉识以及价值观念发生联系。正是通过领导活动中的价值引导,政府才能有效强化社会认同,最大限度地为“集体行动”凝聚力量。

总之,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领导文化既有其伦理上的价值追求,又在实践中体现出强大的指导、规范和调适的社会效益。领导文化作为指导领导活动的意识形态,不仅具有伦理性(实质性)的价值内涵,还具有工具性的现实功用。一方面,它要引导领导活动朝着合伦理性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它又要确保能引领民众有效贯彻政治意图和提升行政活动效能。伦理性维度和工具性维度的有机统一,才是领导文化真正价值所在。

二、社会主义领导文化价值的伦理性维度

领导文化最核心的元素体现在对政治文化和价值规范的认同层面上,在其深层结构上是一种价值理念和伦理准则。在现代社会,没有符合发展潮流的先进理念和科学价值观支撑的领导文化,将会是一种缺乏认同感和动员能力的“无根文化”和“软文化”,不足以为统治阶级提供合法性论证,更无法在全社会形成共同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聚合力。社会主义领导文化不仅要在植入适合当代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理性精神、价值理念和伦理规范的基础上,为政治体系寻求充足的合法性资源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和谐社会基础,还应该致力于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对旧有思想观念进行全新的洗礼,突破传统上权利义务二元分张的领导范式,实现在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变革和价值规范的转型。

(一)民主化

民主不仅是一种制度,还是一种价值规范和文化理念。只有当民主积淀为一种文化,升华为自觉性的伦理准则,并在领导活动中得以实践,才具有真实的意义。一个民主的国家不仅要以民主制度为基础,还要以民主精神为主导,使民主内化为行政领导文化的核心价值。当领导文化的民主化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内涵,经广大民众认可并在其内心“固化”以后,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推进政治——行政现代化进程。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虽有民主主义之名,但无民主之实,与社会主义的人民当家作主大相径庭。因此,唯有使民主上升为公共行政的基本手段和领导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封建宗法社会秩序,粉碎僵化的政治结构和独断的权力结构,使臣民的领导文化走向公民的领导文化,从民本的领导文化走向民主的领导文化。

(二)人文化

人文精神是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孕育的,理应成为公共精神和领导文化的核心。从人文的标准和含量评判领导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规范的先进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共识。没有营造起真实可感受的人文氛围,领导活动就不可能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公民是社会民主政治的主体,具有主体意识是公民进入政治过程的前提条件。官本位、等级制等传统观念严重禁锢人们的头脑,特别是“礼”的伦理关系和宗法秩序,使得老百姓只知道有义务,而不能享受权利,在社会活动中呈现出“集体无意识”的状态,被动地服从于有权阶级的号令与指挥,国家社会有如一盘散沙。从社会和谐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角度权衡,社会主义领导文化要以先进的人文文化为价值取向,以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为核心任务,努力塑造独立自主、自由平等、个性凸现、具有公共人格的新型政治人,使个体成为充满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公民。

(三)合法化

任何形式的统治与领导,只有被人们认为具有“正当”理由时,才能为人们所服从,具有合法性。现代意义上的合法性,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提升合法性的主要途径,是尽可能增加公民的共识和认同感。为此,社会主义领导文化必然要实现从“权力本位”到“公民本位”的转换,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角度来考虑提升领导权力的合法性地位,从群众的利益表达、政治参与和权利要求上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此同时,法治是当代领导文化的关键因子,没有对法律的充分尊重,就不可能有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善”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优越性,就必须以民主制度为依托,以法律为依据,在领导文化中输入法治元素。

(四)和谐化

民众民主意识的不断提升对领导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它从传统的沉迷与权力的崇拜中解放出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民主法制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社会主义领导文化不但应该在领导体系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公务员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形成和谐的领导合作关系,而且应该在从文化的深层认同上来塑造良好的外部领导关系,在理念上尊崇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在观念上凸显包容性和公共性,以开放性思维来拓宽民众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的渠道,以全方位、“无缝隙”的态度来提高公众对公共行政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以柔性的管理而不是权力的压制来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服务化

现代社会的公共管理既不是以权力的强制力为前提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实现,也不是在权力与法律的结合中实现的对社会的有效控制,而是一种奠基在服务精神基础上的公共服务模式。[3]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性质决定了领导者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道德。就本质而言,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行政就是服务行政,它的基本宗旨就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强调服务行政,突出了服务的治理理念和伦理精神,把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公共行政的至上原则,并将其确立为当代领导文化的核心伦理价值。

三、社会主义领导文化价值的工具性维度

领导文化蕴含的伦理性原则是一种应然性的价值规范,其工具性的价值则主要体现在其实践中的特有功能,是文化体现在领导活动及其过程中的必要性功能。领导文化的工具性价值,即其导向性和控制性等功能在领导行为的实施和领导活动的开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旦领导活动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理念,适应先进领导文化的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实现行为与文化理念的“融会贯通”,将产生无与伦比的社会政治效益。因而,社会主义国家不仅需要通过扬弃、变革、创新等方式,建立起符合制度伦理与主流价值的领导文化,还应该在丰富领导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把领导文化作为具体的领导手段和途径,提升领导活动效能的和放大领导活动的本质力量。

