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0-08-15 00:44江苏省老年医院21002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8期
关键词:家属血液病人

刘 燕 江苏省老年医院(210024)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刘 燕 江苏省老年医院(210024)

老年医学;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难题,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分布存在地区差异。目前,虽然我国尚无全国性的CKD发病率和患病率数据,但有调查显示我国35~74岁成人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CKD患病率为2.5%,南方(3.1%)高于北方(1.8%),城市(2.6%)与农村(2.5%)无明显差异。CKD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数也在逐年增加,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全国ESRD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15.3人,点患病率为每百万人口33.16人[1]。当前,血液透析是ESRD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在我国开展血液透析以来,越来越多的ESRD患者生命得以延续,并且随着国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口老年化现象的加重以及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日益增多[2]。我院作为江苏省老年医院,通过加强对老年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年龄>60岁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有4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在60~91岁之间,平均73.4岁。患病类别中糖尿病13例、高血压5例、肾小球肾炎26例、多囊肾2例。使用动静脉内瘘40例,永久性导管6例。患者中独自居住8例,与配偶一起居住20例,与子女共同居住18例。

2 心理问题

2.1 紧张 患者高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多,血管本身条件差。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反复动静脉穿刺及透析中不适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压力,担心护士能否一针见血、担心血流量够不够、担心感染以及自己能否挺过透析不适等造成紧张。

2.2 焦虑 患者初患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自己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担心医疗费用高昂拖累子女或配偶;担心每周2~3次门诊血液透析治疗增加家属照顾负担等导致焦虑。

2.3 抑郁 近年来,老年患者独居或与配偶一起居住的比例逐渐增高加之老年患者听力下降明显,导致患者与外界交流减少,孤独感增强,易形成抑郁。

3 护理措施

3.1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同患者和家属积极交流。首先初次透析治疗时护士应热情接待,通过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言、娴熟的操作技能取得老年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其次要尊重理解病人,建立护患之间平等互信的人际关系,既要多关心体贴病人,又要维持其独立人格和尊严。护理人员应掌握沟通技巧,要注意言语得体、把握好分寸,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要主动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感受并表示理解和同情。最后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对老年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3]。通过与家属沟通一方面可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居家用药配合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将老年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的病情、心理状况反馈至家属,取得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3.2 做好生活护理,提高细节服务质量 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患者的需求提供个体化护理。首先要有宽敞、舒适、安静的透析环境,防滑的地面,适宜的床高,配套的生活设施如就餐桌、床头铃、可称轮椅的电子称、透析防护架等。其次根据病人的性格、爱好、文化程度合理安排透析机位,鼓励病友之间的相互交流,分散对透析治疗的注意力。再次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对病人的需求,并给与满足。最后要合法、合理的运用医疗保险政策,争取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3.3 不断学习,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血液透析各种操作,了解各种机器的性能和简单的故障排除。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针对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适,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不适缓解,从而增加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在透析治疗中的依从性。

3.4 开展健康宣教,提高自理能力 由于老年人听力、记忆力下降,护理人员要耐心、细心、反复多次的通过多种形式对老年患者进行宣教。如透析时可通过交谈进行饮食和干体重知识的宣教;也可通过发放便于携带、简单易懂的宣教手册给患者,方便患者自学;通过动作示范进行内瘘锻炼方法的宣教;通过小组座谈,以病人现身说教等方式,带动病人配合治疗。还鼓励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体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4 体会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成熟,年龄已不再是血液透析考虑的首要因素[4],如何通过加强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限已成为护理工作关注的重点。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护理可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对治疗的安全感、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有利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并增加生活意义。

[1] 梅长林,叶朝阳.实用透析手册2版[M].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

[2] 赵海平,王建.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希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5):306-308.

[3] 盛清娅,朱丽亚.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护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与健康,2002,1(1):52-54

[4]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8.103

1672-2779(2010)-18-0125-02

2010-06-12)

猜你喜欢
家属血液病人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谁是病人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多彩血液大揭秘
病人膏育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