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邦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

2010-08-15 00:44张英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20003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8期
关键词:痰饮咳喘肺气

张英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200032)

方邦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

张英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200032)

方邦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疗法

方邦江教授,长期致力于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造诣颇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的治疗,收效颇著。今特总结其治疗慢阻肺的经验,以飨同道。COPD是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中医学将COPD归属于肺胀、咳嗽、喘病、痰饮等范畴。

1 病机探识

方邦江教授认为COPD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气以肃降为顺,逆则咳喘不宁。肺、脾、肾功能失调,则发生咳、痰、喘诸症。病初可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痰浊水饮潴留于肺,气失宣降而咳喘;而后渐致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愈益潴留,咳喘持续难已。且肺朝百脉,助心治节,调节血液的运行,肺气失调则势必引起心血的运行不利而形成血瘀。因此,COPD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COPD 的中医病理特征,可以用“邪、虚、瘀”3个字来概括。肺、脾、肾虚衰是本,痰浊瘀血内停是标。

2 病理特征

2.1 邪 邪的含义有2种,其一为外来之邪,COPD为慢性病,常因外感而诱发和加重,风、寒、湿、燥等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均可导致外感;其二为内生之邪,机体代谢失常而形成的痰浊水饮均可成为致病因子,其停留于肺,阻碍气机运行,致使咳喘加剧。

2.2 虚 各种原因导致的肺系疾患,迁延失治,痰浊潴留,气还肺间,日久导致肺虚,早期为肺气虚或气阴两虚,进而可由肺及脾肾;晚期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COPD属于本虚标实,且正虚与邪实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使病情愈加缠绵持续不已。

2.3 瘀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肺气郁滞,必致血行不利;且痰浊水饮之邪,其性粘滞重浊,阻碍气机,更易导致血行瘀阻:肺气虚则运血无力,亦是形成血瘀的原因。“血不利则为水”,血行瘀滞更易形成痰浊水饮,导致本病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

3 治疗特点

3.1 补虚泻实贯穿始终 COPD急性期应根据“急则治其标”和“祛邪以安正”的治则,辨证论治,合理择方选药,尽快地控制病情,以最短时间促使患者进人稳定期。方邦江教授认为,此时用药要更加严格辨证,不宜单纯套用西医抗感染而大肆应用苦寒清热、清化痰热方药,避免“闭门留寇”和损伤气阳,致使病情加重,变证丛生。COPD稳定期阶段,以正虚邪实为主,正虚为主要矛盾。气阳虚弱、肺脾肾虚是正虚的主要方面。病情反复,或急性加重与气阳虚弱、宗气不足、抗御外邪能力低下、免疫调节能力下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稳定期痰瘀伏肺、气血瘀滞始终是慢阻肺的内在矛盾,是形成虚实挟杂证候的关键。痰瘀阻遏,气血瘀滞,气机升降失调,是影响肺通气功能的重要病理基础。宗气不足,气虚下陷,导致肺功能低下;痰瘀阻肺,肺失肃降,是气道阻塞的基本原因。慢阻肺肺功能下降,既由宗气生成不足,又与痰瘀阻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亦虚亦实是慢阻肺肺功能下降的病机特点。故对慢阻肺的治疗,方邦江教授认为应将补虚泻实治则贯穿治疗的全过程,高度重视“扶正以祛邪”和“祛邪以安正”治则的运用,以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

3.2 注重温法 对于COPD方邦江教授认为临床常见证型有:外感风寒,寒饮内停、肺气虚弱,痰湿阻滞、脾阳虚弱,痰饮内停、肾阳虚弱,痰瘀互结等。因此,在治疗上重视温法,包括温肺化饮、温肺益气、温脾健运、温肾行水化痰,温化痰浊等五种,分别以苓甘五味姜辛汤、补肺汤、苓桂术甘汤合六君子汤、痰饮丸、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为其代表方剂。这实质上是将《金匮要略》提出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一治疗思想的具体化与系统化。

3.3 注重调气顺气 根据“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气顺痰消”,“气行血活”的理论,吴老强调调气顺气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面。选药多用陈皮、青皮、杏仁、厚朴、葶苈子、沉香等。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8.124

1672-2779(2010)-18-0159-02

2010-07-30)

猜你喜欢
痰饮咳喘肺气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人到中年补肺气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中医痰饮致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