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20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0-08-15 00:44孙伯青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2153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8期
关键词:心包胸痛夹层

孙伯青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215300)

主动脉夹层20例临床诊治分析

孙伯青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215300)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急重症之一,急性期病死率高。通过对2004年以来经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资料回顾分析,初诊得到及时正确诊断仅有7例,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对主动脉夹层认识还不充分,仅仅满足于常见病诊断,对特殊的临床体征未予足够重视。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主动脉夹层;诊断;分析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心血管急重症之一,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本文报告我科2004年以来接治的20例AD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及相关医技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AD的诊治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5例,年龄30~76岁,50岁以上13例,平均年龄53.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4例,动脉粥样硬化6例。

1.2 临床特点 有疼痛症状17例(占85%),无痛者3例,疼痛均为突然发生,剧烈难忍,起病即达高峰,呈撕裂样、压榨样或绞痛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其中胸痛14例,伴背痛6例,腹痛7例。发病时血压升高者13例,平均血压(180±17.5/90±20.5)mmHg,血压不升高6例,1例血压测不到。发病后主动脉瓣区新出现收缩期杂音5例,舒张期杂音8例,腹部血管杂音7例。其他:晕厥6例,呼吸困难7例,声音嘶哑3例,股动脉搏动不一致3例,脑中风5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肾衰各1例。首诊至确诊时间1~12天,平均3天。

1.3 分类 按De Bakey分型[1]:I型(病变发生于升主动脉,扩展范围超过主动脉弓部到降主动脉。)9例,Ⅱ型(病变局限于升主动脉。)6例,Ⅲ型(病变部位从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开始,包括或超过胸主动脉。)5例。

1.4 辅助检查及结果

1.4.1 心电图(EKG) 心肌缺血10例,心肌梗塞1例,左室肥厚伴劳损4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例,正常2例。

1.4.2 胸部X片(12例) 主动脉迂曲、延长、增宽及左心室增大4例,上纵隔增宽2例,主动脉结瘤样扩张伴双重影及钙化斑1例,右下肺肿块伴双侧胸腔积液l例,未见异常4例。

1.4.3 超声心动图(UCG,15例)发现主动脉前壁或后壁或两者增宽、前后壁分层现象13例,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心包积液2例,仅仅单纯主动脉增宽5例。未见AD超声表现2例。

1.4.4 CT检查(18例) 全部显示主动脉增宽,内膜钙化灶移位或存在撕裂片,其中显示假腔7例,破口部位3例,伴附壁血栓2例,胸腔积液6例。

1.5 治疗 一旦怀疑或诊断AD即收住ICU,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绝对卧床、吸氧,静注吗啡止痛,静滴生脉注射液,针刺膻中、太冲、三阴交、内关等穴位,含服苏合香丸,合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或阿替洛尔)和扩血管药(硝苯地平、ACEI或硝普钠)以减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左室收缩速度(dv/dt),降低外周动脉压,使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心率每分钟60~75次,从而有效稳定或中止主动脉夹层的继续扩展,使症状缓解,疼痛消失。

2 结果

本组13例行内科治疗,7例手术治疗,病情好转(疼痛缓解,血压控制稳定在100~120mmHg,心率控制在60--75次/分)16例,死亡4例,病死率20%,死亡原因:主动脉破裂、休克(2例)、急性肾衰(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

3 讨论

AD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好发于50~70岁。临床研究认为,AD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狭窄、妊娠、外伤和手术等有关[1]。本组高血压病患者占70%,50岁以上占65%,男女比例为3:1。由于夹层受累部位、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及夹层血肿压迫周围软组织,可引起相应器官系统的损害,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早期诊断容易误诊、漏诊。本组20例中仅7例初诊得到及时正确诊断,而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8例,急腹症3例(胆绞痛2例,肾绞痛1例),2例以脑血管意外为首发表现。有1例70岁患者因胸痛、晕厥伴呼吸急促(R>30次/分)入院,BP 85/45mmHg,EKG示心前导联T波倒置,初诊:冠心病、心绞痛、肺动脉栓塞?给予补液扩血管、抗凝(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病情一度好转,次日晚间胸痛再次加剧,发现血性胸水,立即停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同时胸腹CT、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AD(I型)、心包积液,心包穿刺抽出积血,立即手术治疗。另有l例患者50岁,因腰背部剧痛伴大汗、气促人院,BP 180/90mmHg,EKG未见异常,初诊:肾绞痛;次日EKG示下壁心肌梗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4次/分),BP 50/30mmHg,血清酶(CKP、CK—MB)增高,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相应抢救处理,病情好转稳定;入院第7天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头颅CT示右侧顶枕叶出血性脑梗塞;入院11天因双侧胸腔积液做胸腹CT检查,证实AD(Ⅲ型)。经过本组病例分析,可见AD病情变化大,涉及身体不同部位,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为对AD认识还不充分,仅仅满足于常见病诊断,对出现特殊的临床体征未予重视。为了提高对AD的辨别能力,如下临床表现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①突发的胸背腹撕裂样剧痛,吗啡等不能缓解而体征不明显,尤其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的男性患者;剧烈胸痛伴四肢动脉搏动强弱不等、两侧肢体动脉血压不一致。②胸痛伴晕厥、声音嘶哑、咯血、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肾功能受损或衰竭。③虽有胸腹痛伴休克征象,而血压轻降、不降、反而升高。④突然出现主动脉关闭不全、心包积液体征。⑤颈腹部搏动性肿块及血管杂音。然而AD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胸片特征性表现有纵隔或主动脉结增宽,主动脉局部膨出或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大小不等,主动脉双重致密阴影,主动脉内膜钙化影,胸腔积液、气管右移,左心室增大。[2]但胸片不具备确诊价值,本组阳性率仅66.7%。心脏超声对AD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内膜破口、假腔内血流,本组AD诊断阳性率86.7%,目前认为食管超声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进一步提高。[2]CT、MRI从纵轴、横轴多切面看清楚AD的类型和范围,是最后确定AD的方法,本组除2例因特殊原因未做此检查,余18例均经CT确诊。

AD一经疑诊或确诊,均应及时治疗,如迅速监护、镇静止痛、卧床吸氧,控制血压、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以及对症处理等,以防止病情进展,使症状缓解、疼痛消失。血压下降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是AD停止扩展的临床指征。[3[3]。

[1] 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3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71-880.

[2] 龚兰生.内科手册·4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62-564.

[3] 陈镜合,岑烈芳,梅广源.现代中医急诊内科学[M].广东: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247-249.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8.137

1672-2779(2010)-18-0185-02

2010-0)

猜你喜欢
心包胸痛夹层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胸闷、气短可能是心包积液惹的祸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