(一)高尚的领导文化营造自主性伦理空间,引领核心价值

领导活动的过程不仅是贯彻权力意志的过程,也是实现有关行政价值观念和行为伦理的过程。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系统正由传统型向现代公共服务型转变,它要求形成具有“公共性”的领导文化来引领社会核心价值。社会主义领导活动自身的本质决定了它更需要善的理念和意识的能量发挥来保障公正、公平等社会价值的实现,要求在对工具理性和形式理性的超越基础上,注入更多的价值理性和道德理性。当前,国家通过服务型政府的建构,突出了服务的治理理念和伦理精神,确立“服务就是善”为社会治理的核心道德价值,为改进和强化道德责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气候和道德氛围,提供给他们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良好伦理路径。高尚领导文化以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为追求,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是超越了法律标准中“底线伦理”的一种新型领导文化,为领导者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包含着理性、健康的伦理自主性的空间。在这其间,领导者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道德觉识和职业理性,创造性地把“服务为善”的价值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行政实践中,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唤醒和激发各级公务员以及社会公众的道德觉识,使得公共领域中的善得以张扬,恶得以抑制。

(二)先进的领导文化彰显时代精神,引导社会意识

“领导”二字本身就蕴涵着带领、引导的含义,失去先进性的领导文化,就无法引领、领导社会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先进性意味着在更高的层面上要求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做到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成为引领社会意识的导航仪。先进的领导文化,要从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拓展,在社会的凝集力、意向性、协调性上升华,不仅仅是一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也是一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中,我们党和政府在领导活动中所实践的先进领导文化,体现了时代的民主精神和人文理念,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了旗帜和方向,有效地引导社会意识。通过领导文化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了强大“精神动员”的作用,不但激活了民间的志愿者精神和社会的公益理念,提升了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而且使整个社会成员在关乎大局的重要问题上取得共识,减少相互间的离心因素,形成了持续有效地合作。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无产阶级先进的领导文化为群众所认同,成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黏合剂,有效地引导社会意识,释放潜藏的社会能量,是提高领导效能的内在动力。

(三)优秀的领导文化提升领导“软实力”,凝聚社会力量

领导文化是精英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构建与阐发优秀领导文化的任务,可以而且应该由先进分子和理论精英来承担,但是领导文化的力量发挥却必须经由广大人民群众这一历史创造主体来实现。它不但要得到党内精英分子的认可和共同信守以形成领导力,更要获得人民大众的广泛认同以取得领导的合法性和推动力。阿尔蒙德曾指出:在欠发达国家人们心理层面的文化危机是引发政治统治合法化危机的潜在基础,一旦维护社会稳定的文化纽带松散,引发公民对政治领导权威认同感的缺乏,就可能导致合法性危机。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社会管理资源、基础性的社会人文意识和根本性的社会发展思维,领导文化则是一种更为核心、关键的文化因素。从现代意义上看,认同性是优秀领导文化的本质属性。只有得到社会认同和民意支撑的领导文化才是我们事业发展和执政兴国所需要的,才能发挥出感召力、凝聚力。一个国家要兴盛,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发展之林,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技术硬实力,也要有强大的思想、观念、精神方面的软实力。优秀的领导文化不但要在文化中发挥“领导”作用,而且,还能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持久的、经常的、深层性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与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相一致的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形成全社会高度整合的“行动惯性”,孕育出一种持久的精神动力。

(四)和谐的领导文化增强领导公信力,巩固社会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那么,党如何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以往比较注重从领导体制和技术层面来寻求答案,这当然是对的,但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深入到文化层面来探讨领导价值、研究领导规律。”[4]以“文化和谐”来推动“社会和谐”,这是社会主义领导文化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领导不再单纯是单个领导者或领导群体的“自在”活动,而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一定领导文化的引导下与客观环境结合并互动而产生的“合力”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完整系统。服务型政府中和谐领导文化的建构,以领导者与部属和民众之间思想沟通、观念交流和文化碰撞为基础,以“和而不同”的双向度的互动和互相尊重为前提,不只是提高领导的社会效益的一种工具性手段,而且是增强领导公信力、促进公共服务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谐领导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是形成向心力、凝聚力、亲和力的根本,它为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1]石作斌.试论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文化建构[J].理论与现代化2001(2).

[2][美]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6.

[3]张康之.论公共管理伦理关系的特性[J].江海学刊,2003(1):85-90.

[4]李桂然.试论社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领导文化构建[J].邢台学院学报,2008(1).

(责任编辑:付建明)

G122

A

1008-5955(2010)04-0069-04

2010-09-06

陈一收(1978—),男,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公共行政。

猜你喜欢
伦理领导价值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